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联合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医疗联合体管理”。
沈阳召开区域
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启动会议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沈阳市卫计委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模式,一套会做到真正打破沈城医疗人才梯队、技术设备不均衡局面,又能让市民从中真正受益的机制。
2015年8月7日,在中国医大附属一院大东医院召开的沈阳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启动仪式上可以获悉,这套独特的模式,可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架设在省属、部队属、市属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被取名“沈阳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
根据沈阳市卫计委、沈阳市财政局、沈阳市人社局联合下发的《2015-2017年沈阳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通知要求,从2015年探索试点开始,截至2017年的巩固稳定期,三年内,沈阳市范围内将形成至少28个医联体良性运转。其中,2015年将组建9个医联体试点,大东区、和平区、沈河区、辽中县、沈北新区、浑南区为医联体试点区县。2016年还将组建9个医联体,每个区县市至少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运行。而在2017年,则会组建10个医联体,每个县区两三个医联体签约运行。组建医联体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还有,要推进医联体内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建立医联体诊疗信息平台。“医联体”这种新模式不仅可以推进医改中所倡导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而且还可以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医联体的组建、运行和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医疗联合体相关信息
一、简介
所谓“医疗联合体”,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居民则选择就近联合体签约就医,在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在联合体内,核心医院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基层医院提升服务能力,基层医院则将不能处理的疑难重症患者优先转入核心医院治疗,以改变无序就医的状况,达到疾病分级诊治的目的。这既方便了人民群众便捷就医,也可有效缓解核心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是一条适合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二、发展进程
医疗联合体概念是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提出,目前(2014年)上海、广州等地已经陆续建立。其中上海在2011年初就开始建立“医疗联合体”。2012年11月17日,由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三甲大院联手一、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4家医疗机构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国内率先启动。2013年3月,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北京市已经以朝阳医院、友谊医院和世纪坛医院为核心建立了三家医疗联合体,2013年内医疗联合体的数量有望达到6至7家,来两到三年,将建立20个医疗联合体,打通区域内患者转诊通道。
2014年下半年,海淀区将实现北医三院、人民医院、世纪坛医院3家三级医院与2家区属二级医院、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公共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
三、运行机制
医疗联合体建成后,将确立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
资源共享
核心医院对联合体的各医院各种支持均是免费,除了派专家到卫生院坐诊,并为卫生院派来检验、超声医师昼夜开展临床检查,对卫生院的手术室包、医疗器械集中到核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
对常规会诊和一般病人在卫生院诊断治疗和住院,对需要进行特殊检查治的病人由急救车免费转运到核心医院检查质量,逐步实现了分级诊疗。医院还为此配备车辆每天送医务人员到卫生院上下班。
医院负责对组织内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行规范化免费培训,逐步建立基层医师参与核心医院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科研协作,核心医院医师在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或兼任学科带头人机制。联合体内学科间实行优势互补与合作,联合开展科研和教学,推动资源共享。建立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后,还可以实现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联系和沟通,实现信息“联合体”。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医疗资源的统筹共享,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优势互补
三级医院对二级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实行各科专家每天轮流坐诊、查房制度,还对该院的技术人才进行免费培养,每周还可参加核心医院的病例讨论。医疗联合体可加强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的业务交流与技术协作,还可解决基层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对基层医院质量管理、综合效益提升很有帮助,同时也可收治上级医院转回的康复病人和慢性病人,这样可以实现优势专业互补。
联合体内实行逐级转诊,以三级医院为轴心建立规范化双向转诊渠道,设立统一的转诊预约平台,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简化双向转诊流程。联合体内患者转诊执行免费接送,中心医院着重促进恢复期患者下转,健全保障转诊后患者延续性诊疗的相关制度。
互惠共赢
为吸引更多社区居民首诊到联合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二级医院就诊,三级医院专门设立办公室,有专职人员负责通过技术输出与交流等方式,统一操作流程,规范诊疗行为,逐步提高联合体内医院,尤其是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而有的大医院盲目发展,“大跃进式”扩张,大规模扩建楼房,购进设备和扩张床位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患者利益,最终将使扩建费重新回到患者身上。而乡镇、二级医院门可罗雀,人员、设备空转,社区医院更“不景气”。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也影响到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
联动发展
医疗联合体是区域内医疗机构以独立法人身份,以自主自愿为原则,在联合体章程下,共同协作、共同发展的合作组织。探索患者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协作工作机制,是医疗联合体的工作重点。联合体内所属医疗机构,在共同纲领框架下,以技术、服务为纽带,相互协作,逐步建立组织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机制,构建分层级、分阶段、功能完善、“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优化、规整了医疗资源。
四、优势
1,“基层首诊、分级诊治、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方便了患者诊治,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在联合体内,任何一家医院都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建议其到合适的综合或专科医院接受治疗。同时,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进展转诊到不同的医院。这样,患者既能得到有效治疗,花费也少。
2、各级医院受益。
联合体的“龙头”医院承担着章程、技术标准制定、人员培训等职责。联合体内其他医院技术水平提高后,能吸引更多患者在其就诊,从而减轻“龙头”医院的负担,使“龙头”医院能更好地为危重病人、疑难杂症病人服务。
3、国家受益。
无论是城镇医保还是新农合,病人的花费越高,国家财政需要报销的费用也就越高。联合体内的双向转诊机制降低了病人的诊疗费用,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4、社会受益。联合体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医患矛盾引起的社会矛盾。
五、发展瓶颈
1、资金与技术保障还需加强。
截至2013年,联合体内部的转诊、会诊都靠单线电话联系,专家出诊解决。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来搭建一条带有远程高清会诊设备的高速信息平台,实现全员同质化医疗和护理,快速诊断,高效治疗。
2、政策层面存在困扰。
双向转诊是区域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的重要一环。但现行的省、市医保和新农合的相关规定,制约了患者双向转诊。医保政策规定,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转诊住院的起付线、补偿机制不同。患者每转一次院,就要交一次医保起付费。
因此,双向转诊,尤其是恢复期的病人往下层级医院转,表面上看是为患者节约了费用,但多缴的起付线又冲抵了这种节约,影响患者转诊的积极性。所以目前的双向转诊,更多的是为国家节约了医保资金,患者积极性并未见太大提高,削弱了联合体医改的创新意义。
3、联合体内部的医师多点执业也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
联合体成员单位互派人员深度参与到所去单位诊疗中的行为,在现行的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规定中是不允许的。
六、潜在问题
1、组建的医联体如不涉及资产重组和管理体制创新,往往难以真正推动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人浮于事、管理低效的问题仍将继续存在。
2、随着医联体的组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医疗市场的状况,导致医疗服务的效率下降,医疗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外部评价压力也随之增加。
3、医联体可能更为关注医院的经营和利润,注重经济收益,而对于协调解决社会和卫生关注的诸如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药品市场混乱、大型仪器设备过度设置和利用、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缺乏内在利益驱动机制和动力,对于确保医保平稳运作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等宏观问题缺乏热情。
XXX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医疗联合体是指由不同层级类别的医疗机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形成的一种组织体系。根据晋卫医政„2014‟40号文件《关于医疗联合......
朝阳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取得成效“探索患者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协作工作机制”,是近年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市医改办、市卫生局、市医管局的指导......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京卫医字(2013)182号各区县卫生局、发展改革委、人......
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依据通辽市卫计委《关于印发通辽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通卫计字〔2016〕572号)、《通辽市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工作实......
医疗联合协议书甲方:商城中医院 乙方: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文件精神,甲乙双方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