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四年级科学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一上科学期末试题”。
四年级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
一、1、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 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5.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 面成。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V“,错误的说法画“X”)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X)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V)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X)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V)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V)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V)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V)
三、问答题 I.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 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 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 为什么? 签,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 況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性质
1、你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注射器抽气注入水中)(用塑料袋兜空气)。
2、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不会弄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3、把两只气球掉在小棍上,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看到(另一端下沉),说明(空去有质量)。
4、解开吹满气的气球的绳子,对着自己的脸你有(空气流过)感觉,说明(流动)。
5、用手压气垫有(松软)感觉,怎样解释这种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6、水和空气相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要占据空间)不同点(空气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7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压缩空气:(给车轮胎充气)(给篮球充气)(玩空气枪)等。
8、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二、热空气和冷空气
1、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3举例说明热空气的用途:(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187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就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三、空气中有什么
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中主要的气体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3、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4怎样制取二氧化碳? 答:在一只瓶里放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
四、空气也是命之源
1人憋气时很难受、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抽掉玻璃罩里的空气,植物会枯萎、给金鱼缸装上曾氧泵等都说明生命离不开(空气)它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3、当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受到了污染。(交通工具)(工业生产)(生活煤灶)等排放的烟尘废气污染着空气,(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4、污染的空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5、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6、净化空气和减少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第二单元冷和热
一、冷热与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光凭感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帮我们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二、热的传递
1、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2、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三、加热和冷却
1、加热和冷却会影响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3、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4、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出了(空气温度计)。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氏温标,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了(摄氏温度)用(℃)表示
5、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既热胀冷缩的应用)?使瘪了的乒乓球変圆;炼钢;预留铁轨缝隙等。
四、吸热和散热
1、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2、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3、吸热和散热在生活中的应用:○1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2沙漠地区的人们长穿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以形成气体对流,会使人感到凉爽。○3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沙滩温度高。
五、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1、(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4、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它们在受热和遇冷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5、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变成云和雾遇冷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2 .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画“× ”).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7 .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第二单元检测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湿度)。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传递。.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 靠(对流)方式传递的。.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凝结).二、判断并改错 .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错 改正: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对.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对.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对 .云和雾就是水蒸气。错 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一、声的音产生
1、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
2、(弹拨)(敲击)(吹气)(摩擦)都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震动就有(声音),震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较强,而在(空气)中的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
4、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5、“伏罂而听” 运用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的道理。)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声波能使阻碍物产生(振动)
2、耳朵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构成
3、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4、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5、(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6、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戴上耳塞)(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
7、我们应当(同情)(关爱)(理解)(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
四、不同的声音
1、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当声源(振幅)越大时,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时,声音越强。
2、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用力的大小造成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
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弦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说话声音大小是(a)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b)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c)。
a .音量 b .音调
C .高
d .强.“伏婴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a、C)传人侦察兵的耳朵。
a .土地
b .空气
C .坛子
二、判断题 .在一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高低的顺序依次排列好。用嘴使劲向瓶口水平方向吹气,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水装得越少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不装水的空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X)2 .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X).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
三、连线题 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6)听神经
收集声波
(5)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2)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1)耳廓
传递振动
(4)鼓膜
传送声波
(3)听小骨
产生振动
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
一、我们吃什么
1、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2、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3、鱼、肉、蛋、豆、奶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
4、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5、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6(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7、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8、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二、怎样搭配食物
1、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
2、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足)。
3、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要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三、食物的消化
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
2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消化道是用(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
5、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荤素搭配)(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讲究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情)等。
四、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2、(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4、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5、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
6、怎样注重食品安全:(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
单元检测题及部分参考答案(选自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
一、填空题.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2 .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4 .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等。6 .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值期。
二、用线,巴下面的食物和它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连接起来
芹菜
牛肉
苹果
米饭
豆浆
玉米
蛋白质
矿物质
维生素
碳水化合物
三、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画“×”)1 .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2 .蔬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3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要做到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水果可以代替蔬菜。(×)6 .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它。(×)7 .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多清洗、多浸泡,对除去蔬菜、水果上残留的农药有一定的作用。(√).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第五单元 排序与分类
一、排序
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运动快慢等)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二、分类
1、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2、(排序)和(分类)是的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
3、按二分法分类。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
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将动物分成了3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
5、1750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首先是(属名)其次是(种名)。
第五单元检测题及部分参考答案(选自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
一、填空题
1.排序和分类是整理资料的常用方法。
2.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
3.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二、排序题 根据给出的资料,给下列花排序,写出你是按什么标准来排序的(l)马齿芜:中午11点开放
(2)万寿菊:下午3 点开放
(3)蔷薇花:凌晨4 点开放
(4)荷花:清晨6 点开放
(5)昙花:晚上9 点开放
(6)剪秋罗:晚上7 点开放
(7)蛇床花:凌晨3 点开放
(8)鹅乌菜:中午12 点开放
(9)牵牛花:凌晨4 点开放
(10)茉莉花:下午5 点开放
(11)烟草花:傍晚6 点开放
(12)半枝莲:上午10 点开放
(13)夜来香:晚上7 点开放
(14)芍药花:清晨7 点开放
排序的标准是一天中开花时间的先后。排序的结果是:(7)、(3)、(9)、(4)、(14)、(12)、(l)、(8)、(2)、(10)、(11)、(6)(13)、(5)。
三、问答题.分类的方法有多种,请举例说明。
△ 找相同点分类,如分指纹。△ 多极二分法,如分动物。.说出三个需要排序的理由。
如:资料混乱、不便交流、查阅困难、挑选或取舍困难、不便安排,等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一.填空。1.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2.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3.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
四年级科学上册试题姓名一、填空题1、声音有( )、( )、( )、( )。2、声音是由( )产生的。3、( )是我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4、声音能在( )、( )、( )中传播。 5、声音的......
第一课:热1、在日常生活中,热与冷的现象随处可见。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这些感觉不可靠。第二课:温度计1、我国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最热......
四年级科学试题一、你能完成下面填空吗1、风向是指风(答案)的方向,通常用(答案)个方向来表示。2、种茄子主要包括(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3、我们气象小组任务主要......
201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第一、二单元《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班级_________姓名等级________一、查漏补缺。1、我们常吃的食物,有的来自_____________ ,如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