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与旅游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民俗风情旅游”。
一、民族与民族风情
1、民族与民族风情概念
2、民族风情的特点
3、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
4、民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价值
1、民族与民族风情的概念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民族风情:
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的突出表现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建筑、服饰、乡土工艺,甚至到需要细心观察和体会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2、民族风情的特点
(1)民族性和地方性
(2)丰富性和多样性
(3)大众性和传播性
(4)时代性和稳定性
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
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
时间上的传承 空间上的扩布
3、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
(1)民族风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旅游有助于民族风情的交融与发展
(3)了解民族风情是体验旅游和搞好旅游接待的重要前提 民族风情旅游概念
民族风情旅游,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民族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中所进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4、民族风情的旅游价值
(1)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2)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
(3)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二、民族风情旅游的特色表现
1、民族服饰
5、民族节庆
2、民族建筑
6、民族歌舞
3、民族饮食
7、民族宗教
4、民族婚恋
1、民族服饰
服饰的作用与功能
适应自然环境的防护性功能
确定社会角色的区别性功能
恪守礼仪伦常的规范性功能
表示民间信仰、多神崇拜的功能
美化生活的审美性功能
2、民族建筑
丰富多彩的民族建筑形成原因: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文化的差异性
民族审美心理
民族文化交流
3、民族饮食
我国少数民族饮食特征:
悠久的饮食文化
多元的饮食结构
独特的饮食习俗
多样的美学特征
4、民族婚恋
我国少数民族婚恋特点:
青年男女婚前社交自由
择偶方式多种多样
婚礼各具特色
婚俗古老悠久
5、民族节庆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高度浓缩
民族节日起源于祭祀
民族节日的传承与演化
民族节日类型:
岁首节日:泼水节、十月节、春节
祭祀节日:跳弓节、蚂拐节、盘王节
农事节日:开秧米、新米节
娱乐节日:壮族三月
三、绕三灵
商贸节日:三月街、七月骡马会
宗教节日:木脑纵戈、格东节、火把节
6、民族歌舞
我国少数民族歌舞特点:
古朴性:原生性的“史前艺术”
交融性:相互影响
民俗性:民俗活动
复合性:与酒、服饰等关联
7、民族宗教
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特征:
多元并存、相互兼容
民族宗教的世界性
外来宗教的民族化与本土化
三、我国民族风情旅游的分区
1、西南民族风情区
2、中南民族风情区
3、东南民族风情区
4、东北内蒙民族风情区
5、西北民族风情区
1、西南民族风情区
包括:藏族、彝族、白族、傣族、佤族、纳西族、水族、哈尼族、羌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怒族、独龙族、基诺族、布依族和侗族等民族。
项目:云南民族村、云南博物馆、司岗里佤族村庄、新平花腰傣风情、楚雄彝族“火把节”等。
2、中南民族风情区
包括:壮族、瑶族、毛南族、苗族等民族.项目:广西民族博物馆、惠州龙门瑶族风情园、毛南族风情园(广西、贵州)、湖南凤凰苗族博物馆等
3、东南民族风情区
包括: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等民族。
项目:广西防城港京族风情园、张家界土家风情园、罗源福湖畲族园(福建)、三亚黎族风情园等;
4、东北内蒙民族风情区
包括: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鄂温克等。
项目:黑龙江中俄民族风情园、呼伦贝尔民族风情园(集中展示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蒙古、俄罗斯在内的五个少数民族风情)
5、西北民族风情区
包括:回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
