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基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的网上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榜首。再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评选结果确实令人深思。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历史上树立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条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有位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开阔空间。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注意,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对那些科技人文方面的学术论文不是很熟悉,但是,对于马克思中国化这个名词绝对不会陌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永恒而又常新的课题。从老师们饱含深情的眼光中,我们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滚滚暖流。历史老师们眉飞色舞的解说传达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力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广泛而又深刻的思想基础。经过艰辛的探索过程,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抗日战争初期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科学概念。1938年10月,毛主席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在谈到全党党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党的战斗力时,针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有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我们的革命有了新希望。毛主席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毛主席如此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并把它作为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立刻引起了全党的高度重视。我相信,这时候我们的革命同志必定热血沸腾,这是新曙光,是救命稻草,是我们走向胜利奋力一搏的利刃。
有了这个思想武器,当然要看看是不是适合中国这片热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都说读史使人明志,这一段探索的历史给后人留下绝对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的,是我们的宝藏。
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人们付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汗水,他们站在的是我们不能企及的高度。首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建设阶段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从而创立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理论意义和时代内涵。毋庸置疑,这样的过程是艰辛的,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失败和经验中吸取教训,并从中获取如何走下去的方法和途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自是不必言明。早在1930 年,毛泽东就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在这部不朽著作中,毛泽东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重大,它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体系”,以这个思想体系武装起来的党,必将给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在这个《决议》的基础上,党的七大决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最伟大的实践成果。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 9 年,是党在探索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有重大胜利又遭受比较多的曲折和比较严重的挫折的一段历史,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
飞跃的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怎样走”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小平同志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首先,邓小平同志提出恢复实事求是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并提出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找出解决中国贫穷落后的方法。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着手进行经济和政治各方面的改革。在党的十三大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面对国际风云的变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向哪里走,邓小平同志又适时地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讲话,指出计划和市场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于是,在1992年底的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到党的十五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后形成。在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中,一个重要的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方面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将不断地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要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论理创新和实践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学风,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在中国......
论文摘要: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此后曾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过......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
本报北京6月20日电(记者李章军)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建研究会20日在京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