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人作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世界文学名人”。
三毛: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不死鸟》 《明日又天涯》 《云在青山月在天》 《归》 《梦里梦外》 《不飞的天使》 《似曾相识燕归来》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一个男孩子的爱情》 《我的写作生活》 《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在风里飘扬的影子》(西沙)《童话》(西沙)《 两极对话》
雨季不再来 《序》(舒凡)《惑》 《秋恋》 《月河》 《极乐鸟》 《雨季不再来》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 《安东尼·我的安东尼》 《赴欧旅途见闻录》 《我从台湾起飞》 《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翻船人看黄鹤楼》 《平沙漠漠夜带刀》 《去年的冬天》 《三毛——异乡的赌徒》 《访三毛、写三毛》 《飞——三毛作品的今昔》
稻草人手记 《序》 《江洋大盗》 《亲爱的婆婆大人》 《西风不识相》 《这样的人生》 《士为知己者死》 《警告逃妻》 《这种家庭生活》 《塑料儿童》 《卖花女》 《守望的天使》 《相思农场》 《巨人》
温柔的夜 《他们说三毛》 《寂地》 《五月花》 《玛黛拉游记》 《温柔的夜》 《石头记》 《相逢何必曾相识》 《永远的马利亚》 《附录:我不是三毛迷》 哭泣的骆驼 《尘缘》 《收魂记》 《沙巴军曹》 《搭车客》 《哭泣的骆驼》 《逍遥七岛游》 《一个陌生人的死》 《大胡子与我》 《哑奴》
撒哈拉的故事 《妈妈的一封信》 《回乡小笺》 《沙漠中的饭店》 《结婚记》 《悬壶济世》 《娃娃新娘》 《荒山之夜》 《沙漠观浴记》 《爱的寻求》 《芳邻》 《素人渔夫》 《死果》 《天梯》 《白手成家》
送你一匹马 《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 《爱马(自序)》 《蓦然回首》 《惊梦三十年》 《回娘家》 《故乡人》 《看这个人》 《我所知所爱的马奎斯 》 《逃亡》 《往事如烟》 《梦里不知身是客》 《野火烧不尽》 《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 《学期作业报告》 《你是我特别的天使 》 《朝阳为谁升起》 《一生的战役》 《送你一匹马》 《衣带渐宽终不悔 》 《陈老师(跋)》
万水千山走遍 《大蜥蜴之夜》 《街头巷尾》 《青鸟不到的地方》 《中美洲的花园》 《美妮表妹》 《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 《附记》 《药师的孙女》 《银湖之滨》 《索诺奇》 《夜戏》 《迷城》 《逃水》 附录 飞越纳斯加之线
倾城 《女儿》 《阿姨》 《我的小姑》 《小姑》 《我的小姑》 《我也叫她小姑》 《一千零一夜的阿姨》 《三毛,一位认真的玩童》 《胆小鬼》 《吹兵》 《匪兵甲和匪兵乙》 《约会》 《一生的爱》 《紫衣》 《蝴蝶的颜色》 《说给自己听》 《爱和信任》 《简单》 《什么都快乐》 《天下本无事》 《还给谁》 《轨外的时间》 《狼来了》 《一定去海边》 《他》 《不负我心》 《夏日烟愁》 《倾城》 《评'胆小鬼'》 《读三毛的'倾城'》
背影 《逃学为读书》 《背影》 《克里斯》 《荒山之夜》 《离乡回乡》 《浪迹天涯话买卖》 《雨禅台北》 《周末》 《永远的夏娃开场白》 《赤足天使》 《亲不亲,故乡人》 《黄昏的故事》 《饺子大王》 《拾荒梦》 《巫人记》 闹学记 《序一》 《序二》 《闹学记你从哪里来》 《如果教室像游乐场》 《春天不是读书天》 《我先走了》 《新天新地重建家园》 《爱马落水之夜》 《我要回家》 《求婚》 《孤独的长跑者》 《长歌杨柳青青》 《导读罪在那里》 《遗爱星石》 《吉屋出售》 《随风而去》 《E·T回家》 《后记》
谈心 《自爱而不自怜》 《祝福中国》 《人生何处不相逢》 《隔离与沟通》 《不满、不满、不满》 《真聪明的好孩子》 《没有找呀》 《教书不是塔》 《最重要的是被爱吗?》 《为什么、为什么?》 《读书和迷藏》 《不弃》 《不逃》 《其实都不是问题》 《不能给你快乐》 《写作不难》 《我喜欢把快乐当传染病》 《狱外的天空也是你的》 《是美德还是懦弱》 《“喜欢”有千万种...》 《读书不能只读一个月》 《五个对话》 《如果是我的女儿》 《如果我是你》 《不要也罢》 《小朋友好》 《不会忘记你要的明信片》 《如何死得其所》 《不讲了》 《说朋道友》 《愧疚感》 《少年愁》 《回不出的书信 》 《写给“泪笑三年”的少年》 《后记》
七堇年
发表作品
单行本:
大地之灯新版
《大地之灯》长篇小说(2007.1,长江文艺出版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小说散文集(2007.11,长江文艺出版社)
《少年残像》中篇小说(pook2系列)(2008.1,长江文艺出版社)
《澜本嫁衣》长篇小说(2008.12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尘曲》小说散文集(2010年.10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品年表2004年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在路上》(2004年5月,《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幻听》
《故城》
《昨天》
《北方》(2004年8月,岛第一辑)
《远镇》(2004年10月和2004年12月,分上下连载于岛第二辑和第三辑)
2005年
《睡在路上》(2005年2月,岛第四辑)
《书信》
《花朵之蓝》(2005年12月,岛第六辑)
2006年
《冰是睡着的水》(2006年5月,岛第七辑)
《春别》(2006年11月,最小说第一辑)
2007年
《大地之灯》(2007年1月,单行本)
《灯下夜祷》(2007年1月,最小说第三辑)
《少年残像》(2007年3-6月,分上、中、下、终连载于最小说第五-八辑)
《薄奠》(2007年6月,最小说第八辑)
《孙悟空的迷你裙》(2007年1月 moy 第七期)
《流景闲草》(2007年7月,最小说第九辑)
《北之零年》(《少年残像》番外)(2007年8月,最小说第十辑)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2007年9月,最小说第十一辑)
《江河梦》
《为了忘却的纪念》(《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自序)(2007年10月,最小说第十二辑)
《蓝颜》(2007年11月,最小说第十三辑)
《城事》(2007年11月,岛第九辑)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2007年11月,单行本,收录未发表的《札记》)
