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医药从生产到销售有如此大差价的原因及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医药代表销售技巧剖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医药从生产到销售有如此大差价的原因及对策
众所周知,无论医药的成本是多么低,等到了消费者手里却也没有了多么便宜的药。由于人们对医药的需求具有必须性和不可替代性,也就导致药物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因而也使得医药市场还是如初一样不受影响的具有广阔性与普及性。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生产到销售这一环节使得医药差价如此大。下面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医药从生产到销售有如此大差价的原因。
(一)目前我国的医药市场,其本质是医院垄断药品需求的市场,在这一市场中,真正交易的不是“药品”,而是“需求”,即医院作为垄断者向医药企业供给其所掌握的“需求”,药品的总价格并不取决于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成本和利润,而是取决于医院维持运转和追求利润所需的资金。只要是医院所需资金水平上涨,那么药品价格就必定随之上涨。医院卖出药品的总价格,也不决定于药品的进价水平,而决定于所有消费者的用于医疗的支付能力。只要消费者用于医疗的支付能力在上涨,那么药品价格也必定随之上涨。正因为医院药品售价是由所需资金及患者支付能力所决定,在医院对药品的加价率限定在15%的前提下,医院药品价格必定是先确定向患者的索价,而后再根据加价率、反推进货价格,当所需进价远远高于药品出厂价之时,只得借助中间环节来推高进价。在这一背景下,医院垄断性地分销其“需求”的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医药代表队伍,使得药品交易过程就如同建筑市场中的“层层分包”。医药企业得到一定的订单后,只得到整个价值链上的很小一部分,却承担着药品生产质量的全部责任。
(二)当然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考虑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药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人们对它的需求具有必须性和不可替代性。一旦生病只能是这样来治疗,不可能用其他物品来替代药物。这是药物本身的最大的特殊性。药品需求弹性低也是由于药品缺乏替代性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药品的生产企业为了避免竞争,总是减少自己药品的替代性,努力扩大差异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疾病的种类很多,而且新的疾病不断的出现与此相适应的药品的种类也很多,其药品的替代性也就降低,结果导致了厂商具有较大的价格决定权和药品的需求弹性的决定权;药品消费具有特殊性,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都是缺乏理性的,一切都遵医嘱。所以,药品的消费具有特殊性,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极其低,而且药品的价格和药品的需求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由经济学原理可知,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的提高对其购买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三)从流通过程各个主体的角度考虑,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数量非常多,然而大型企业很少,多数为中小企业,他们由于研发能力差创新不足,他们多数在进行低水平的重复生产。这就导致了整个药品市场绝大多数产品处于供过于求。企业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企业为了生存为了盈利采取很多非常规甚至非法的手段。比如虚报成本,药品变相提价。我国药品流通体制不健全,药品流通市场秩序混乱流通环节多,在这些环节之中层层有回扣层层要加价。药品的生产成本只占最终药价的20%左右,其余40%就是流通中产生的成本,在这部分中至少30%适用于回扣促销等不良成本;我国目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过程极不规范,不仅没有达到规范药价的预期,而且参与了利益分配。招标中介机构依靠各种不法手段,增加药品成本,还有一些地方药品招标单位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成圈钱的一种手段,这些成本最终体现在药品的零售价上;虚假广告泛滥,混淆视听。
(四)从国家宏观政策角度看药品价格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国家计委下发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与经济规律都不适应。政府定价原则上要按照社会平均成本制定。由于药品生产不论在原料上还是在人下技术研究开发上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生产成本和费用外人较难准确核,价格的制定又必须灵敏地反映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社会平均成本和社会先进成本的科学计算及其时效性就更难保证所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现有价格管理机关往往只能按照企业报送的价格、成本资料加上规定的差率制定药品价格。药品价格管理部门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虚报成本、虚高定价把关不严,定价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虚报成本的行为普遍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能力药品在定价时就有太多“水分”,为回扣等不正常行为创造了条件,从源头上导致差价更大。
下面是有关解决医药从生产到销售差价大的对策
(一)从追诉、追缴商业贿赂着手,坚决打击药品招标过程中的各种违法活动,是实现上述制度改变的前提,这就要求司法部门的介入。由于大部分药品高价是以商业贿赂为手段实现的,所以对其进行打击和取缔是有法律依据的。追缴商业贿赂,要比单纯的行政限价合理和有效。药品限价有悖市场经济之嫌,而且不可
能对过去不合理的高价问题有回溯力,也不能起到对未来的企业行为有引导或警示性作用。而通过追诉商业贿赂问题,于法有据,因为存在商业贿赂的交易过程都是非法的,对其非法收入应予追缴,所以对过往的问题有回溯力,也对未来企业、医药代表、招投标平台、医院乃至医生的行为都有震慑力。
(二)整合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我国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国内的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进行收购、兼并、重组和淘汰,实现规模经营;加强新药审批,商品名注册管理;改药品流通体制,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要理顺药品流通体制,杜绝药品流通中的不良成本。通过建立药品电子商务平台,在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使用者之间建立一个药品绿色通道,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药价。政府要制定统一的评标标准和药品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制度,健全招投标方的双向责任;医药分离,国家应尽快实施医药分家,改变以药养医,杜绝医药行业的腐败现象;应加大药品零售业的规模,使药品销售在国家的监控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用市场的方式来进行社会资源配置,使之达到最优化;在药品广告方而工商和药监部门应随时清理,依法查处虚假广告。
(三)改革药品定价机制,完善药价管理办法,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督和检查。政府要切实按照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合理比价关系和社会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价格。凡属处方药都应实行政府定价,堵住医院和医生通过替代品变相涨价的渠道,切实降低价格水平;凡是国家高度垄断限制生产和流通的特殊药品都必须参照国际惯例,实行严格控制;凡是具有自知识产权、没有形成充分竞争、且市场需求量大的新药特药价格也应进行适当控制;凡是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充分的普通药品价格原则上要逐步放开。当前,要建立健全药品成本调查和专家审价制度,提高定价的利学性和透明度。严格成本审核,压缩药品流通费用和流通利润空间。
(四)由于疾病的风险和负担是个人无法控制和承担的,世界各国都是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疾病费用风险负担的,而当前我国医疗保险体系还很不完善。2004年中国人均卫门经费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中,政府与个人负担比例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城镇有40%的居民、农村有72%的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看病吃药都需要自费。由于个人支
出比例不断扩大,即使医疗费用不增民,群众仍然会感到看病贵。因此,建设一个覆盖全民的、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我国缩小这一差价的根本对策。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开始实施, 人们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食品安全权利, 依然不断受到挑战。诸如苏丹......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医患矛盾的原因【摘要】目的 为了了解中国目前医患矛盾形成的原因。方法 从医疗体制、医方、患者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由于医疗体制不完善、政府......
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湖南煤矿安全生产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12级 张昕【摘要】湖南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经济学原因主要有:成本投入不足;“官煤勾结”;超生产能力生产;监管......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的“三农”问题魏雪2011级经济学基地班【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整个国......
从经济学及侵权角度看知识产权笔者从事知识产权代理工作多年,对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作用多少有一些认识,以下对一些企业经营者及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对知识产权之于企业作用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