项目:宁夏博物馆、中华回族风情园(宁夏)、恰尔巴格风情园(新疆)、喀什西山民俗风情园(新疆)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民族风情: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的突出表现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建筑、服饰、乡土工艺,甚至到需要细心观察和体会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民族风情旅游: 民族风情旅游,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民族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中所进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要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动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能力,会保护自己,并且可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娃图腾:就是以其娃及其衍生物,如蟾蜍为其崇拜的古老图腾。
民族风情的特点(1)民族性和地方性(2)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3)大众性和传播性(时间上的传承
空间上的扩布(4)时代性和稳定性
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1)民族风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旅游有助于民族风情的交融与发展(3)了解民族风情是体验旅游和搞好旅游接待的重要前提
民族风情的旅游价值(1)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2)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3)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民族风情旅游的特色表现(一个民族阐述)
1、民族服饰
2、民族建筑
3、民族饮食
4、民族婚恋
5、民族节庆
6、民族歌舞
7、民族宗教
民族服饰的作用与功能(举1-2例子):
1、适应自然环境的防护性功能
2、确定社会角色的区别性功能(年轻姑娘—绿色、清新秀丽
中年已婚—黑色、清雅庄重
老年妇女—白色、清净洁白)
3、恪守礼仪伦常的规范性功能
4、表示民间信仰、多神崇拜的功能
5、美化生活的审美性功能
丰富多彩的民族建筑形成原因:
1、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2、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文化的差异性
4、民族审美心理
5、民族文化交流 东巴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藏族民族风情
一、藏族的源流与分布
1、‘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藏族自称‘博’‘博巴’。
2、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从而得名‘博’,‘博巴’意思就是居住在‘博’地区的人。
神山——冈仁波齐
佛教著名的标志:万字格
圣湖——玛旁雍措(西天的瑶池)
雪域江南——林芝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
二、藏族民居:
1、黑色帐篷(牧区)
牦牛毛织成2、平顶碉式建筑(农区)二至三层,楼层一顶楼为尊
三、服饰民俗:“勒规”(劳动服饰)藏族叫楚巴。
“赘规”(礼服),节庆盛装 “扎规”(武士服)水袖
“帮典”汉语称围腰或围裙
七色丝绒发辫(天珠“思怡”:美好,威德,财富之意)
(嘎乌:随身佩戴的护身佛盒)男子:腰间系挂“四青”:刀
针
锤子
火镰等。女子:腰间多挂“雪纪”:刀、针线盒、火镰、珞松
四、饮食民俗: 粑为主食,嗜饮青稞酒和酥油茶(酒倒满 茶不)祝酒
迎客礼俗
五、婚恋嫁娶:
1、情卦
2、抢帽子
3、独特的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制,抢婚)
丧葬习俗:天葬、火葬(僧人或高贵之人)、塔葬、水葬、土葬(有传染病的人)
六、宗教信仰:全民信仰 喇嘛教
喇嘛教分为四个教派:(1)宁玛教(江教)(2)举派(白教)(3)格鲁派(黄教)
(4)萨迎派(花教)
藏族宗教建筑:嘛呢堆、风马旗
七、岁时节令:藏历新年、传诏大法、望果节、赛马节
八、礼仪禁忌:礼仪:献哈达、磕头、敬酒敬茶、铺彩绸路
禁忌:(人)忌食马肉、驴肉和狗肉,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
纳西族民俗风情——以殉情为荣
一、源流与分布:纳西族史称“婆娑”、“磨些”等,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支系,1954年,以“纳西族”作为本民族的统一族称。
源流:8世纪以后集居在丽江一带
(玉龙雪山)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维西、中甸、宁蒗、德钦等县,以及四川的盐边,盐源,木里县。纳西族有它自己的文字。
二、东巴文化:以东巴文化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音乐、东巴画、东巴舞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枝独秀。
