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_传统节日及民俗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10: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传统节日及民俗”。

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5000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作为炎黄子孙的我发自内心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在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传统节日便因运而生并成为悠久历史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等。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传统节日则是这些宝贵文化的载体与传承。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书写着那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春节的贴春联、挂年画、放爆竹,元宵的猜灯谜、赏花灯、舞狮子,端午的纪念屈原、赛龙舟、包粽子等等等等,节日里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让人应接不暇,兴奋不已,在自然的勃勃生机中,展现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命态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如此喜庆热闹的节日竟渐渐被人淡忘,节日气氛骤减,相比之下国外的洋节却在中国日益盛行,蒸蒸日上,成了潮流。

针对传统节日变淡,国外洋节盛行,我认为由以下四大原因促成:

一、传入中国的国外洋节更注重节日的娱乐性,人们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对精神和情感的需求,而西方节日正好吻合了这一特点,导致传统节日备受挤压。

至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导致自然经济解体,社会流动性变大,西方列强在对华输入输出商品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化输入。由于长期的封闭与禁锢,国人对西方节日乃至整个西方文化都知之甚少,一旦国门打开,西方文化蜂拥而至,国人的好奇、宽容心理将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向认为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模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在与中国、前苏联等进行政治、军事竞争的同时,也在极力地吹嘘、推进他们的文化,节日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部分,必然会成为西方文化冲击的首要目标。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相互渗透,这种文化强势姿态的影响与渗透,是以西方的经济霸权作为支撑力量来实现的,经济霸权支撑了文化霸权,从而导致了文化的侵入与渗透。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谓的用“科学”的眼光与“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迫害,导致传统节日严重受损。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某些知识分子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民俗和民间文学,不符合其“科学理念”的就否定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春节贴对联、守夜、放鞭炮,传说是为了防止年兽侵害;端午节原来主要是防瘟神作怪的节日;插艾蒿则是用来驱邪等等习俗,如果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的话,这些都是迷信,导致传统节日日渐冷淡。

而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被反革命集团利用而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左”倾错误,更是彻底把中国知识分子变成了穷酸虚伪的“臭老九”,被社会整个的丑化嘲弄,曾被世人形容的知书达礼温文尔雅忧国忧民的形象,被彻底迫害得无影无踪。从而将国民思想对文化的推崇敬畏撕毁在无形之中,在此期间除了春节和清明节,其它传统节日荡然无存。

三、为了洋节背后隐藏的巨大商业利益,商家大肆炒作以及媒体对西方节日的过度关注,导致崇洋媚外之风盛行,传统节日变淡。

每逢西方重大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商家为了加大获利,五花八门的商业活动、购物优惠层出不穷;许多报纸杂志也是大量的登载有关西方节日的报道,从其背景知识到其特殊的庆祝方式,从国外的欢庆场面到国内的热闹追捧,无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宣传作用。这时便引发很多年轻人所谓的追求时尚,盲目跟风。一些年轻人盲目地认为外来的文化就是好的,就是前卫的,不假思索地加入到西方节日的狂欢队伍中去,而丝毫不注重西方文化带来的诸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消极方面。在时代变迁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大学校园的冲击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于各种原因而对西方节日表现出特别大的兴趣,大大超出了对传统节日的热情。这也是造成西方节日在年轻人中盛行而传统节日却日渐冷淡的主要原因。

四、政府不够重视,传统节日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宣传力度不够,节日活动不够新颖过于传统,导致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地位不高。由于政府对传统节日不太重视,宣传力度不够。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一知半解,很多情况都是家长或者朋友圈提及到过两天就是什么什么节了哦,才突然惊讶的想到“原来后天就是端午节了呀!”之类的话语。基本不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缘故以及其精神文化内涵,有些更甚者连时间都不知道。再加上传统节日活动创新不够,缺乏新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导致人们一想到过节,就集中在了“吃”这个主题上面,一想到春节就是“吃喝周”、一想到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一想到端午节那就是“吃粽子”,不由得让人感觉这些节日就是为“吃”而设计创造出来的。而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富足,尤其是城市地区,人们不再对节日有更多的渴望和期待,天天都可以大鱼大肉,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丰盛的美味。这一局面便让人感觉过不过节都“无所谓”。而现在通讯的发达,一到节假日最多的情况就是收到亲朋好友发的祝福短信、祝福语音,省去了登门拜访,少了很多礼节,这也导致传统节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冷落。

在时代变迁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就怎样看待西方节日文化这个问题应该坚持周先生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盲目跟风,崇洋媚外。而对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进行改革,在保有原来优良精神文化内涵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多元化发展节日项目,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让我们的节日庆祝方式来与这个时代相适应。这并不是妥协,而是进步!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这些硬实力上面。从长远来看,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这些软实力也尤为重要。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信仰,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对我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些又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发展潜力。在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以及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物质载体,重构传统节日文化价值体系。

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

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5000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作为炎黄子孙的我发自内心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在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传统节日便因......

世情冷淡

可以这样说,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人们的道德品质却一天比一天下滑,感觉这个世道是越来越冷淡了,人们的热心都没有了,究竟是这个世界变了,还是人们的心变了。现在......

冷淡的造句

冷淡的造句冷淡拼音【注音】: leng dan冷淡解释【意思】:(1)不热闹;不兴盛。(2)不热情;不亲热;不关心。(3)使受到冷淡的待遇:要热情招待,别~了人。冷淡造句:1、如果有些人很冷淡,那很可能是因为......

冷淡的文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冷淡的文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冷淡的句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冷淡的句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