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科学课堂里的故事4_科学课堂的故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6:34: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发生在科学课堂里的故事4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科学课堂的故事”。

一堂“失败”的观察课

这是我的一次真实的教学经历,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小学生随着知识、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对科学表现出浓厚兴趣。我在教三年级《科学》植物单元时,学生们却对动物单元表现出更大的兴趣,纷纷问何时上《蜗牛》这一课。看着他们一张张激动、兴奋的小脸,我不禁地想:何不提前让他们在家预习这课内容,自己先养上几个蜗牛观察观察,到时候也好显摆显摆呢?于是我提前将《蜗牛》一课的教学活动内容告诉他们,让他们在家仔细观察蜗牛的身体、蜗牛壳及蜗牛喜欢什么食物、又是如何进食的,并约定到时看谁的观察最仔细。当然啦,在课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校园角落里捉来了一些蜗牛,把它们装在玻璃器皿里饲养起来,并饿了一段时间,同时为学生们准备了放大镜、培养皿、尺子等观察材料;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参照教师用书中的有关内容,对有关蜗牛的资料进行了仔细地研读,自以为对蜗牛的知识掌握得较好,心想下节课一定会圆满成功的。

这一天,天气格外的好,艳阳高照。很多学生都带来了自己饲养的蜗牛,同时带来了一些食物,如水果、菜叶、馒头,还有方便面和糖等各种东西。课前学生们三个一堆、五个一群吵吵嚷嚷的:有的在比谁的蜗牛大,有的在比谁的蜗牛跑得快,好一个热闹的场面啊。看到这个情景,我想这堂课一定会有与平时不一样的效果。

在课堂活动正式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们报告了在家中的观察情况后,师生又一次以浓厚的兴趣对蜗牛的身体、蜗牛的壳进行了观察:有用手拿着蜗牛观看的,有把蜗牛放在培养皿透过玻璃观察的,还有用手去触摸蜗牛身体的,用尺子量蜗牛壳的大小的,用笔在壳上做记号数壳的螺线圈数的,一个个兴致勃勃的。经过二十几分钟的观察,他们报告了观察到的情况:蜗牛有头部、腹部、尾部,蜗牛头部有眼睛、触角、嘴,蜗牛壳的螺线的圈数有不同,发现了蜗牛的壳有的较扁平,有的较尖凸,师生都有了较大的收获,感到很满意。一切顺利,我趁势宣布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观察蜗牛是如何吃食物的?同学们叽叽喳喳地、推推攘攘的开始给蜗牛喂食物,不时传出器皿撞击声、桌椅碰撞声,还有学生们吵杂声,争着抢着给蜗牛喂食物,有的甚至拿着食物往蜗牛嘴里送。可就在这时,一幕不该发生的景象出现了:蜗牛绝食了!许多蜗牛都把身体躲进壳里不出来了,即便有的蜗牛偶尔探出身子,也对身边的食物不加理睬,并又迅速缩回壳内。为了让蜗牛吃食物,有的学生用了调换食物的办法,有的把蜗牛放在食物中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蜗牛就是不吃食物。就在此时,下课铃响了,学生感到非常失望,我也为认真设计和准备了的教学活动没有完成感到不甘心,只好让学生带着疑惑到课外再观察。

回到家中,我闷闷不乐,脑子里一直在琢磨这蜗牛为什么不在课堂上吃食物。蜗牛不饿吗?也许学生舍不得按老师课前布置的让蜗牛饿上两天,上课时蜗牛不饿,所以不吃食;可很多学生用的是我准备的已经饿了两三天的蜗牛,不还是没有看见它吃食物;是食物不合适吗?食物都是养蜗牛的学生自己带来的,水果、菜叶等也是蜗牛喜欢吃的,而且我在实验室、家里养的蜗牛也都是喂的这些食物啊。为什么呢?“别吵了,让我来喂。”“阳光太刺眼了。”、“蜗牛真胆小,碰一下桌子就躲进壳里了。”我忽然想起了课堂上的情形,对啊,蜗牛喜欢潮湿、阴暗、安静的环境,有晚上出来活动的习性;而课堂上学生观察时的光影、噪声以及桌椅晃动等都与蜗牛的自然生活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出入,会不会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呢?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第二天,在对光线、噪声、振动等分别做了控制的条件下,我对蜗牛吃食物的情况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在比较符合蜗牛自然习性的环境下,蜗牛都可以正常地进食,而强光、学生的噪声、课桌椅的晃动等对蜗牛来说与其自然生活环境大相径庭,都是非常不适应的,难怪蜗牛不吃食物,观察失败呢。

