自然辩证法概论 课程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以北京地区为例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上课地点:
完成时间:浅谈雾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摘要
霾给公众的健康、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危害,也正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雾霾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但凡事总有其两面性,人们在认识到雾霾对人们产生危害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雾霾对北京地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本文综合雾霾的成因、现状与危害,以及当前北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北京地区雾霾相关数据,分析雾霾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双面性,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实现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雾霾;北京;经济发展;机遇
引言
近几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给公众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公众对雾霾治理诉求日益高涨。尤其是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在连续不断的雾霾影响下,不仅给在京工作生活的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影响[1]。同时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雾霾对北京地区经济的影响可谓是各方面的,比如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其他方面来看,雾霾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之前的预期,从而演变成了一个更加复杂和重要的课题。因此,雾霾治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而且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处理不当,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及其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雾霾的出现,说明了我们在防止环境污染方面做的还不够成熟,为我国地区的环保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就业渠道[2]。本文以北京地区为例,结合北京城市发展现状及污染物演变现状对雾霾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双面作用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雾霾与北京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可使北京经济实现平稳持续发展的方法和建议。
正文
第一章 北京城市发展及经济发展概况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准确地理位置为,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经115°25'至117°30',北炜39°26',面积16807平方公里,市中心海拔43.71米,平均海拔44.4米,年均气温11.5度。行政方面,全市共划10区、8县,东距潮海150公里。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水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雨量644毫米。1月平均气温-9℃—-4℃,7月约25℃。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左右。主要有汉、回、满、蒙古等民族。工农业发达,传统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历史:50万年前周口店就出现“北京人”。春秋战国为燕国都城,称莉。辽为陪都,称南京,又名燕京。金建都于此,号中都。此后800年,元称大都,明、清称京师,曾改称为北平、北京,及民国初年,称为首都。北京市常住人口 1961万人(2010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6名),2009年末北京市公布外来人口是509.2万人,而实际上目前北京市的外来人口己经有800到900万人,而且还在继续增长,如果加上外来和流动人口(2007年北京外来和流动人口超过1.47亿),则超过1.69亿,居全国之冠。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8.06%,死亡率4.56%o,自然增长率3.5%)。全常住人口密度为1341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5名,次于澳门香港、上海、天津)[3]。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继续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但其内容发生了变化。越到后来,维持增长越来越依靠大工程大项目,由此导致能源消费的急剧上升。具体地说,各地雾霾笼罩下的故宫博物院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遍地开花的“铁公机”类的基础设施,成为拉动GDP的主要手段。对于许多城市,GDP增量的70%7左右是由投资贡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年增幅是13.5%,1990~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约20%;2003~201 1年,年均增长25.6%。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动荡的经济、金融环境中,面对净出口的下降,各级政府更倾向于通过增加投资来保证经济的高速增长。2005年起,我国的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重)已经持续稳定在40%以上,到2011年该比例达到48.3%,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规模越来越大的建设投资意味着对上游钢铁、水泥、塑料、电解铝和诸多化工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众所周知,这些都是高耗能产业,由此导致能源消费扶摇直上。又由于我国相对缺乏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对于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这一格局是难以改变的。煤的燃烧引起的污染在所有常规能源中是最重的。庞大的耗能规模,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雾霾天气不断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以北京为例,这些年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成效显著,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易受雾霾困扰的处境并未得到改善。对此,虽然有人认为是机动车数量增加的原因,这有一定的道理胆不足以解释整个华北平原被雾霾笼罩的事实。其根本原因,还是地区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费总量的不断上升。北京的煤炭消费得到了控制,但环北京的广大地区是怎样的情景呢?仅河北省,钢铁产量就达到了2亿吨,还存在大量水泥、化工、玻璃和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天津依靠大量上马重化工业,GDP增速连年位居全国前列;北京以西的山西和内蒙古,则是我国最大的产煤区,有着大量的焦化、煤化和坑口电站。也就是说,北京的南北东西,可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区。在这样一个区域内,其空气质量不好,是理所当然的[4]。
