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_生活中静电现象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8:05: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活中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

金明实验小学 杨 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开封新区金明实验小学的杨鑫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静电现象,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研究不一样的电荷;让电荷流动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点,针对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让学生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尽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杆、气球,并且变废为宝将塑料包装绳制成小章鱼。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以课前将这些材料用吹风机吹干或教室开空调保持干燥。

四、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法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小组的合作,体现静电现象,发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突破重难点,使学生更好理解、解释物体间的静电现象电荷的作用,我还采用了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采用魔术导入。

1、魔术导入 摩擦塑料绳,使其吸引泡沫粒,让绳子站起来。学生会猜测是静电现象,揭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开篇通过静电小魔术,直接切入主题,简洁、明了,而且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随手可得,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就在我们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说一说、做一张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静电现象,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2、制造静电现象

(1)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利用自己身边的物体包括自己的头发、衣服等,小组合作制造一些静电现象,让学生切身体验身边的静电现象。组织汇报找静电方法,使用引导性问题,如“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你怎样知道物体带电了?”“你能对你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吗?”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主要是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加深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2)接下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有趣的静电现象:

1、莱顿球

2、水变弯

3、听话的报纸

4、闪电等。

这些现象不止让学生感受到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而且让学生在惊讶中领略科学的神奇,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引出新的问题::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我们为什么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3、认识电荷

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第一段话,并播放视频????。教师谈话:为什么物体摩擦后会带有电,这样的问题在很久以前一直是个谜!经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与研究终于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多媒体播放视频:《》

当物质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四年级学生尚不具备对电荷知识的理解能力,所以通过阅读课文资料、多媒体辅助,完成了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此达到对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4、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知道物体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那么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有什么秘密吗?请出我们的神秘嘉宾——怪爪 “小章鱼”一起来研究。

小组合作根据实验记录单完成实验

1、想办法唤醒小章鱼,让其张开触角活动活动

你们小组利用了什么?怎样做的?(气球、塑料梳子、手等)

2、用使小章鱼张开的物体,再次接触小章鱼,观察现象

如果摩擦后,梳子带负电荷,章鱼应该带电荷?当梳子(或气球)再去接触章鱼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3、两个张开的小章鱼(或两个分别和羊毛摩擦的气球)互相靠近,观察现象

这时章鱼的每条触角带的电荷(相同/不同),它们互相(吸引/排斥)两个小章鱼带的电荷(相同/不同),它们互相(吸引/排斥)

归纳总结电荷之间的作用,类似磁铁。

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的生命线,实验器材是上好科学课的前提,一套好的实验器材可以成就一节好的科学课。在教学中,经过多次下水实验,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以下改进:(1)将头发和梳子相接触改为小章鱼和梳子,解决了学生观察不到自己头发和梳子(气球)相吸的现象,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直观地感受到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将两个气球改为两个小章鱼,材料非常容易获取,使实验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效果也更加明显。通过这些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电荷之间相互关系,和以前的磁铁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顺利完成本课重难点。

5、认识电流的形成再次将梳子靠近小章鱼,相吸的现象消失,物体又恢复了不带电的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观察生活中常见电器,发现要使电荷流动起来,要有电源和电路。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电器,帮助学生对电流、对电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一系列活动打下基础。

6、课后研讨、深化拓展

设计两个课后研究问题:

1、静电的危害,如何消除静电?

2、静电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通过科外延伸活动,可以培养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用科学改善生活的意识,体现“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说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教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一、说学生情况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以兴趣为主。但是他们善于观察和模仿。象生活中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第1课。【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

下载生活中的静电现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中的静电现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