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防空防灾知识竞赛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防空防灾知识竞赛”。
三十中学防空防灾知识竞赛题
第一部分
填空题
1、人民防空是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2、人民防空建设方针是: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
3、人民防空主要防护手段是“走”、“(藏)”、“消”。
4、人民防空教育,就是组织教育人民,使之学会在各种危害应急条件下的(防护知识)和(生存技能)。
5、人民防空教育的目的是告诉人民,我国还面临着各种潜在的(战争威胁)。
6、人民防空技能能在平时(灾害事故)中直接发挥作用。
7、战争灾害和自然灾害都对人们造成突然性危害,人们必须具有(应急意识和技能)。
8、现代空袭,包括高技术常规武器袭击和(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是从空中对地面(海上)目标进行的袭击。
9、根据国家规定,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10、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11、当室内人员发现空袭来临,听到第一次爆炸声时,都应视为(空袭)信息。唤起家人开始防空行动。
12、核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大、最残酷)的战争。
13、日本是人类历史上(唯一)遭受核武器袭击的国家。
14、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核爆炸的闪光以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
15、光辐射以光速沿直线向四周传播,其作用时间大约在(几秒到几十秒)。
16、冲击波是核爆炸瞬时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毁伤因素。
17、冲击波对人员可造成直接杀伤和(间接杀伤)。
18、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
19、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入(人防工程)。
20、放射性物质只能用扫除或(冲洗)的方法从地面或物体上除掉。
21、人员防放射性体外照射,主要靠人防工程和(厚重材料)屏蔽遮挡。
22、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发电的发电站。
23、毒剂杀伤途径多。染毒空气可经眼睛接触、(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使人畜中毒,染毒的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吸收),使人中毒。
24、毒剂杀伤范围广。染毒空气无孔不入,所经之处都有(杀伤效果)。
25、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种毒剂。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梭曼)。
26、化学事故一旦发生,有毒气体可(随风向外扩散),染毒空气所到之处都有毒害作用。
27、由于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发生化学事故时有毒气体(不易扩散),持续时间长。
28、对皮肤消毒,可概括为吸、(消)、洗三个环节。
29、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30、生物战剂气溶胶可(随风扩散),在气象、地理条件适宜时,可造成(大面积)污染。
31、许多生物战剂如(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等能从病人体内不断排出,使周围健康人感染,在人群中蔓延,造成传染病流行。
32、在生物战剂袭击区的人员,应根据生物战剂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免疫接种。
33、个人防护器材按保护部位可分为(呼吸道防护器材)和皮肤防护器材。
34、过滤式防护器材主要包括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透气式防毒服等。
35、防毒面具的面罩分(大、中、小)三个号码或1、2、3、4、5五个号码。以便和绝大多数成年人的脸型气密配合。
36、简易防护器材是指在缺少(制式防护器材)的情况下,根据所学的防护知识,利用(就便器材)自己制作的防护器材。
37、(按标准建设)的人防工事,被视为人员理想的防护安全设施。
38、“三防”设施齐全的人防工事不仅能有效防御空袭时的(各种杀伤破坏因素),还能保障掩蔽人员对清洁空气和进出工事的要求。
39、使用人防工事一般采用隔绝式防护和(过滤式防护)两种防护方式。
40、隔绝式防护是关闭工事所有(孔口),利用工事的(气密性)来防止受染空气进入工事的防护方式。
41、过滤式防护是使用(滤毒通风系统)的防护方式。
42、地震的大小可以用(地震震级)和烈度来衡量。
43、地震有“前震—主震—余震”特征,小震可作为大震的前兆,所以有(小震闹,大震到)一说。
44、水火无情,对付火灾,一是防,二是(灭),缺一不可,但应以防为主。
45、装有煤气的房间,应经常(开启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46、发现煤气灶、开关和管道漏气,应立即关上(总开关),停止使用煤气。并立即(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驱散煤气。
47、发现煤气泄露,严禁火种进入,严禁(开关电灯电器),拉合电闸,杜绝一切火种。
48、在抢救煤气中毒较重的人员时,要解开衣服,(抬高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者应做(人工呼吸)。
49、紧急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
50、骨折固定的顺序是(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51、人工呼吸是抢救(呼吸骤停)而心脏仍在跳动的伤员的有效方法,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口对口呼吸)。