《七,给世界上另外一个我》(2007年12月,最小说第十四辑)
2008年
《少年残像》(2008年1月,单行本)
《你的名字叫红》(2008年1月,最小说第1期)
《夜殇》(2008年2月,最小说第2期)
《月光下我记得》(2008年3月,岛第十辑)
《幻世》(2008年4-6月,分一二三连载于最小说4-6期)
《再见敦刻尔克,再见》(2008年4月,最小说第4期)
《地震在别处》
《昨日以前的星光》(2008年7月,最小说第7期)
《沉默如谜的呼吸》(2008年8月,最小说第8期)
《一束河流》(2008年9月,最小说第9期)
《九月》(2008年9月,最小说第9期,最小说卷首诗)
《如果天空不死》(2008年10月,最小说第10期)
《碧云女子》(2008年11月,最小说11期)
《澜本嫁衣》(2008年12月,单行本)
《是的,是的》《云荷》(2008年12月,最小说两周年纪念特刊)
2009年
《双生记》(2009年1月最小说)
《Remember,darling上》(2009年1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中》(2009年2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下》(2009年3月最映刻)
《宇宙》(2009年4月最小说)
《大地之灯》(2009年5月再版)
《与君书》(2009年6月最映刻)
《生如夏花》(2009年8月最小说夏日特刊)
《赋得永久的人间》(百度七堇年吧刊《Se7en》第三期)
2010年
《尘曲》(小说散文集 2010 年10月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年
《七步成篇》(2011年1月至4月《南方都市报》专栏)
《尘曲精装版》(小说散文集 2011年4月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七夜谈》(2011年7月《鲤·偶像》小说)
音乐作品
七堇年于2011年4月,灌录了一张80mmCD细碟,附赠于《尘曲(精装版)》中。这张CD内共收录了三首歌曲。
《静静的顿河》 吉他弹唱/ 作词作曲:七堇年
《一页爱情》 吉他弹唱/ 作词:郭珊 作曲: 七堇年
《Love is like a river》(暂定名)钢琴配乐英文诗朗诵/ 作诗:郭珊 作曲:七堇年
梁晓声
梁晓声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文章《慈母情深》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册。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短篇小说集《年轮》、《浮城》等。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为了收获》、《学者之死》、《一只风筝的一生》、《双琴记》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1992年大陆出版 1995年台湾出版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书主要是以余秋雨先生在全国各地的文化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思想非常深刻,语言也极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其中对人性的拷问也极为深刻。整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先生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以及书中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该书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 1995年
《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
霜冷长河
《霜冷长河》 1999年
惊人的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最纯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一条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让一件件岸边的事情全都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状态。
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很快它会结冰,这是它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像模像样……
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 2000年
《千年一叹》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 2001年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晨雨初听
《晨雨初听》 2001年6月
也是余秋雨的作品之一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
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蠢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 2004年
《借我一生》
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
笛声何处
《笛声何处》 2004年
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这本书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在《笛声何处》当中,余秋雨依旧以其一贯的文化的视角、散文的风格,关注的则是另一种历史的、音乐的非物质的文化。余秋雨称,《笛声何处》的创作准备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文化苦旅》还没有进入台湾,余秋雨赴台所到之处的一系列活动,均是以昆曲学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
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 2008年
