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区慢性病预防与管理”。
一、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使用
3、健康档案的使用问题。目前除铁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实行档案动态管理外,其他单位的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处于死档状态。(1)与社区诊疗(门诊和住院)的结合一般模式:病人就医——接诊医生(或护士)借阅病人档案——医生查看病人档案掌握健康信息——诊疗结束后更新文本档案信息——档案返还信息管理室——更新电子档案信息 高级模式:病人就医——接诊医生(或护士)在电脑中查找出该病人的电子档案——根据电子档案掌握病人信息——诊疗结束后更新电子档案信息——通知信息管理室更新文本档案信息(铁路医院采用此类模式)(2)与社区出诊(随访)的结合社区医生在出诊前借出健康档案,查看居民信息,做好相应准备,并携带档案出诊。在出诊过程中,更新相应的档案信息,返回后归还档案并更新电子档案。
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制度和机制,加强健康档案管理,活化健康档案使用形式,使健康档案真正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同时,要建立责任机制,对包括建立使用健康档案在内的各项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指定责任人员,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本章节内容也适用于慢病档案的使用
4、电子档案问题:按照《鸡西市建立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已建立的文本健康档案,要全部建立对应的电子健康档案,做到文本档案与电子档案一致,逐步实行健康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目前,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电子档案建立和录入情况均较2008年有所加强,但信息录入不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一是文本档案中信息采集不全和空项,必然导致电子档案信息不全;二是录入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三是到现在还有部分单位仍不清楚电子档案中的相应项目如何填写。
图1
家庭健康档案录入的注意事项 图2
居民健康档案录入说明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
1、病人的筛查与建档
现患病例筛查工作的细致与全面与否,是完成慢性病的建档和管理指标的前提。
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最新数据显示,黑龙江省15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69%;糖尿病患病率(城市10.24%、农村8.65%)。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建立和更新健康档案、慢病随访、健康教育等一切能与居民接触的形式,进行调查发现病人。要通过每年对60岁以上人群进行筛查发现病人(检查身高、体重、心肺、肝脾、血压、血糖等),筛查结果(报告单等)要附A4纸放入档案(结果正常的放入健康档案,异常的放入慢病管理档案)
筛查出的病人要全部登记(慢性病管理登记)
对新发和死亡的各种慢病病例除做好登记,还要填写《慢性病报告卡》,定期报送到
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现的病人要建立慢病档案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档案包括:
基本情况表、患者随访表、患者年检表
2、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1)原则:
凡通过各种渠道发现的高血压病例,确诊后即纳入登记管理对象,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档案(基本情况表)》。并根据患者危险分层情况,实行分级随访和管理,如无法实施危险分层,可按照血压情况分级。(2)内容:
①血压动态情况:指导患者对血压定期自我监测和记录,或为患者测量和记录血压值,分析和评价最近血压控制情况。
②健康行为改变:记录患者现有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健康处方,教会改变或/和消除行为危险因素的技能。
③药物治疗:了解患者就诊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督促其坚持用药;对于效果不佳的患者,督促其到综合医院调整治疗方案。④督促定期化验检查:根据高血压分级管理要求督促患者定期去医院做心、肾功能检查和眼底检查。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督促做进一步检查。
(3)要求:
①一级管理:
管理对象: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 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低危的高血压患者。管理要求:至少3个月随访一次,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针对患者存 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非药物治疗为主的健康教育处方。当单纯非 药物治疗6-12个月效果不佳时,增加药物治疗。②二级管理:
管理对象: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 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中危的高血压患者。
管理要求:至少2个月随访一次,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针对患者存 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非药物治疗为主的健康教育处方,改变不良生 活方式。当单纯非药物治疗3-6个月效果不佳时,增加药物治疗,并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③三级管理:
管理对象:高血压3级或合并3个以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坏或糖尿病或并存临床情况者,按照危险因素 分层属于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管理要求:至少1个月随访一次,(必须使用个体随访的方式)及时发现高血压危象,了解血压控制水平,加强规范降压治疗,强调按时服药,密切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副 作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患者提出预警与评价,督促患者 到医院进一步治疗。(4)随访管理的形式
①门诊随访管理:适用于定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门诊医生利用 患者就诊时开展管理,并按照要求填写高血压患者管理随访表。②社区个体随访管理:适用于卫生资源比较充裕的社区,可满足 行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定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的需要。可 通过在社区设点或上门服务开展随访和管理。
③社区群体随访管理:适用于卫生资源不很充裕的社区,可满足 行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定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的需要。可 通过成立高血压俱乐部或高血压管理学校等形式,开展患者群体 管理。此方式适用于大多数社区。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2)方式
①门诊随访:
门诊医生利用患者就诊时开展患者管理,并按照要求填写“糖尿病患者管理档案(随访表)”。
