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治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水土流失的治理
——以我国黄土高原为例(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识记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2.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气候等,引导学生课后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理解并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名著《平凡的世界》发生的背景——黄土高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然后导出问题:什么是水土流失呢?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造成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又是什么?今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节课的第一课时,去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体情况。[讲授新课]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
一、水土流失的概述
教师给出水土流失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教师和学生探讨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自然条件——“地”“气”“水”“生”“土”;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表植被状况和地貌形态来起作用。
二、黄土高原的概况
通过观看地图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特征、范围和气候特征。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34°N~40°N,103°E~114°E之间。
(2).相对位置:大约位于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乌鞘岭以南。
(3).海陆位置: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
2、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
地形区——黄土高原、汾河谷地、渭河平原(2).地势:地势较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3).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范围:
东西1000余千米,南北700千米。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及河南等省区。
4、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2).气温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3).降水特点:
年降水量较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多暴雨)。
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气候等,引导学生课后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通过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1).地形:地面破碎,沟谷纵横,地形坡度大,地质灾害频繁,地貌形态不稳定。(2).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明显。(3).水文:夏季汛期时,河流冲沟现象明显。
(4).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
(5).土壤: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多,极易受到流水侵蚀。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1).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②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轮荒耕作制度。③露天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修路)等。(3).植被破坏:
农业垦荒、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和战争。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首先,我们对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了一个大体了解;其次,关于黄土高原的概况:比如它的位置、地形特征、范围、气候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最后,要重点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且在这两大因素中,人为原因是起主导作用的。课堂练习:(略)
水土治理绿了山包 鼓了腰包清流县运用治理与保持同步、治理与经济发展同步、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同步的“三同步”机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取得良好成效。去年,该县完成水土流失治......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工作经验材料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县地处**岭南端西麓,地势丘陵起伏......
边坡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 (深圳市盐田区农林水务局防洪排涝设施管理所 李映波) 摘 要:本文结合我区边坡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介绍了几种边坡治理的方法,如三维植被网、喷混植生、格构......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牟平一中郝义政【设计思想】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编号:06[参考答案][典例导入1](1)陕 甘 川 俞(各0.5分共2分) (2)降水少,干旱 (2分)(3)黄土结构疏松,有多暴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2分)[典例导入2](1)黄河含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