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党。然而,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于是,在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即就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了解并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于不同的实践需要,能动的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不同思想,结合本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中国特有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再将其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最后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很好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又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提炼和升华。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在遵义会议以后实现的。第二次飞跃是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初步实现的,于是也就造就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新时期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从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没有解决好的关于社会主义认识问题上开始的,因而如何实事求是地对待毛泽东的挫折和失误,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当时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却提出“两个凡是”,不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这些错误。在这个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
尖锐的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旗帜鲜明地支持关于实践是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大会,推动全民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反复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他第一次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对此作了深刻的论述,指出:要求实现四个现代化,如同过去搞革命一样,必须实事求是,这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由此可以总结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承前启后的事业,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条件。作为普通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和继承。
邓小平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及总结历史又正视现实、放眼未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锲而不舍的理论探索,呈现出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邓小平一贯坚持从现代化的角度、世界的角度和未来来看待
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进入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及时领导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为此,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其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所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卓越的预见性。
第二,把握时代特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历史主体意识。列宁说过,“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认清了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以此为依据估计这国或那国的更详细的特点。”邓小平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了正确分析,“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并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世界的主题”的科学判断,以此作为观察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客观依据。他领导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复强调无论遇到什么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都不能动摇。他看到当代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竞争,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高科技革命正蓬勃兴起,新的产业革命和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冷战结束,国际政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也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如果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迅速发展自己,就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充分体现了邓
小平把握时代特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历史主体意识。
总之,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和带有历史性阶段的重大创新。邓小平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系统的回答了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它不仅对21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讲稿网络111班 张鹏 李红梅 梁绿青同学们好,老师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
论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过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开创马克......
论文摘要: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此后曾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过......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