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是如何提出和阐述科学实践观的,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涵义及其意义
(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
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
4.《共产党宣言》关于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问题的理解
(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恩格斯是怎样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根本缺陷的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3.恩格斯是怎样分析和评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4.恩格斯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的5.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明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在对唯物史观“经典表述”中,论述了那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2.马克思是如何说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的(五)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特点的论述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阐述
(六)毛泽东:《实践论》
1、正确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涵
3、根据《实践论》,具体分析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七)毛泽东:《矛盾论》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如何理解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3、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八)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是如何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改革开放的2、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何重大意义
3、如何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九)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全面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许庆朴、郑祥福等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也可使用其它教材)
四、样卷:题型举例
一、概念题
如:人的自由发展
二、简答题
如: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三、材料分析题
如:“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四、论述题
如:马克思在《提纲》中如何将自己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卷(1)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8分)
1.简述《资本论》(法文版)独立的科学价值。
2.简述《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
3.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4.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简述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关于“原子的直线下降与偏斜运动之间具有根本差别”的哲学含义。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6.试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7.论述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遭遇到的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对马克思哲学的立场转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三、原著研读题(本大题共30分)
8.仔细研读以下原著选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国民经济学时说,“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的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由此可见,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表面上承认了人,毋宁说,不过是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而已”。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黑格尔哲学时说,“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概述斯密-李嘉图的国民经济学体系以及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本题10分)
(2)请联系现代社会实际,试分析黑格尔思辨哲学与国民经济学之间具有何种意义上的“共谋”性质。(本题20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卷(2)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
2、简述《资本论》(第一卷)所具有的特殊地位。
3、理论联系实际,简述如何正确学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相互关系。
4、简述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关于“原子的直线下降与偏斜运动之间具有根本差别”的哲学含义。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5、试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开拓了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7、论述马克思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三、仔细研读以下《原著》材料,回答第8-9题。(本大题共30分)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
(1)“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的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
(2)“由此可见,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表面上承认了人,毋宁说,不过是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而已”。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
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
8.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对黑格尔的哲学批判,深刻地揭示了二者之间具有何种意义上的“共谋”性质。(本题15分)
材料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
(1)“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2)“共产主义是最近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则。但是,这样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形式。”
材料四: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
(1)“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因此,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
(2)“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9.请联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状,试述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思想高度及其当代意义。(本题15分)
复旦大学2009年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博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市民社会历史科学实践的唯物主义《资本论》三大手稿马赫主义
二、简答题(五选四)《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是在哪一部著作以什么形式发表的?写出该提纲最后一条内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了“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命题,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序言》一开始就明确提出要从六个方面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指哪六个方面?恩格斯与列宁论述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主要著作有哪些(答3种即可)?哪些自然科学成就促使恩格斯思考自然辩证法问题?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如何论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论述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如何论述共产主义的?简述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有关三大社会形态的论述?试据此阐说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07年考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
一、简答题(5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6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断?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异化及其扬弃”的基本思想。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价值规律的要求及作用的论述。
5.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的论述。
二、论述题(3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计90分)
6.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是如何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信用制度作用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8.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1890年9月21日—22日)中关于历史发展中客观规律和个人意志的关系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郑州大学2009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试题
一、简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世界不是既成事务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2.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立刻理解它,而理解了的东西可以更好地感觉它。
3.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4.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反杜林论》关于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思想。
2.《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理论贡献。
3.《矛盾论》关于矛盾同一性的思想。
4.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关于人的自觉目的与社会客观规律及其辩证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2.《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关于实践标准的思想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后作业习题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2.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3.试述对“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理解。
4.马克思是怎样扬弃黑格尔哲学的?
5.试述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6.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7.马克思在手稿中是如何对异化劳动进行批判的?
8.试述《手稿》的理论内涵及其影响。
9.马克思是如何分析人和环境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10.如何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市民社会”。
1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3.费尔巴哈既然把人看作感性对象,为什么又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
14.旧唯物主义者“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为什么会陷入循环论的误区?
15.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体现在哪里?
16.马克思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17.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1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19.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
20.实践本体论、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2.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阐述分工思想的?
23.如何理解马克思“现实的个人”?
24.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对《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5.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的历史评判,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有何启迪?
26.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彻底决裂”思想。
27.试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28.《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家庭观的当代价值。
29.《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如何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的。
30.《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一、简答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2.为什么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基本观点?
3.观念上层建筑与非观念上层建筑的区别是什么?
4.马克思是怎样对“生产一般“进行批判的?
5.《序言》是怎样论述“经济基础”的?
6.如何理解“事物或现象是对立面的综合和统一”?
二、辨析
1.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和消逝。
2.发展是增加或减少,是重复。
三、论述
1.《宣言》是怎样论述未来社会的?
2.《形态》是怎样论述“现实的个人”的?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后感就我个人而言,在读《马克思原著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说实在的,这些死的结论常......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一、填空题(2*10) 1.《导言》,马克思1843年写于巴黎,1844年发表《德法年鉴》;《导言》第一次提出并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人类解放的正确......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概论课第一次实践原著选读范围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反对本本主义》4.《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5.《新民主主义论》6......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考与练习题三、问答题1、马克思同旧唯物主义者对实践的理解有何不同? (1)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活动”,是可以感知和理解的......
Chapter 1.Managers and Management(管理者和管理)1.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s(组织的共同特征)An organization is a systematic arrangement of people to 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