1、东巴象形文字:属原始象形文字,共有1400个单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东巴文”:纳西语为“森究鲁究”,意为“木石的标记”。
由象形符号,音标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
2、东巴经:是用东巴文字学成经书,是东巴文化的核心,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方面的内容,是纳西族传世的百科全书。
3、东巴画:以其古朴、拙雅、粗犷而不失流畅、舒展的风格取胜。
东巴画艺术的主要形式有木牌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
4、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所吟诵的一种曲调,并伴有乐器,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纳西古乐:纳西族的稀世“三宝”:纳西古乐汇集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为一体,被誉为稀世“三宝”。
传承方式:师带徒或夫带子的方式。《白沙细乐》:是一部大型的风俗性古典套曲,形成于清末民初。“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已经失传的“黄经音乐”三部分组成。
5、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古典乐舞。
“东巴经”中有一部令人惊叹的舞蹈教程,即《蹉姆》舞谱。
三、民居民俗:“三坊-照壁”(庭中的花园)
“四合五天井”
典型居民:木氏土司衙署
丽江古城:即大研镇,位于丽江坝中部。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木结构楼房,穿斗结构。木坯墙,瓦屋顶。
木楞房:是摩梭人最常用的房屋形式。
四、服饰民俗:纳西族的服饰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丽江,维西县服饰(“披星戴月”羊皮披肩)
二是香格里拉县白地和丽江奉科服饰。
三是宁蒗摩梭人服饰。
五、饮食民俗:丽江粑粑,鸡豆凉粉、糯米血肠、“三叠水席”
六、婚恋嫁娶:
1、“殉情”:是纳西族西部方言区的一种特殊的习俗,纳西族称为“游无”。
云龙雪山云杉坪——殉情之都
女儿国——美丽的泸沽湖
2、摩梭人的“阿注”婚是摩梭人婚姻制度。“阿注”意为“朋友、伴侣”。这种婚姻的主要特点:男不娶,女不嫁。
八、岁时节令:纳西族传统节目:丽江棒棒会(农历正月十五)棒棒会的举行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
2、三朵节:“三朵”为玉龙雪山之神灵。(每年农历二月初八)
3、七月会:(农历七月中旬)又称“七月骡马会”
九、礼仪禁忌:忌食猴、猫、狗、青蛙肉;忌在门槛上坐不能闯入产妇房间。
成年礼:女孩举行穿裙礼,男子举行穿裤礼。
白族民族风情 崇圣寺三塔、蝴蝶泉
一、白族的源流:白族史称“白子”、“僰子”,自称“白子”、“白人”等,1956年统一称为白族
二、白族的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区及丽江、碧江、昆明等地。
三、民族服饰:白族崇尚白色,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
总体特征: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称,对比强烈,挑绣精美,装饰繁而不杂。越往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素雅饰简。
风花雪月帽:下关的风,上关的花,仓山的雪,洱海的明月。
四、白族的民居民俗:
1、白族的民居形式:一正两耳,走马转角楼,三坊一照壁,四分五天井(坐西朝东)
2、白族民居典范:大理古城、喜洲民居 大理有三宝,鹅卵石砌墙不会倒。(三宝:大理石、药材、白羊帽)
五、独特婚俗:掐姑娘:第一天“踩棚日”,第二天“正喜日”第三天下厨做鱼羹
背新娘
六、民族特色节日:
1、三月街
2、白族火把节
3、绕三灵;
4、蝴蝶会
七、饮食习俗:白族三道茶:第一道茶:苦茶;第二道茶:甜茶;第三道茶:回味茶
特色小吃:大理石砂锅鱼、小锅饵丝
苗族民族风情
一、源流与分布:苗族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九黎”,“三苗”。
苗族和瑶族有着共同关于盘瓠的传说和崇拜,一“盘瓠之后”相称。2000年:894万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
二、民居民俗:以高山为主,以天然的地势来划定同其他民族居住地域。
三、服饰民俗:“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 传统形式的大领和大襟衣,百褶裙,头上包头帕,大襟衣配长裤
苗族服饰特点: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艳亮丽,图案充盈对称,目点蜡和绣花均不用描图打底,图案以几何图为主。“骏马飞渡”是苗族服饰和头冠上的珍品图案,由一排马和马背...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可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和海南型五大类和各个款式。
锦鸡舞:(贵州)排调镇
白苗、黑苗、小花苗、汉苗(蒙刷)青水苗(蒙刹)
苗族服饰反映来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
四、节日习俗:苗年(农历9月或11月)、跳花场(踩花山)、姊妹节(农历3月5至17日),牯脏节
