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文略而教不略_略读课文有哪些课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7:16: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略读课文:文略而教不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略读课文有哪些课文”。

略读课文:文略而教不略

颍泉区闻集小学 袁晓辉

2011年3月

略读课文:文略而教不略

【摘要】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当然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要求,但是作为精读课文的补充,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在老师的恰当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关键词】 略读课文 阅读能力 自主学习 【正文】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它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这是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现。《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此,我们应正视“略读”这一课程形态,领会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尺度,凭借教材安排的略读课文因“材”施教。那么,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呢?笔者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一、熟悉教材,明确目标 首先,总体上我们要知晓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及其教学要求。略读课文一般是故事性较强、文字浅显、趣味性强、便于阅读理解的故事性作品或社科类作品。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提出了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要求也正是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其次,具体到教材中编排的每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要依据文本的价值取向确定教学目标。如《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课,教学目标可定为:(1)学习课文,体会宋庆龄尊重、爱戴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并从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2)抓住人物的具体事例和具体表现,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自主表达的能力。

二、立足教材,确定教法

教材虽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正视教材中略读课文这一资源,凭借教材,吃透教材,立足本位,因“材”施教。

1.根据课文结构确定教法

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问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教学思路,或引导学生从所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对大多数略读课文来讲,教师根据阅读提示组织教学活动,皆可做到“提纲挈领”;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学习,皆能有所斩获。如《向命运挑战》的阅读提示中写道:“读读课文,想一想,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他创造的奇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霍金顽强拼搏、战胜残酷病魔的精神,为霍金坚持科学研究、在天体物理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所折服,得到“只要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就能获得成功”的启示。

2.根据课文特点确定教法

每一篇略读课文,皆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应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展开教学,既遵循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又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读懂课文,从而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如:《清明上河图》是一篇说明文,结构紧凑,语言生动精练。教学时可以这样安排:在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先让学生大体观察一下《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初步感知画面内容。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画面的。初读,重点放在正音上;再读,可边读边观察画面,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然后美读具体描述画面的三段内容,体会描述的情景;最后,组织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地位和历史价值进行交流讨论。整个过程抓住课文的特点,按照“导入激趣→初知画面→自读自悟,以读促讲→明白价值”展开,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从而很好地落实课文的教学要求。

而《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叙事散文,文本细腻感人,通过对生活中细小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针对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应“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如:听配乐朗读,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抓住课文中感人的细节美读,体会母爱的伟大;联系现实生活中母爱无私、伟大的事例等,让学生处于情境氛围中,深入体会文本,并由文本走向实际生活,受到一次刻骨铭心的母爱教育。

如:《找骆驼》一课,阅读提示中写道: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这便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帮助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了解学习的重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再如:《牛郎织女》这篇课文,虽说篇幅较长,但讲的是一个在我国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因此,本课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明理。《奴隶英雄》是个独幕剧,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之后,可以根据戏剧“对话形式多”这一特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演一演,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

三、略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我认为不管略读课文的内容是否长短,都可以一个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拼音、字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安排得当,一节课足以。所以教师在略读教学时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略读教学和略读不一样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如《小英雄雨来》的教学,我安排了学生自渎课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炼主要内容,给每部分概括小标题。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抓住有效的信息,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及时保存,懂得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教给学生扫读和跳读的方法,如,小组合作定标题时,可以提出时间上的要求,并告诉学生基本的速读技巧。如果经常这样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3、自主学习不是自学

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因为这样,有的教师就干脆退让一边,任由学生天花乱坠一气,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这样才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自主学习是不是就是让学生自学呢?自主学习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引领?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4、引读的有效运用

略读课文前的引读是其与精度课文的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对引读可能会如此处理:忽视不看、简略交代等。我认为既然编者安排引读,目的就是为了指领学生从前一课精度课文过渡到后一课略课文,并且明确了本课的阅读重点,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效运用引读会使学生从课始至课末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以“和平”为主题的课文,精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之间的引读是“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这首诗,想一想,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是与前文的过渡,后一句是对本文学习的要求,这样的引读怎能省略?

总之,略读课文也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和精读课文一样有着其重要的地位。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一略而过,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小学语文教学》

4、《小学教学设计》

(略读课文的“略”“凸”两重天)

略读课文的“略”“凸”两重天——由近年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探寻略读教学建议【内容摘要】略读和精读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人教版教材从二下开始便已安排略读课文,且所占......

教略而学不略--听略读课《卡罗纳》感悟

第二次高级研修班活动在我们三小举办,在这次研修活动之前,我对略读课文的了解很少。第一,自己目前使用的是老教材,没有略读课文;第二,出去听课一般也很少有略读课文的教学展示。听......

教略而学丰

教略而学丰——听青年教师阅读大赛优质课有感阳泉市第十八中学李鸿雁3月15日在矿区小南坑小学我们一行三人听了六节优质课,其中五节阅读课,一节独立阅读课。六位老师各具风采,......

略其所略 重其所重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思考和对策

略其所略 重其所重----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思考和对策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第五册开始,在保持精读、选读课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类型----略读课文,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

略读课文名师教

虞大明《麦哨》教学赏析(一)教学目标的设计略读课文的教学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教师总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去尝试进行自读自悟,要么牵得过紧,要么放得太松,达......

下载略读课文:文略而教不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略读课文:文略而教不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