第二部分
单选题(请把正确答案前边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中。)
1、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C)的组成部分。
A 军队
B 民兵
C 国防
2、人民防空是以阻碍敌人(B)发挥效能和消除敌空袭后果为手段的防空。
A 侦察卫星
B 空袭兵器
C 地面部队
3、人民防空主要防护手段中的“走”就是(C)。在战争到来之前将战时不宜留城的居民和对支援战争具有重要作用的厂矿企业疏散搬迁到相对安全地区,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A 离开
B 移动
C 疏散
4、人民防空主要防护手段中的“藏”就是(A)。在敌人空袭时,组织人员和物资利用人防工事进行防护。
A 隐蔽
B 躲避
C 收藏
5、人民防空主要防护手段中的“消”就是消除(A)。遭空袭后,组织人防专业队和人民群众,对损坏的各种设备设施、受伤人员进行抢险、抢修、抢救,恢复城市功能,保障生产生活的稳定。
A 空袭后果
B 放射性沾染
C 核武器
6、警报通信是人民防空指挥的重要手段,它担负着战时指导群众顺利实施防空行动的(C)任务。
A 报信
B 传达
C 报知
7、预先警报鸣(A),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A 36秒停24秒
B 24秒停36秒
C 30秒停30秒
8、空袭警报是敌空袭兵器(A)进入本市上空时的一种警报信号。
A 有明显迹象
B 已经
C 正在9、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那么该颗原子弹的威力就是(A)。
A 2万吨当量
B 2万吨炸药
C 原子弹重2万吨
10、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A)。
A 五种
B 四种
C 三种
11、核爆炸时的火球中心温度可达(B),比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强千万倍。
A 几百万度
B 几千万度
C 上亿度
12、核爆炸时的冲击波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周传播,其作用时间大约在(C)。
A 8分钟左右
B 3分钟左右
C 几秒到几十秒
13、冲击波是核爆炸瞬时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它是核武器的(C)毁伤因素。
A 最小
B 次要
C 主要
14、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C)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
A 5秒左右
B 8秒左右
C 十几秒
15、当射线照射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就会得(C)病。
A 贫血
B 皮肤
C 放射
16、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A)。
A 进入人防工程
B 躲避在房间里
C 跑到户外隐蔽起来
17、核电站使用的燃料是(A)。
A 铀(或钚)
B 天然气
C 优质煤
18、下列(A)是神经性毒剂。
A 沙林和维埃克斯
B 芥子气
C 西埃斯和苯氯乙酮
19、芥子气的中毒症状是(B)。
A 流口水、出汗
B 皮肤红肿、大小水疱
C 流泪、打喷嚏
20、对鼻孔和眼睛消毒可用大量清水或(B)的小苏打水溶液冲洗15分钟左右,并多次漱口。
A 15%
B 20%
C 25%
21、对染毒服装消毒时,要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棉织品用(B)的苏打水煮沸30—60分钟。其他服装可用热蒸汽消毒。
A 1%
B 2%
C 3%
22、对染毒水用煮沸法消毒时,先(B)沉淀,然后在露天或通风处煮沸。
A 加入消毒剂
B 加入明矾
C 放置
23、下列(B)是致死性生物战剂。能使人员患严重疾病,死亡率高于10%。
A 布氏杆菌
B 鼠疫杆菌
C 肝炎病毒
24、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和对生物武器的防护都要求扎紧“三口”。“三口”指的是(A)。
A 领口、袖口、裤口
B 袖口、裤口、鞋口
C 鞋口、领口、裤口
25、有的病菌生存能力很强,可存活(A)年,所以在掩埋带菌动物尸体时,要坚持灭菌消毒和深埋。
A 10—20
B 20—30
C 30—4026、简易防护器材能把毒气浓度降低到(A),起到了减缓伤害,增加救援机会的作用。
A 一半甚至几十分之一
B 三分之一
C 几乎没有
27、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而造成地面(C)的现象。
A 抖动
B 波动
C 震动
28、一次五级地震相当于一枚(B)TNT当量的原子弹在地下深处爆炸。
A 1—2万吨
B 2—3万吨
C 3—4万吨
29、地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临震前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区离震中的(B),听到的声音也不一样。
A 高度不同
B 距离不同
C 位置不同
30、为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平时家庭可做一些避震准备。以下(C)的做法不正确。
A 将床下物品清空
B 清理楼道保持通畅
C 将清出的物品放在橱柜书架等上面
31、如果发现有煤气中毒人员,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要立即拨打(A)救助电话。
A 120
B 119
C 11032、某日,正在营业的服装城着火,火势越来越大,扑灭困难,商场应立即拨打(B)火警电话。
A 120
B 119
C 11033、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求每分钟(C)
A 8—12次
B 12—16
C 14—20次
34、遇到高楼发生火灾,下列正确的做法是(C)。
A 乘坐普通电梯逃生
B 向上逃跑
C 躲避到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等待救援