第二章 雾霾与北京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2.1雾霾对北京经济发展的阻碍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一种由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较为被公众所熟知,危害也较大的就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燃煤排放的烟尘,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在此基础上,如果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且大气层比较稳定,通过大气辐射降温,空气极易饱和凝结形成雾霾。
首先,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大。据调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的城市群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指导值2—4倍f-1。受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等多个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121。其次,严重危害公众健康。雾霾会造成呼吸、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再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雾霾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危害个人或公众设施;造成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势必给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动摇外来企业投资信心,损害经济环境以及经济的长久发展。据调研,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2980、1715、726人,共计7770人,分别占当年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为1.9%、1.6%、2.2%、1.5%,经济损失分别为18.6、23.7、13.6、5.8亿元,共计61.7亿元[5]。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雾霾治理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遵循短期求平衡、长期求发展的原则。短期内求平衡首先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么用于治理雾霾。要么用于发展经济。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把握力度。如汽车尾气治理力度过激,势必会减少汽车销量,影响经济增长。再如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燃煤量,但替代能源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势必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和工业生产。最后,雾霾治理各项子任务也需要分轻重缓急。形成雾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扬尘等,相对燃煤,交通扬尘对雾霾的“贡献”要小得多,短期内治理燃煤比治理交通扬尘成效更大。雾霾,成因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当大气中湿度较大时,这些颗粒物吸附凝聚水汽形成雾;而空气中相对湿度较低时,悬浮于空中的这些颗粒物就形成霾。各种颗粒物的来源大致为来自沙漠化地区远距离输送的沙尘,燃煤排放的烟尘,机动车尾气,以及本地裸露地表造成的扬尘。其中,来自西北、蒙古和中亚的沙尘起因于我国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难以根除,我国广大的黄土高原便是几千万年来的降尘所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对沙尘暴引起的扬尘不会有太好的对策;但强化自然保护、重视绿化、加强对土建工程的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本地的扬尘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远程输送的沙尘[11]。2.2雾霾对北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2013 年 1 月,北京出现雾霾的天数多达 25 天,仅有 6 天没有雾霾,空气质量整体上处于重度污染状态,雾霾的惊人“耐力”让人感到可怕。处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营销人更关注雾霾中有哪些商业机会和营销机会。探讨这个话题,可能有些人会骂我,说我是在研究怎样利用环境污染赚钱。其实不是的,我们不能迅速改变现状,但是我们可以探讨现实环境下的商业机会。正如我经常提到的,从营销的视角看,问题的背面就是机会,企业应该将成功建立在问题之上。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向中国人发出了一个重要警示——城市发展已经严重不生态,我们即将为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付出代价。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在预防和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有很大的商业机会[6]。
最近,日本的空气净化器在北京卖得就很火。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我们该做的不只是生产一些防尘口罩、空气过滤器,我们要做的是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化升级从源头上消减雾霾对城市环境和人们健康带来的负面效应,这就带来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和新产品满足需求的机遇。对中石化、中石油来说,进一步提升成品油质量,就能抓住品牌美誉度和市场收益的双重机会。燃油品质的提升,将有效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利国利民[10]。对汽车生产企业来说,设计制造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应用更为先进的燃油技术,降低有害污染物排放。未来,能够满足更为严格环保标准的汽车,将优先进入主要汽车消费城市,获得更 5 多的市场份额。
公交和地铁相当于城市交通大动脉,而公共自行车相当于遍布周身的毛细血管,在北京这样一个大都会建立一个完善的、具有输血功能的公共自行车体系,在国内尚无可借鉴之例,其难度也可想而知。首先必须要有长远的定位和规划,北京市的公共交通体系正日趋完善,将公共自行车体系与公共交通体系有机融合是加快公共自行车发展的捷径之一[7]。其次,北京市情况错综复杂,各个区县特色不同,需求不一,因此,充分的社会调研是建立公共自行车体系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充分了解市情、民情,才能做好各个环节的具体规划。而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社会责任共同体和科技创新两大利器,科技创新可大大提高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参与的社会责任共同体将对北京市公共自行车体系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随着国家强化环境治理力度,环保产业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环保产业从商业机会上来讲“越污染,越大赚”,清洁能源设备、个人疾病预防设备、楼宇空气净化装置、汽车空气过滤装置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将大有可为。雾霾给人们带来新的共识,离开了干净的空气,大家活得都很痛苦[8]。因此,面对雾霾,我们不能再麻木,应该积极地反思和行动起来,用商业的力量改善环境。有报告称,中国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甚至上万亿,但污染防控制度和产业却依旧薄弱。从降低环境污染到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我们有漫长的路要走,有太多的“债”要还,有太多的责任,也有太多的机会。治理环境污染,一方面可以把经济损失降下来,另一方面可以塑造亿万规模的商业机会,于企业有利,于民众有利,于国家有利[9]。
