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创建农村基层党建新模式的调查与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基层党建的思考”。
四川省乐山市创建农村基层党建新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地创新党建理念,大胆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创建了“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农村基层党建新模式,即以党支部为核心,专业协会为纽带,优势主导产业为依托,广大农户为基础,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把支部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有机融合、良性互动,达到支部巩固、协会发展、农民受益的效果。
(一)有益的实践
支部和协会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乐山市紧紧依托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在“扶”字上做文章,在“加”字上下功夫,探索创造出了四种有效的结合形式。
支部领办型。在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由支部牵头把专业大户、党员户和部分群众组织起来,创办、领办协会,党员示范带头,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户加入协会。支部主要成员按协会章程经选举担任协会主要职务,党支部在协会中起领导核心作用。如由峨眉山市净安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创办的峨眉山食用菌协会,现已发展会员680人,发展食用菌基地3个,面积1500多亩。犍为县大湾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大湾村枇杷协会,3名支委带头种植枇杷,带动全村90%的农户发展批杷2900亩,成为大湾村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三个党员一个产业”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支部介入型。由专业大户、农村“能人”自发创建协会,农村党支部委员、党员按照协会章程入会,或通过选举进入协会重要岗位,实现村党支部对协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峨眉山市战斗村全村600多农户加入符溪蔬菜协会,村党支部书记被选为协会监事长,村委会主任为协会理事长。支部在抓质量、抓技术培训、抓市场秩序的维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仙山”牌农产品通过无公害检测,在成都、重庆等市场供不应求。2003年,全村取得了户均增收3000元,人均不低于500元的好效益。
支部引导型。在协会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由村支部指导、帮助协会健全和完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规范其内部管理;在协会党员中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培养新生力量,并帮助符合条件的协会建立党组织,保障支部对协会的政治领导。2003年,五通桥区在31个村级协会建立了党小组,发展会员5100人,每个党员带动1-3户农户,共带动农户3.5万户,年销售收入达3亿多元。
支部服务型。村支部积极与协会联系,帮助把协会的触角延伸到村、到组、到户,在企业、协会、农户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组织、生产、销售等服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形成企业、协会、农户的紧密联结体。井研县团山村、桅杆村、同益村支部积极与井研县兔业协会紧密联结,采取“支部来组织,协会来运作,农民来实施,共同来致富”的方式,既组织农民养兔,解决了销售难题,又为服大集团哈哥兔业有限公司提供合格原料,实现了“双赢”,带动16万农民增收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发展典型。
乐山市在推动“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进程中,采取了有力措施。
一是抓宣传发动。乐山市按照“大宣传、大培训、大发动”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全市上下实践“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电视台开辟了“党建纵横”专栏,《乐山日报》开设了“新农村”专版,利用电台、标语、公开栏多形式宣传农村基层党建和协会发展的意义,介绍典型,表扬先进。农村党支部依托村级活动室、党员电教设施、信息技术培训基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经验交流等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2003年,全市举办村级培训班4288期,培训36.57万人次。市中区筹集资金建立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在全区每个乡建立农经网站,将网络延伸到村和协会。
二是抓政策推动。乐山市从1998年开始,先后制发了《关于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关于加强党建综合示范点建设的通知》等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协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了“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模式的快速发展。乐山市还把2003年作为“农业组织制度创新年”,在全市村党支部广泛开展了以“提高村级组织团结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增收,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能力”为核心的“富民支部”活动,并纳入了市委5年工作规划,从组织领导、目标责任、工作措施方面狠抓落实,全面推行“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
三是抓典型带动。乐山市抓重点、抓典型,紧紧围绕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制定并实施了畜牧、蔬菜、茶叶等主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培育了峨眉山市食用菌协会、井研县兔业协会、犍为县大湾村枇杷协会、犍为县玉泉村葡萄协会、峨眉山市符溪蔬菜协会等先进典型;紧紧围绕品牌战略,抓住“蓝雁”、“竹叶青”、“仙芝竹尖”、“仙山”等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了乐山市猪业协会、乐山市茶业协会等先进典型。隆重表彰了20个先进协会和一批党建工作典型,将他们的经验编发各地基层组织和协会。
四是抓“双培”互动。乐山市加大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的工作力度,全市有1263名党员被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通过他们示范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帮民致富,促进协会发展。加大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的工作力度,村党支部科学制定党员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把协会中那些思想先进、政治基础较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能人培养成党员,充实进农村党支部,增强支部与协会的联系。同时,深入开展“双带”活动,全市建成“双带”示范村306个,示范户3193户。
五是抓规范促动。乐山市注重对协会进行规范指导,通过抓规范促发展,抓发展促规范。对运作不规范、存在严重问题的协会予以注销,对实力小、带动力弱、示范效果差的进行归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规范协会运作机制,促进了支部和协会的协调发展。
(二)显著的成效