35、发现自己家里着火,(C)的措施是不当的
A 积极进行扑救
B 组织家庭成员及时疏散
C 先抢救财物
36、发现家里燃气泄漏,(B)的措施是错误的。
A 立即关闭燃气开关
B 开灯检查漏气原因
C 轻轻的打开门窗并迅速逃出户外
37、发现电器着火,(C)的处理措施是不正确的。
A 先切断电源
B 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
C 用水灭火
38、遇上商场发生火灾,(B)是不正确的处置方法。
A 用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子
B 随着人流逃跑
C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疏散
39、眼睛被消毒液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B)。
A 点眼药膏
B 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
C 马上到医院看急诊
40、为防雷击,户外避雨,不宜在(C)避雨,同时也要远离高压线和变电设备。
A 路边
B 桥下
C 大树下
41、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A)。
A 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 争先恐后逃跑
C 围观看热闹
第三部分
多选题(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中)
1、防空应急包中的服装类有(ABC)。
A 个人的衣服
B 简易呼吸道防护用品
C 皮肤防护用品
D 棉被
2、在家里发现空袭信息后,假如无法进入人防工事防护,可卧倒在(ABCD)进行防护,用枕头、被子等将头部盖住。
A 墙根
B 墙角
C 桌下
D 床下
3、在室外听到防空警报或发现空袭症候时,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要避开(BCD)。
A 树丛
B 高大建筑
C 高压电线
D 易燃易爆物品
4、核武器可用(ABCD)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还可制成地雷、鱼雷使用。
A 导弹
B 火箭
C 火炮
D 飞机和舰艇
5、光辐射能使物体(ABCD),形成大面积火灾,造成人员间接杀伤。
A 熔化
B 灼焦
C 炭化
D 燃烧
6、早期核辐射照射到(BCD)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
A 塑料
B 土壤
C 食盐和碱
D 食品
7、人防工程深入地下,具有(ABC)的特点。只要核武器不直接命中,人员在工程内是安全的。
A 抗力高
B 防核化生武器性能全面
C 可长期使用
D 不易被发现
8、处在放射性沾染区的人员,会受到(ABD)的伤害。
A 体外照射
B 体内照射
C 骨质受损
D 皮肤灼伤
9、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伤害的规律是(BCD)。
A 人越集中伤害越少
B 距离越远伤害越少
C 时间越短伤害越少
D 屏障越多(各种阻挡材料)伤害越少
10、装有毒剂的(ABCD)等都是化学武器。
A 炮弹
B 航弹
C 导弹
D 布洒器
11、化学武器有(ABCD)等特点。
A 杀伤途径多
B 杀伤范围广
C 作用时间长
D 制约因素多
12、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但遇到(ABCD),对毒剂的杀伤效果都有影响。
A 刮风
B 下雨
C 下雪
D 气温
13、化学事故形成的原因有(ABCD)。
A 自然因素
B 战争因素
C 技术性因素和人为因素
D 意外因素
14、化学事故有(ABCD)的特点。
A 突发性强,难以预防
B 扩散快,受害面广
C 对人员伤害途径多,形式特殊
D 持续时间长,消除困难
15、对化学武器和化学事故可通过(ABCD)来发现。
A 听
B 看
C 闻
D 侦
16、为防止毒剂或有毒化学品的蒸气、毒烟、毒雾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引起中毒,可采用(ABC)的方法来防护。
A 戴上防毒面具
B 毛巾或纱布浸上碱水捂住口鼻
C 用毛巾包上泥土捂住口鼻
D 趴下
17、生物战剂可通过(ABCD)途径侵入人体,使人得病。
A 吸入
B 误食
C 接触带菌物品
D 带菌昆虫叮咬
18、生物武器使用后,有(ABD)等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护。
A 污染面积广
B 具有传染性
C 容易发现
D 没有立即杀伤作用
19、在流行病区,要做到(ABCD)的工作。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染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消除病菌的生存条件
20、在流行病区,(ABC)容易被传染病传染。
A 老人
B 儿童
C 体弱易病者
D 身体强壮者
21、为了预防传染病,在吃的方面应做到(ABCD)。
A 不吃不洁净食物
B 不吃生冷食品
C 不吃小摊小贩的食品
D 不吃来路不明食品
22、人防工事战时是人员和物资的隐蔽场所,平时可为经济建设服务。(ABC)都可以用作人防工事。
A 地下室
B 地铁
C 坑道
D 战壕
23、人防工事的“三防”(防核、化、生物武器)设施有(ACD)。
A 工事密闭设施
B 卫生设施
C 洗消设施
D 滤毒通风设施
24、地震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有一个孕育过程,期间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即地震前兆。例如(ABCD)。
A 地下水异常
B 动物异常
C 地光和地声
D 小震报大震
25、平时家庭最好准备一个地震应急包,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包上可写明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包内一般可放置(ABCD)
A手电筒、打火机和收音机
B 水和方便食品
C 药品
D 避寒遮雨物品
26、地震时被埋压,要保持清醒头脑,消除恐惧心理,鼓起求生的勇气,不可盲目大声呼救。在听到外面有人时,可以(BCD)传递呼救信息。
A 点个火把
B 手电照明
C 敲击物体
D 大声呼救