苗族银饰的特点:以多为美,以重为美,以大为美。
五、饮食民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以糯米为贵,丰收与喜庆的象征。
腌鱼、腌肉、腊肉
”无辣不成菜”
六、民族工艺:银饰、织锦
瑶族民族风情
一、瑶族有几十种不同自称和他称,多数自称“勉”(或棉)
二、饮食民俗:瑶族饮食嗜吃酸、辣。
腊肉:瑶族民间肉类存储方式
打油茶
民间有“一杯苦、二杯甲(涩)、三杯才是好油茶”之说。(常年饮用起健脾养胃,提神醒脑之功效)
三、服饰民俗:素以丰富多彩著称,“好五色衣服”
传统服饰,尚黑、蓝、青、白等色。
盘头头饰:老年妇女戴着青色的三角帽;中年妇女戴着蓝色的三角帽;年轻姑娘戴花布蒙成的三角帽。
多姿多彩的头饰靛瑶头饰
艳丽妩媚的红瑶服饰(红瑶被誉为“桃花林中的民族”)
四、节日习俗:盘王节(农历10月16日)(十年或十二年一次)祝著节(达努节,农历5月29日)红瑶晒衣节(农历6月6)
瑶族是民风较为强悍的民族。赤足爬刀梯,过火海是其中两项惊险的绝技。
壮族(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名族)
一、源流与分布
壮族源于瓯越来(西欧骆越)
“ 块壮字”亦称“土俗字”
壮族共有1700万人,主要聚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分布于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及四川等省。
民间俗语:“汉人住街头,壮人住水头,苗瑶住山头”
南宁——中山路
柳州(被贬官员)
二、依“那”而居的居住习惯(那即田)
村落的分布与稻作密切相关;村落的名称具有鲜明的稻作气息
“依田而居,据田而作,以田为本,因田名村”
三、五彩斑斓的民俗服饰习俗
按服饰可分为:斑衣壮,红,花,黑衣壮
四、赖“那”而食的饮食习俗:
“饭羹稻鱼”
以食用糯米为中心的饮食习俗 宁明壮粽
五、倚“那”而乐的节日习俗:
三月三歌节,蚂拐节,牛魂节
现代节日:布罗陀文化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动、植物或者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
蛙图腾:就是以蛙及其衍生物,如蟾蜍,为其崇拜的古老图腾。蚂拐节(蛙婆节):找蚂拐、游蚂拐、孝蚂拐、葬蚂拐。广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敢壮山
六、绚丽多彩的传统工艺:
花山壁画、铜楼艺术、壮锦艺术
壮锦:以素色细纱为经,以多种颜色的丝绒为纬而织成。以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结实耐用而驰名中外。
壮锦色彩:红配绿,看不俗
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印象刘三姐:漓江山水+名族风情+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
黎族——一个古老又美丽的名族(海南)
五指山
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白茶村——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
一、黎族名族源流与分布:黎族是中国岭南名族之一。
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黎族是壮侗名族后裔。译音“俚”“里”“李”“黎”,在壮语中的意思是“蛇”的称呼。主要聚焦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好绣面纹身。
二、黎族建筑——船形屋
三、黎族饮食: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
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有“鱼茶”和“肉茶”两种。常吃摈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黎族特有节日:“三月三”。海南传统的知名小吃:“加积鸭”,俗称“番鸭”。
文昌鸡是海南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一。
四、黎族服饰:妇女穿对襟后扣上衣和绣有花纹的筒裙,裙子分为长、中、短裙三种,戴绣花头巾,项圈和手镯。男子服饰比较简单。
最著名的黎族纺织品,有黎锦、黎幕、黎裙、挂包、头巾、花带等。
五、黎族婚俗:“放寮”结亲,槟榔为是婚礼品,咬臂示爱,断竹离婚。
六、海南的特色文化节庆:“三月三节”,换花节,洗夫人文化节,儋州民间歌节,七仙温泉嬉水节,南山长寿文化节,中国海南欢乐节,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
朝鲜民族风情(虎)
一、源流与分布:从朝鲜半岛迁入,300多年历史,共有192·38万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三省。善于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之乡。延边“秋时到处悬美果”,著名的苹果梨远销国外。
二、服饰民俗:
男性:上袄下裤,加穿带纽扣有色坎肩。
女性:上襦下裙,襦短裙长。喜穿白色衣服,素有“白衣同胞”之称。男女上袄皆为斜襟,无纽扣。
三、饮食习俗:泡菜(辣、甜、酸)、冷面、打糕、三伏狗肉酱汤。
狗肉汤:“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
四、居住习俗:传统居民: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坐落在依山平地上,四斜坡式屋顶,分瓦房与草房两种。