通过这次实验,我充分体验了探究的全过程和成功的快乐。而在此之前,我的很多科学知识仅仅从书本上习得的,很少亲自体验科学探究,即使做一些实验、实践活动也都照本行事,很少有自己提出假设、猜想并设计方法验证的完整过程。因此,教蜗牛就要自己养蜗牛;让学生观察蜗牛,教师也要参与观察,并且先于学生观察;教科学就要做科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先要自己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才能胜任科学课教学的需要,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对科学探究进行积极的体验,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承担起指导的责任。

把自己的探究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吗?不,还不到时机,现在正是一个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好机会,是实现科学探究目标的好时机。根据我了解的情况,有部分学生在家观察了蜗牛吃食的情况,并知道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甚至知道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等。分析这些情况后,为了能组织和指导好观察蜗牛吃食的科学探究,我又一次研读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从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蜗牛进食观察一课的科学探究具体内容,随后进行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过程:

由于蜗牛在课堂上躲进壳内不出来进食,而在家里饲养时却是大快朵颐,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进食现象形成的鲜明对比,引发学生对这个现象的思考,并提出了“为什么蜗牛在课堂上不吃东西,而把蜗牛带回家后就要吃东西?”的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的结果呢?蜗牛的生活环境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学生们纷纷把从在哪些地方找到的蜗牛,当时是怎样的环境等一一列举出来。对照书籍,了解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并和当时课堂环境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当有学生提到观察蜗牛身体时拿蜗牛的手动一下蜗牛就躲进壳里,可能是蜗牛害怕。我就进一步追问到:“蜗牛害怕什么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如课堂上的强光、吵杂的声音、同学们活动时桌椅的振动等都是引起蜗牛不进食的原因。

学生明确了蜗牛不进食的可能原因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可能干扰因素,设置了不同的实验地点:分别在教室书桌上、教室角落里、窗台上等地方放养殖盆,并将蜗牛放进去。

实验开始后,同学们细心地观察蜗牛的行动并进行记录:在书桌上,嘈杂声较大、振动也比较频繁,蜗牛刚探出头来,桌子振动一下就缩回去了,很久都不出壳,没有吃食的行为;窗台上安静、但阳光较强,蜗牛出来爬行,碰到食物但没吃食物就往阴暗的地方爬去了;教室角落阴暗、安静,蜗牛出来爬行,一会儿就找到食物并吃起来了。

学生在细心地观察后,对蜗牛的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有理有据地一致提出自己的研究结果:“强光、振动、吵杂的环境不适合蜗牛活动,所以蜗牛在课堂上不吃食物。”

方法正确、手段有效、结论正确,观察实验获得圆满成功,同学们欢呼雀跃,我也不禁长长舒了口气,为完满的探究效果感到高兴。在整个观察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知道了关于蜗牛的更多知识,对科学的兴趣也更加浓厚;而上次的失败阴影也随之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成功的喜悦。

作为科学教师,要想进行好教学活动,必须要亲身经历学生将要参与的每一个学习环节,去预见探究中将要遇到的各种问题,去体验探究中的乐趣。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对教学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地进行。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开自己的思路,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价值,既要引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学习活动,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正是教科版教科书结构的功能之一。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如果教师直接把蜗牛绝食的原因讲授给学生,恐怕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就无从谈起,科学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难免有教学环节的失败,难免有做不成功的实验,贵在不断的探索,并作为教学资源利用。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用我们自身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行动来影响和感染我们身边的学生,同时让学生体验并形成科学实验不论成功和失败都要进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这就是我一堂“失败”的观察课的故事。

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立刻飞快地跑回教室,一个个拿出科学书,装模作样地看了起来。不一会儿,科学老师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教室。她刚坐下不久,一股葱油......

发生在森林里的有趣故事

森林中有一只狮子一向来欺负小动物,大家都很怕它。幸好有一只小兔智勇双全,除掉了狮子。下面请大家欣赏我自编的小故事-------- 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美丽的森林里发生一......

发生在森林里的有趣故事

发生在森林里的有趣故事(精选10篇)由网友“少管所苦涩毛旺”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发生在森林里的有趣故事,我们一起来阅读吧!篇1:发生在森林里的有趣故事童话作文......

发生在城堡里的故事童话作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10篇发生在城堡里的故事童话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发生在城堡里的故事童话作文

发生在城堡里的故事童话作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

下载发生在科学课堂里的故事4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生在科学课堂里的故事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