第三章 结论及建议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雾霾治理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遵循短期求平衡、长期求发展的原则。短期内求平衡首先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么用于治理雾霾。要么用于发展经济。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把握力度。如汽车尾气治理力度过激,势必会减少汽车销量,影响经济增长。再如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燃煤量,但替代能源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势必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和工业生产。最后,雾霾治理各项子任务也需要分轻重缓急。形成雾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扬尘等,相对燃煤,交通扬尘对雾霾的“贡献”要小得多,短期内治理燃煤比治理交通扬尘成效更大。
于雾霾的治理,人们多从技术措施着眼。实际上,我国大气污染急剧恶化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粗放的发展方式。为从源头上降低污染压力,我国必须摈弃GDP主义,避免过度建设拉动的重化工业膨胀及由此引起的排放。我国需要整体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走出微笑曲线底部,追求以更少的能耗和排放创造更多的财富,并为能源升级创造必要的效率条件。我们必须严肃地探索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以此引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建设。所有这些,是根治雾霾的基本条件。
总之,短期内需要权衡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应循序渐进,把握治理重点和治理力度,不可急于求成。可通过二八法则、决策树、民主投票等原理和方法来评价、平衡各项治理措施。决定是否实施治理,以及治理力度。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可暂时放弃某项治理工作。但是,此种情况需要慎重使用,并有法可依,否则会偏离雾霾治理原有轨道。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应用以上原理和方法时,可能需要综合考虑,以制定最优方案。另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公众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不同理解,以避免产生社会问题。
经济增长不仅仅指经济量的增长,更侧重于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以及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发展经济是我国第一要务,雾霾治理也不能偏离经济发展这个核心。长期内需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但是,不能为了“治霾”而“治霾”,应以雾霾治理为契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雾霾治理成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具体来说,通过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转型;解决“城市病”问题;积极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环保科技研发等方式,在治霾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以上治理过程中,加大创新力度,完成治霾的同时,增大治霾对经济发展的边际量。
第一,环保金融创新。雾疆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力求创新,可尝试发行环保债券等金融工具,加大集资力度。
第二,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企业既是污染大户也是治霾潜力股。因此,需要从国家政策、税收等各个方面调动企业治霾积极性,如将其治霾成本转为税收进行减免。
第三,引进和吸收国外经验、资本与技术。许多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都经历过空气严重污染的阶段,这些国家治霾经验丰富,资金充裕,技术先进,需要充分利用,减少治霾弯路,并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旭光.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探究[J].经济视角,2013,08,24.[2] 马爱萍.可持续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13.35(04).[3] 戴星翼.论雾霾治理与发展转型 [J].经济改革,2013,12.[4] 孙艳艳,吕志坚.城市运行管理 [J],2013,05;28-30.[5] 王华鹏.雾霾治理阻力何在[J].经济;2013,05.[6] 东方网 各地持续雾霾天气北京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多地空气重度污染2013.[7] 刘培林.改善环境和促进增长如何有效统一[J].投资北京,2013.(5).[8] 刘东辉,浅谈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J].理论观察,2004.02.[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蒋再平,北京市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长期影响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硕士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12.11.[11] 周广强,陈敏,彭丽.雾霾科学监测及其健康影响[J].科学(上海).2013.65(4),55-59.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S100131065申浚曾经在大学时代就拜读过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相关著作,但是经过本学期的学习,仍然感觉从中收获匪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写于18......
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技术自然与辨证法——技术的利与弊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目录引言 ..................................................
论中国科学素养的缺失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首先从中西方文明的差异开始,详细阐述了中西方哲学的异同。探究了西方发达国家科学的起源,以及中国在这方面的缺失及其成因。并结合现......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论科学工作者的伦理责任1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创造财富的手段获得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的支持。然而......
2013—2014学年政治课程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读后感 最近通过在政治理论课上的学习,让我对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加深了认识。从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