朝鲜第一村——红旗村。
五、人生礼仪:百日宴,周岁生日宴,祝寿礼仪,花甲宴,人甲宴,回婚礼
六、婚姻习俗:男主外,女主内
六次礼节:纳彩,问名,纳吉,纳币,请期,迎亲 奠雁礼,交拜礼,合卺礼,席宴礼
七、文化艺术: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伽倻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等。男子摔跤、踢足球,女子荡秋千、跳跳板。朝鲜族能歌善舞,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以“歌舞之乡”著称于世。传统舞蹈:长鼓舞,象帽舞,扇子舞。
民族歌曲:《阿里郎》《道拉基》(桔梗花——花语:永远的爱)等。民间体育:摔跤,荡秋千,跳跳板,足球,拔河(500多斤)
八、传统节日:春节、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流头节(农历六月十五)
上元节: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吃“五谷饭”
回族——一个把信仰融入灵魂的民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默罕默德
清真寺
一、民族概况:回族自称“回回”或“回民”。广泛分布与我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宁夏回族自治区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5%,素有“回族之乡”之称。语言:回族的通用语言为华语,第二语言阿拉伯语。
阿訇: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
二、回族的服饰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1、回族男子服饰:回回帽: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
戴斯达尔:用白、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
2、回族女子服饰:一般头戴盖头(也叫搭盖头)
三、饮食特点:伊斯兰饮食规定以佳美为原则。
最大的饮食禁忌是吃猪肉以及凡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忌食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液,禁止饮酒。
宁夏五宝:红(枸杞),黄(甘草),蓝(贺兰山石),白(滩羊皮),黑(发菜或煤炭)为何不吃猪肉:
1、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
2、喜污秽;
3、性恶无常;
4、猪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经,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头。
宁夏回族饮食特点:
1、面食多于米食;2.喜欢吃甜食;
3、喜欢吃羊肉
四、伊斯兰建筑:特点:
1、穹隆;
2、开孔: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
3、纹样
清真寺是举行礼拜之地
五、特色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葬礼:实行土葬,忌火葬;主张速葬。
云南的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学号:2012060001 人文学院 应用英语 姓名:朱怡霞摘要: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中”的美誉。26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使得云南的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丰富多样......
一、景观设计的意义有专家指出,21世纪是一个重视人的需要和消费的世纪。当前政府部门提得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就是“人性化”,由此延伸出“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等等理念。这......
**作为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回族花儿、回族民间器乐、回族服饰、回族医药已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回族清真小吃美名远扬,有中国“回族之乡”......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任课教师:周大明题目:民族建筑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师范姓名:杨帅学号:***班号:二班编号:50民族服饰摘要:一个民族的服装,可反映民族文化的某些特......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题目:任课教师:周大明 《别具一格的民族婚俗》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专业:城市规划姓名:邹菊学号:***班号:2编号:19别具一格的民族婚俗【摘要】: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