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建筑师的责任与担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型城镇化中的事业家”。
新型城镇化中建筑师的责任与担当
摘要:城镇化是中国社会从未经历过的剧烈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建筑师作为参与城镇建设的主要力量,新型城镇化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机遇,本文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建筑师可以发挥的作用,作为当代建筑师,责任重大,担当的使命光荣。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筑师、责任、担当 引言
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2013年城镇化率53.7%,以每年1.02个百分点向前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新型城镇化给建设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新建房屋占全球一半以上。大量新建项目工程,为建筑师提供了创作与设计的平台。
1、坚持以人为本,设计改变生活。
1.1、端正建筑创作理念,设计经济、适用、美观的建筑
一段时间以来,城市建设中出现一些问题,贪大求洋、媚俗怪异的建筑,盲目模仿、抄袭复制的建筑,“山寨”频出,触及公众审美底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建筑师做设计是为使用者、为人民服务的,不是自写自唱的歌曲,也不是孤芳自赏的画作,建筑作品需经过观赏者和使用者全社会共同的批判与鉴定。
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今天仍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建筑师应该走出设计奇怪形式的错误思维,在满足了“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前提下,又具有生态、低碳、智能、科学、创新特点的建筑,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1.2、设计人性化、宜居的社区和社会生活环境。
住宅是住人的机器[1],住宅是工具,合理价格住宅的需求问题成为社会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将有13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定居,需要大量的住宅建筑及配套建筑设施,为他们设计宜居的社区是建筑师的职责。
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由原先“住得下”逐渐发展为“住得好”,要求数量和质量、功能与环境并重,追求舒适性、私密性、实用性,这种需求的变化给住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出节能、环保、舒适、安全又人性化的现代住宅设计,以满足消费需求,是建筑设计师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适宜的环境为人们适宜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活动提供条件。最近几年广场舞流行,经常看到街角十几位阿姨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建筑师有责任为有活动需求的人们创造积极、人性化、有活力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2、保护好历史街区、建筑与文物,积极传承优秀传统历史文化; 2.1、发掘、保护好历史街区、建筑与文物资源,使其价值最大化;
城镇化进程中最痛心的莫过于违法拆迁对历史建筑与文物的破坏。建筑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应该留下城市有价值的记忆,研究一个时代的建筑对于历史意义
至关重要。建筑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我们必须发掘、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加以利用,最大化挖掘其现实的社会价值。
2.2、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和人文精神,设计具有民族和地域文化特点的现代建筑。
建筑发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风貌和发展水平,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与进步。城市建设从来都与建筑人文精神的发展密切相关,建设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现代建筑,同时注意传承自身文脉,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独具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防止建筑形式简单国际化,防止城市建设千城一面。
3、设计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意志的建筑作品; 3.1、积极学习设计发展前沿和领域;
人们设计建筑的手段和方法丰富多样,数字化、大数据、信息化等先进方法越来越被掌握,建筑学正在积极借鉴与吸纳一切先进文明与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建筑师应积极采用最新电脑与通讯控制技术,发展智能建筑,参与到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等未来城市建设方向中。
3.2、积极思考设计实现的目标和本质;
每一个建筑设计项目都基于一定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目标,建筑师积极主动研究社会事件结构的深层联系,有助于更好的完成与实现设计目标。建筑的本质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活动空间的需求,是人的活动的发展,我们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围合一定形式的空间来延续人的各种需求的活动。
3.3、积极探索设计实践的服务和创新;
时代对建筑设计实践时刻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更大的空间容纳更多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活动,更具有标志性的形象,这要求建筑师一方面做好设计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建筑师需要着眼于未来,留下时代的记忆,创新属于新时代的建筑作品。3.4、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公众参与设计,设计体现人民意志。
从事建筑设计经常会迫于生存压力身不由己,设计结果的优劣与否很多时候与甲方的喜好、领导意志有关,建筑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建筑理论素养,学会正确影响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投资者,引导他们把握正确的价值和审美取向。
推动建设领域决策体制机制创新,让公众广泛参与到设计和决策中,使设计成果更加科学民主的代表绝大多数人民而不是个别人的愿望、意志与利益,让权力之手莫伸,让规划设计在阳光下运行,提高全社会的建筑文化知识素养,使建设成果更大程度上体现规划建筑设计的公共属性和长远利益。
4、建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不断深入绿色低碳设计实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1、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有建筑单位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国家高2-3倍,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一半的能耗来自建筑。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建筑业需要强化资源、能源与生态意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积极推动建筑节能,加强绿色环保意识应该成为全民共同意识。绿色低碳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是城市实现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用工业化的方式建造房屋,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统计表明,建筑产业现代化比传统施工节能20%、节水63%、减少建筑垃圾91%、节约工期30%、减少用工35%,质量通病
减少90%,具有显著、综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绿色建筑整体解决方案,开创了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时代。
4.2、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我国正处于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建设领域需推动绿色建筑政策落实,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发展激励与保障机制,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建筑,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最好践行,把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理念体现到城市规划、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与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促进城乡建设走向绿色低碳科学发展轨道,能够有效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自觉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强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建筑师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结语
建筑师需要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新型城镇化机遇,既要积极主动,又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社会发展中履行职责、担当使命,施展才能,创造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意志的高质量高标准建筑作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担当”发表时间:2016-03-2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体:[大][中][小][打印] [关闭]基金小镇、智慧小镇、制造小镇、海洋金融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
新型城镇化中的国土规划与管理满分: 100.0分 得分:100.0分一 .判断(每题10.0分) 得分:40.0我国的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各级城市集约利用土地的效率和产出的效率,并没有很大区别。......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
新型城镇化——论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农机121班 何炳桥 1201140134摘要: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当下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一判断是就其现实意义而言的,而且......
新型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本城镇化是现代化最基本的战略支撑所在,是最强的内需潜力所在,也是当前最大的红利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