提高了农民的致富能力,广大农民得到实惠。乐山市在“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实践中,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支部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通过协会把市场与农民连起来。一是在增收上得实惠。把党支部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与协会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人达到2558元,比上年增收181元,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民增收滞缓的格局。二是在扩大规模上得实惠。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产生了规模效应,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各环节大大降低了会员生产成本。同时,就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峨眉山市符溪养鸡协会与种鸡场和饲料厂签订直销协议,每年为会员人均节约600元。五通桥区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多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6%。三是在拓展市场上得实惠。通过发挥协会的信息网络优势,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使农民产不愁、销不愁、价不愁。四是在推进标准化中得实惠。推进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了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效益。峨眉山市符溪蔬菜协会全面推广使用生物用药,并注册“仙山牌”蔬菜商标,有11种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3年人均多增收500元以上。五是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得实惠。通过支部争取上级支持、协会自愿出资等多种形式,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净安村在“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实践中,支部着力加强诚信教育,被评为信用村,村民小额信用贷款限额由1万元放宽到5万元,利息下降1/3,降低了农户获取资金的成本。实现了秸秆燃气、光纤电视、水泥路、自来水、电话“五通”。
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基层组织得到巩固。通过“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实践,乐山市已建成“五好”村党支部1137个,占全市村党支部的48.2%。一是拓宽了村支部抓经济的新途径。支部通过抓协会来抓市场、抓农村发展,有效地实现和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通桥区青龙村2003年全村花木总产值达1350多万元,人均仅有0.35亩土地的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815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12.5万元。二是发展了党员新生力量。全市村级党组织紧紧依托协会,大力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拓展了党员发挥先进性的空间与途径,共产党员的荣誉感显著增强,会员致富能手纷纷要求入党。2003年,全市在会员中发展党员936名。三是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依托支部加协会,探索了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不断在经济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使农村基层组织始终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全市共在农村各类专业协会中建立党支部15个,党小组538个。乐山市市中区在养鸡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党日活动,党员在协会中的表率作用显著增强。四是密切了党群关系。党员、干部用教育的方法引导农民履行义务,用示范的方法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用民主的方法决策村务,用办实事的方法团结群众,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党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犍为县大湾村党支部在带领大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多方筹资硬化了3.5公里的入村公路,被群众亲切地誉为支部与农民的“连心路”。沙湾区实行村干部“坐班访户办实事”工作制度,做到群众有病痛上门看望、有喜事上门祝贺、有丧事上门安慰、有困难上门排忧,农民群众称赞道,“坐班又访户,真是好干部;群众得实惠,小康有出路”。
扩大了协会的影响力,协会得到壮大。一是协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市有各类农村专业协会329个,专业合作社76个,覆盖全市161个乡镇,1269个村,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34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5%,带动面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沙湾区范店乡中药材协会,自2002年5月登记注册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就发展会员316人,带动农户1183户,发展“沫水牌”中药村8550亩,带动该区种植中药材1600亩。井研县兔业协会跨区域带动覆盖了除乐山以外的38个县的3.8万户农户。二是协会会员大幅度增加。2003年,乐山市新建各类协会82个,新增会员16837人。目前,全市共有会员10.32万人。三是协会组织的实力不断增强。乐山市被农业部列为全国6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市之一,全国100家试点专合组织中,乐山就有3家;四川省100强协会中,乐山有19家,居全省首位;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协会有24个。
(三)深刻的思考
乐山市“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是加强政策法规引导。“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模式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协会的生命力。目前,从总体看协会规模小,实力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协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协会。要统一明确协会的性质,确定协会登记管理机关,并依法确定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二是妥善处理支部和协会的关系。巩固“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模式,需要妥善处理支部协会关系。农村党支部应充分尊重协会“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求发展”的原则,做到统揽不包揽、领导不干预、服务不包办。要引导协会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和监督。
三是探索跨区域协会党组织建设。基层组织设置只有自觉适应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经济格局的调整,才能在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对不同的经济组织产生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要坚持以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标准,在创新党建理念、变革党员管理模式上下功夫探索,审慎把握协会发展前景,适时地对党组织进行调整,使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从垂直式转向网络化。
四是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内部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在支部与协会的联结机制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对协会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寿光市创建城乡党建一体化 新模式的调查与思考山东社会科学院调查组(2010年5月)编者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
对××市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的 调查与思考农村税费改革和村级换届选举以后,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怎么样,出现了哪些新情况,遇到了哪些新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最近我们分片调查了......
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2007-12-12 16:45:1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加强和改......
关于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调查与思考张跃岭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进一步夯实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组织基础,今年2 月以来,上饶市委组织部围......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