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为什么从不退缩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华为手机主打什么功能”。
邹碧华为什么从不退缩
2014年底,邹碧华,这位年仅47岁的上海最高法院副院长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上海司法体制改革的征途中。此后半个月间,网上网下,对邹碧华的追忆怀念连绵不绝。有4万余人在网络上献花、点烛,超过10万人参与留言讨论,有关“邹碧华辞世”的新闻3000多篇,相关微博微信10万余条……形成了罕见的“邹碧华现象”。
一个法官的逝去为何能凝聚起如此强大的舆论认同?这固然与其专业学识、人格魅力有关。他那句“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成为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追问,诠释了他人生的追求和理想。
邹碧华短暂的47年人生和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大时代水乳交融。1984年,邹碧华从江西奉新县城考进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后,邹碧华进入上海高院,有幸碰上了一批肯吃苦、能干事的老法官,他们长期在办案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悉心传授给勤奋好学的年轻人。与此同时,上海高院的几任领导皆立足长远选拔人才。1998年至2008年任上海高院院长的滕一龙,制定了两个5年培训计划,跟踪了20个年轻人,邹碧华是其中之一。后来,这批年轻人几乎都成了上海法院系统的中坚。
邹碧华也像海绵一样从前辈们身上吸收营养。这也造就了邹碧华日后的行事风格,凡事讲究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在上海基层法院做院长,力推基层法院管理改革,还是主持设计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方案,他都能够做到让改革“接地气”,“一点一点往前拱着改革”。
邹碧华26年法官生涯,恰逢中国法治建设求新求变年代。百余部法律起草制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重新写入宪法。中国法治建设经历了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曲折道路之后,终于开始加速。2000年,受组织委派,邹碧华去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研究员,回国后先后在上海高院民一庭、民二庭任副庭长、庭长,后到长宁法院任院长,再回上海高院任副院长,这段时期正是司法领域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时期,从以审判方式改革为主导的司法改革,逐步深入到体制性的司法改革。邹碧华脚踩着中国法治进程的激越鼓点,一路向前。
这样的一个大时代,是一批与邹碧华一样,怀揣理想、执着信念的有为青年们的大时代。他们受益于这个时代,感恩这个时代,同时,又用热情、勇气和梦想,热烈地拥抱、回馈着这个时代。曾经和邹碧华在上海党校同期学习的韩华,是上海市激光研究所所长。韩华理解邹碧华,“我们觉得这个时代给个人提供了非常好的人生机遇,你不抓住它,不努力,都对不起自己。”
2012年4月10日,邹碧华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我们的慰藉在哪里》的文章,是他阅读英国作家德波顿《哲学的慰藉》的感想。邹碧华写道:书中介绍的另一位哲学家叔本华说,“倘若一个人着眼于整体而非一己之命运,他的行为就会更像一个智者而非一个受难者了。哲人之为哲人,就在于看到了整个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因而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与一切个别灾难拉开距离,达成和解”。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获得的慰藉,才是真正的慰藉。当我们能够以一种理解的宽容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时候,我们也就获得了世界的理解和宽容。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邹碧华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干得很出色。也不难理解,在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面临什么样的障碍,他都从不退缩。因为,邹碧华彻底将人生小年代融入了社会发展的大时代,并在其中找到了个体的价值。如此,才成为了这个时代“自由的舞者”,也赢得了这个时代最真挚的赞美。在外界因他的不幸辞世而痛惜不止之时,又窥视到邹碧华和他周围的法官群体是多么健康向上而富有力量。
学习心得体会第三小学:邹碧娟 2017年1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务川县教育科学技术局组织的“高效课堂”培训,在务川职中由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张四保的“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
导语:退缩是指向后退,向后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退缩的反义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退缩【读音】:[tuì suō]【释义】:1.向后退;向后缩。2.畏难不前;畏缩。3.退隐;退休。【反义词......
退缩的反义词导语:退缩是指向后退,向后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退缩的'反义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退缩【读音】:[tuì suō]【释义】:1.向后退;向后缩。2.畏难不前;畏缩。3.退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尽管如此退缩诗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尽管如此退缩诗歌(1)算了吧,还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想到什么说什么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那些写完后自己也发懵的句子让它们通通的滚蛋让它们全部去见鬼只要还活在这世上即便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