②家庭随访: 有条件的社区,医生通过上门服务开展患者管理,并按照要求填写“糖尿病患者管理档案(随访表)”。
③电话随访:
对能进行自我管理的患者、且本次随访没有检查项目的,可以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并填写“糖尿病患者管理档案(随访表)”。
④集体随访:
社区医生在社区设点定期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时集体随访,并按照要求对患者逐一填写“糖尿病患者管理档案(随访表)”,并通知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相应的检查。
(3)内容
规范的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情况;
②非药物治疗:了解行为改变情况,调整非药物治疗方案,教会 患者改变或消除行为危险因素的技能(第七章);
③药物治疗:了解患者就诊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药物治疗的效 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管理手册。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 督促其到综合医院调整治疗方案(第八章);
④血糖、血压及并发症相关指标的检查和监测:根据糖尿病分类 管理要求,督促患者定期检查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及相关 并发症。发现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可疑情况时,及时督促患者到 综合医院检查;
⑤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⑥了解、检查患者自我管理的情况,对其进行医学指导,提供必 要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4)分类管理
在进行患者管理前,社区医生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属于常规管 理,还是强化管理的身份。并根据管理的类别,确定随访内 容和频度。
① 常规管理
定义:是指通过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运动等生活方 式的改变,及符合患者病因和临床阶段分型而制定的个体化 方案,就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糖、脂代谢,以及血压、糖化血 红蛋白(HbA1c)等指标在目标范围以内的管理。
对象:血糖水平比较稳定;无并发症或并发症稳定的患者; 不愿参加强化管理的患者。内容和频度(见附表)
② 强化管理
定义:
是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强化管理对象实行随访内容更深入、随访频度更高、治疗方案调整更及时的管理。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应该实行强化管理。●已有早期并发症; ●自我管理能力差; ●血糖控制情况差;
●其他特殊情况:如妊娠、围手术期、1型糖尿病(包括成人迟发 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治疗上有积极要求; ●相对年轻,病程短。
要求:对强化管理的病人必须使用家庭随访的方式。
内容和频度:(见附表)
4、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年检
按照市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关规定,要向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发放服务券,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要充分利用发放服务券,把体检与随访相结合,节省人力物力.对参加体检的慢性病病人进
行登记,将检查结果(报告
单)附A4纸放入慢病档案,并将相应结果填入慢病档案
(年检表)中。
5、慢病档案的填写与录入 存在问题:
慢病管理文本档案信息不全、空项,有错误、涂改,随访指导措施不具体。
部分单位电脑中慢病人数与文本登记人数出入很大;没有及时把随访检查结果和治疗干预措施录入专案。
《黑龙江省社区保健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中慢性病电子专案,是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基础上生成的,即: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主要健康问题”项目上体现患有高血压的,其信息自动生成到“慢病系统管理”高血压病人档案中。
因此,之所以出现文本登记病人与微机内病人人数不符,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居民健康档案录入时缺少相关患病信息,或没有录入该病人的居民健康档案。图3
高血压、糖尿病电子档案录入说明
6、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控制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每月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和控制工作记录,每季度、半年、全年分别对本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控制工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和评价,要使用同一格式(已发至各单位),资料要装订存档。
三、其他慢病的规范化管理
(一)登记:通过各种渠道发现的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肿瘤和慢阻肺等重点病种患者,必须全部记录在《社区慢病管理登记》中。
(二)建档:对登记的全部病人进行建档管理。其他慢病的管理档案包括《患者管理卡(首页)》和《患者管理卡(随访记录单)》。
(三)随访:对90%以上的已登记病人进行随访,每季度至少一次。调查《随访表》中的全部项目信息,并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
(四)档案填写:各项信息要如实、规范、完整填写,避免空项、漏项。
注意:所有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随访,涉及病人签字的,如果是入户随访,必须由本人或监护人在随访表上签字;如果是电话随访,必须在随访表患者签字栏中注明。
1.慢性病(NCD):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并且几乎不能被治愈的一类疾病。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2.慢性病管理学:运用管理学知识,对慢性疾病进行综合性管理,以......
正确认识社区慢性病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即什么是慢性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慢性病主要指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另外也包括......
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医护合作1、BMI是指:()A、身高与体重的比B、体重与身高的比C、身高与体重的平方比(系统答案错误,正确应该为D) D、体重与身高的平方比2、高血压是指:()A、舒张压12......
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体会肖生林1邱德星2 曾运红2 麦合权2王贤初21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下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518106 2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公明社区健康......
慢性病管理总结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