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世纪城乡差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世纪城乡差距”。
新世纪城乡差距分析
摘要:转型期中国特殊的经济结构,收入分配差距的构成也十分复杂。不同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习俗和道德评价标准,收入分配差距有不同的表现,对应着不同的问题,甚至有不同的形成原因。此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差距现状,探讨了城乡差距的深层原因,并就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教育差距,差距原因,缩小对策,二元结构 正文:
一·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和地区二元结构)和二元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二元社会结构,决定了中国独特的收入分配差距现状考察体系:与二元经济结构相对应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与二元技术结构等决定的经营垄断相对应的行业差距,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和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因此,总体收入分配差距又表现下以下五个具体方面:
(1)城乡差距
一方面,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不断拉大且程度较严重。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率先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差距先是缩小。198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49:1,1985年曾一度缩小到1.83:1。但其后,随着农村改革的趋于停滞和城镇改革的进行和深入,城乡差距又再度扩大。1990至200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由2.20扩大到3.10。另一方面,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从1999年到2003年,这一绝对差值更由3644元扩大到5850元。城乡差距已成为影响总体差距的最主要构成。(2)城市内部差距
城市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经济制度变迁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都较快的一“元”,其收入分配份额在总收入分配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城市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其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差距持续扩大并有两极化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一直在增加,从分组统计看,城市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也已显著拉开。
二是城市内部的低收入者形成弱势群体阶层。这一阶层是指在就业和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进而导致生活质量和主观感受显著低下的社会群体。(3)农村内部差距
农村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另一“元”,其分配主体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大,而在总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却最少,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也有自身的特殊性。
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部分条件好的较早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到城市从事各种形式的就业的,由于自身人力资本质量较高而在劳动效率和生产决策上都占优势的,这三部分人构成农村的高收入层,且其收入的增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人群的收入差距也迅速拉开。
农村的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最多。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调查的2万多农户中,其中67%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低于平均值,还有19%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贫困线(人均收入1000元)之下,如果将贫困线的标准提高,这一比重会更大。
二·城乡教育差距:
(1)城市拥有大量的公共服务机构、各种政府机构、大量的公司、商场等等,孩子们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农民及农村孩子从生活环境中接触到的现代信息很少。这是造成城乡孩子之间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
(2)城乡教育差距也表现为机构质量的差距。城乡学校之间的质量差距自不待言,学校之外的其他机构也存在质量差距。
(3)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现有优势构成了对农村教育的剥夺。从生态学视角来看,环境越复杂,资源越丰富;同样,教育环境越复杂.可以获得的教育资源越丰富,教育机会越充分。相反,教育环境越简单,可以获得的教育资源也越贫乏。
(4)师资力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它很大程度的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城市的师资力量从学历等各方面要远远高于农村。
三·城乡差距扩大原因:(1)收入的不平衡
行业垄断带着计划经济深深的烙印,虽然在一定期间可明显提升此行业与国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其长期存在,必然导致行业间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因行业垄断由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实施,所以能够创造出完全排斥竞争的效果,如电力、电信、金融等自然垄断的行业,以及一些因行政体制原因产生的制度性垄断行业,由于机会不均条件下的垄断和特权,在这些行业从业的人员几乎都成为社会的高收入者。由于行业垄断,破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规律”,弱化甚至排斥了市场的调节功能,使垄断行业与非垄断的行业出现了收入上的差距。再有是一些人将权力作为一种资本参与收入分配,贪污腐败,导致收入分配的严重变形。这些权力资本的使用不当已经成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2)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
城乡户籍制度是城乡分割体制的基础,它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符合当时对城市倾斜发展和城乡社会稳定的需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它已成为影响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具体表现在农民劳动力转移不顺畅、农民工子女上学(中小学)难等问题。(3)市场运作不规范
在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健全的前提下,保证市场运作规范的重要条件是法制建设的先行。当前,由于我国法制不健全或执法不严,致使非法非正常收入大量存在;而且由于市场运作不规范,城乡间信息的不对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出现的农业产业布局不科学,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4)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的运作,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然而,目前社会保障面太窄,只有城市职工享受,而农民却很少享受。这种在享受社会保险方面的相对不均等性,特别是医疗保险,使农民由病返穷。虽然国家在2005年采取了农村医疗统筹,但就实际情况看,对于完全单纯靠土地生存、困难(孤寡老人)及大(多)病的农民群体,按现在的统筹标准,其本身 支付的部分也是有相当难度的。(5)教育机会不均等
在现实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或受过很少教育的成员。目前教育软硬件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据2002年9月12日的《经济时报》报道,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分配格局为: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只分别承担了义务教育经费的2%和11%,也就是说只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极小部分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分别负担了经费的绝大部分。县乡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却是对农民的征收,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城镇居民则是无需缴纳这部分费用的,这就更加大了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四·城乡差距缩小对策:(1)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通过法律形式来查处政府官员的渎职行为和打破垄断,保证机会的均等,允许民间资金进入,消除不正当竞争。(2)改革城乡户籍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的实质是去除依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差别,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上的均等,社会身份的同等,使户籍只承担对人口的社会管理职能,不再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3)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落实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和非农产业,以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解决贫困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长期性和根本性措施。(4)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增加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通过各种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并且使广大农民拥有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5)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进一步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来调整收入差距,因为税收可直接有效地减少高收入人群的比例,并且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对于农用物资也应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照一定比例来减少其税率,让农民最直接受益,让城乡差距能较快缩小。(6)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把农村基础教育列入中央预算,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办学模式,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此外,还要对农民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人员素质,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新世纪城乡差距分析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到了倒U型曲线拐点的时候,农业和工业将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这个阶段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条件已经具......
2015年秋季某山区森林公园景区出现了几名先写作业边卖山货的“小商贩”。经询问得知,他们是住在景区内村民家的孩子,年龄最小的才5岁。孩子们说,很多游客喜欢山里的山货,他们就......
21世纪城乡差距摘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出现一定的发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并带来政治、社会等......
层次的,有的是因为长期的政策倾斜,让广大农村为中国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有的是因为农民负担长期过重;有的是因为农村基础差,农民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等。学习时,我们要结......
统计局: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降至3.13:1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 沈玮青)近2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缓步扩大。但去年和前年相比,收入差距小幅降低,从3.23:1降为3.13:1。国家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