27、战时空袭和平时发生突发性灾害,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学会自救互救技能,可减少伤亡。紧急救护有四项基本技术,它们是(BCD)和搬运。
A 人工呼吸
B止血
C 包扎
D 骨折固定
第四部分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人民防空的各项准备工作要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而正确的行动,才能形成整体防护能力,实现防空的目的。(√)
2、人民防空技能在平时灾害事故中不能发挥作用(×)。
3、现代空袭,大多是对重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破坏的只是目标本身,附带毁伤不大。(√)
4、现代空袭范围大,没有“安全”地域(√)。
5、警报通信是人民防空指挥的重要手段,它担负着战时指导群众顺利实施防空行动的报知任务。(√)
6、河南省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国防教育日),全省统一试鸣防空警报。(√)
7、一般讲,有空袭征候时,发空袭警报。(×)
8、预先警报鸣6秒,停6秒,时间3分钟。(×)
9、城市遭核袭击的方式一般是空爆。(√)
10、当今世界,核武器已失去战略威慑所用。(×)
11、地爆时造成地面放射性沾染程度分布极不均匀,范围大,持续作用时间长,可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人员行动安全有严重影响。(√)
12、消除地面上的放射性物质可以用扫除和水冲洗,还可以用火烧,火烧后,放射性物质就不再放出射线了。(×)
13、一般建筑物围墙越厚、暴露临空墙的面积越小,密封性越好,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效果就越好。(√)
14、核电站因技术原因,有时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爆炸,产生杀伤破坏作用。(×)
15、对核事故的防护,服药更有效,疏散比隐蔽更可行。(√)
16、液体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时甚至达数周。(√)
17、灾害性化学事故,可以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死亡,有较大社会危害性。(√)
18、当人员中毒后,应当迅速判明毒剂种类,在此基础上,使用急救药物。(√)
19、抗战期间,某地在短时间内发现大批症状相同的病人、病畜,怀疑敌人使用了化学武器。(×)
20、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与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基本相同,凡能防护化学武器的措施均能有效地防护生物战剂气溶胶。(√)
21、人防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人要学会使用防护器材和自制、利用就便防护器材。(√)
22、有句俗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所以,我可以随便在无证摊点买东西吃(×)。
23、我家里有立式空调、微波炉、电烤箱、电热水器等电器,夏天为了缩短做饭时间,也为了凉快,晚上回到家里,先开空调,再用微波炉做饭,同时用电热水器烧洗澡水。(×)
24、在交叉路口,红灯亮时车辆和行人可以直行。(×)
第五部分
解释下列词语
1、核武器
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突然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统称核武器。
2、TNT当量
TNT当量是指核武器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TNT炸药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
3、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瞬时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毁伤因素。
4、放射性沾染
放射性沾染是指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人员、动物、植物、地面、水、空气和物体所造成的沾染。
5、核事故
核电站等设施,由于技术和责任等原因,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致使人员受到超过规定限值照射的事件,称为核事故。
6、化学武器
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叫毒剂。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叫化学武器。例如装了毒剂的炮弹、航弹、导弹、地雷、布洒器等都是化学武器。
7、化学事故
化学事故是指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在生产、贮存、经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出现泄漏、污染、爆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危害和损失的事故。
8、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包括装有生物战剂的的炮弹、航弹、火箭弹和航空布洒器等。
9、生物战剂气溶胶
生物战剂分散成微小的微粒悬浮在空中,这种微粒和空气的混合体叫气溶胶。
10、个人防护器材
个人防护器材是保护人员免受战争、灾害和事故等各种杀伤因素直接伤害的器材。
11、人防工事
人防工事是为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掩蔽人员等免受或减轻核、化、生武器及常规炸弹杀伤破坏而专门建造的防护建筑。
12、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而造成地面震动现象。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与震源正相对的地方叫震中。
第六部分
简答题
1、核爆炸时,处在开阔地域没有地形地物可利用的暴露人员的防护动作有哪些?
