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提到《红楼梦》,人们总会想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而一提到林黛玉,我们总会想到她不会停止的眼泪。可以说,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哲理与诗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完美的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典型。《红楼梦》一书,与喜剧是截然相反的,它完全是一个悲剧。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在这其中的人物,无不与苦痛相始相终。观察宝琴、岫烟、李纹、藐姑射神人,都因为被生活所羁绊,使苦痛缠身。一开始曹雪芹就将黛玉的前世,设计为一株仙草。这也许预示她将要用一生的哀愁来还回泪。多会泪还完了,那生命也可以终结了。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她的命运也残酷至极:少年丧母,不久时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人篱下。而曹雪芹赋予她的外貌又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这一外貌描写也预示着她命运的坎坷。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这才刚进贾府就哭的稀里哗啦,为从未谋面的亲人,也为自己凄苦的命运。“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她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她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这一段,其实也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
在小说中,她哭很多次,数不胜数。有时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吃也不愁吃,穿也不愁穿,瞎哭什么呀!但仔细想一下,答案也就明了。黛玉父母早亡,上无兄长疼爱,下无弟妹怜惜;千里投亲,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日益膨胀。虽有贾母疼爱,但贾母对外孙女的疼爱比起对孙子、孙女的来自然又差了,尤其是当这两种疼爱冲突时,贾母自然选择宝玉,这怎能叫人不伤心呢?在大观园中,黛玉虽然可与众姐妹一同读书写字,吟诗抚琴,饮酒观花,玩笑游戏,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的悲哀又有谁能解读呢?她唯一信得过的知己便是贾宝玉。对宝玉她可以喜怒不隐敞开心扉相对。而只信任贾宝玉,在贾宝玉面前她才有十足的底气把自己的七情六欲一股脑儿泼到宝玉身上,而不管宝玉是否冤枉,是否承受得了。她对宝玉是至亲至爱,宝玉对她也是一片深情。但是那个封建的时代害了所有人。即使两人真心相爱,也不可能成亲;就算成亲,也不会幸福。黛玉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拼命追求,哭得惹人万分心疼。更何况,每日相伴黛玉的诗书琴花等,又最是牵愁引恨之物,黛玉又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平白无故还要自寻烦恼,哪里还经得起这些物事的招惹。
我想,黛玉之泪,包含了太多忧愁和辛酸。人,最早都是很孤独的。所以才需要家人、朋友、恋人来陪伴。可黛玉朋友不多,没有父母,找不到恋人,孤独极了。再加上那个时代本来就是封闭,礼教森严的,所有女性都逃不了悲剧的命运。
红楼梦读书笔记篇1:《红楼梦》读书笔记《红楼梦》读书笔记好词: 故忙道喜便忙献计烦林如海晚生莫率礼贤下士拯溺济危 抄手游廊腮凝新荔鼻腻鹅脂不经之谈好句: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
红楼梦读书笔记《红楼梦》在中国小说艺术发展史上,既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创了一个时代。他的艺术世界异常迷人,他的思想文化底蕴及其深邃,他对许多读者的精神生活曾经发生并仍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
看神雕侠侣,品红楼一梦——《红楼梦》前二十回读后感昨日方领略着江湖豪情,今日又穿梭在富人府邸。真当是两片天地,浑然不同。但细细对比,又有些许相似。先说不同的。大到年代、......
读书笔记在明清小说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了,它在中国小说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崇高地位。坊间一度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之说,我也是在看到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