纵观《寻觅中华》全书,并没有多少优美的词句和华丽的词藻,其间多的是睿智的语言,以及一则则通俗的故事。余秋雨也很少对山水名胜作具体的描述,往往是笔锋一转,人为地构造出了一幅幅浓郁而又深沉的人文图景,紧跟着便进入了直抒式的咏叹,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势,挥洒着对中国文化的种种遐想和议论。它为每一名读者解读了中华文化的壮阔和黄河文明的盛衰,使读者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悟,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去思索人生、思索未来。
余秋雨先生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首批推出有关中国的两本《寻觅中华》和《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 2008年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一书,精选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的一些著名篇章,但每一篇都由作者本人进行了大幅度的精心修改。书中的后半部分有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生态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全书230千字。
从此,余秋雨的全部文化散文著作,均以这套书的文字和标题为准,之前的所有的版本不再印刷,免误读者。
历史的暗角
《历史的暗角》 2009年
收录的篇什历来被文学史和读者目为历史、文化美文的典范之作而广泛传诵,堪称秋雨散文中的泰山北斗。读者自会体悟到余秋雨在历史追溯之中体现出来的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
问学余秋雨
《问学余秋雨》 2009年
近十余年来,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造成巨大影响。本书渊源就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但在主持完《秋雨时分》之后,秋雨老师并没有匆忙推出改编版的相关图书,而是历时两年,几乎是逐字逐句精心完善和重新创作后,才郑重推出本书。
余秋雨老师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东方及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同时结合文化和电视传媒的传播威力,将极大地激发读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究的欲望。
新作: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2010年
我等不到了
余秋雨在《我等不到了》开篇即说明了创作此书的初衷:“七年前,我写了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没想到,这本书出版后在很多长辈、亲友、同事、邻居间引发了一场回忆热潮。他们不断向我指出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地方。连一些以前并不认识的读者,也转弯抹角地为我提供各种参考资料。一位教授对《借我一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什么一生,你和妻子近十多年的经历最为惊心动魄,但你显然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他的批评很对,中国文学不应该违避当下的切身磨难,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遭遇。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
余秋雨说:“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话,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曾祖父、曾外祖父从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的光影中沉浮;*中表哥益生和叔叔之死,折射了畸形年代里的畸形命运,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悲壮的集体挣扎。余秋雨介绍说,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它告诉读者,在你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成了你们的生存背景。
《我等不到了》是余秋雨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因此他将此书珍惜地称为“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余秋雨说:“也许这个奇怪的名称能够引发读者的一种想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握笔支颐,想想,写写,涂涂,改改,抄抄,再把一页页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纸贴上。这种非常原始的„纯手工写作‟,与„记忆‟两字连起一起,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名人文学经典语录,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生命像流水,这些不快的事总要过去,如果注定一辈子要这么过,再不开心也没有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名人文学的经典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1) 世间的一切虚伪,正像过眼......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文学常识:作者作品,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作者作品文学常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Homer:the Iliad and the OdyeyPlato:Dialogue RepublicAristotle:Ethics;Poetics;RhetoricVirgil:the AeneidDante:The Divine ComedyBoccaccio:DecameronPetrarch:CanzoniersLeon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