答: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叉垫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两肘前伸,两腿伸直并拢,闭眼、闭口,热浪到时停止呼吸。
2、在放射性沾染区行动时应注意哪些?
答:应尽量减少与污染地面、物体接触,缩短停留时间,避免扬起灰尘,视情况拍打掉身上的灰尘,并进行洗消。
3、神经性毒剂的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瞳孔缩小、流口水、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昏迷、肌肉跳动、全身抽搐直至死亡。
4、对身体消毒的三个环节是什么,怎么做?
答:吸:用棉花或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消:用棉球蘸专门的消毒药液擦拭消毒。洗:用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水冲洗。
5、对误食染毒食品的人员应怎样急救?
答:误食染毒食品后,除急救外,还要尽快设法催吐或饮用甘草水、牛奶、豆浆、豆汤等,加速排泄。
6、生物战剂按结构形态分类,可分为哪六大类?
答:通常分为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
7、在疾病流行期间,怎样切断传染途径?
答:尽量不与隔离人员和物品接触,注意包扎伤口,养成皮肤消毒习惯,不吃不洁净食物,防止吸入受染空气。
8、怎样消除病菌的生存条件?
答:不吃生冷食品;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经常晾晒被褥;保持室内清洁,加强室内通风;疏通阴沟,填平死水坑,保持厕所清洁,清除杂草和垃圾;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的动物及患病的动物。
9、过滤式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防毒时间是多少?什么情况下要更换滤毒罐?
答:多数过滤式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在开阔的染毒地域能使用2—3次。在化学工业事故区实际使用时间为两小时左右。对沙林、芥子气类的毒剂防护时间更长。当使用时间过长或防护中稍有异味时,要立即更换滤毒罐。
10、怎样制作毛巾系带口罩?
答:选用一条浸湿拧干水、40—50厘米宽的毛巾和两条一米长的绳带。制作时,先将毛巾短边对折,再长条对折。夹入绳带,把四层毛巾再折两次,变成12层,固定在鼻梁上。并用毛巾上方的两角折塞入鼻子两侧,增加密封性。
11、地震发生时,如来不及离开房屋,应采取那些措施避震?
答:选择到比较坚固的家具(桌子、床)下躲避或迅速转移到跨度小的开间内,如厨房、厕所等处暂避,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枕头顶在头上,或用手抱住头。
12、遇到火灾,拨打“119”火警电话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应讲清失火的地名、街道名或小区名以及门牌号。
13、家用电器着火时,怎么紧急处理?
答:先将电源闸刀关闭,再用毛毯、棉被之类物品覆盖灭火,或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最好不要用水灭火。
14、某住宅楼三楼发生火灾,楼道被大火封住,被困人员如何逃生?
答: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拴在门窗上或重物上,顺势滑下。
15、某道路交叉口发生了一起车祸,受伤者出血严重,需要止血,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用手指压止伤口出血部位的血管,但要压在靠近心脏的一侧,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找止血带或绷带、三角巾、布带等进行包扎。
16、搬运受伤人员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单人扶、抱、背搬运法、双人徒手搬运法和简易担架搬运法。
道里区防空防灾知识竞赛主持词女:各位领导、老师和评委男:同学们合:大家好!男:我是主持人陈桐女:我是主持人袁佳欣男: 下面我宣布:“道里区28中学七年级防空防灾知识竞赛”开始。女:......
第一课:空袭与人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 观念。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 3、了解什么是......
防空防灾知识题 第一部分 单选题1、人民防空组织是由(A)领导的全国性组织。A.政府和军事部门 B.国务院和党中央 C.党中央和中央军委2、人民防空通常(C)对空火力打击等直接作战......
人民防空防灾知识人民防空的权利和义务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人民防空法》......
第一课:空袭与人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 观念。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 3、了解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