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防范措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
无陪护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防范措施
【摘 要】目的:加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新生儿科病区易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分析,制定出控制院内感染的对策。结果:新生儿科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感染率下降。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70-01
我院新生儿科为层流式、无陪护病区,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也是难点部门。新生儿具有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弱等特点,早产儿、低体儿常因使用呼吸机、反复吸痰、各类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因此,针对各种高危因素,我们开展了如下防范措施。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
1.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完善医院感染机构和人员设置
按照三级医院要求,我院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即由业务院长负责、院感科成员及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参加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设立院感科,设主任及数名科室成员;科室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士组成的院感管理小组。各级监控网络职责分明、各负其责。
1.2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
1.2.1 科主任、护士长是院感控制的主要责任人,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及监测项目。如:《新生儿管理制度》、《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入院管理制度》等,并加以实施。科室院感成员每月配合医院院感科对消毒剂、无菌物品、空气、医疗器械、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及奶瓶、奶嘴进行细菌污染的监测,发现不合格则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直至监测合格为止,并向业务院长汇报备案。让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1]
1.2.2科室由专人负责对新进入新生儿科工作的,包括医生、护士、进修生、实习生进行规章制度及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医院院感科每季度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并考核;定期对工勤人员、保洁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及考核。建立院、科两级的规范培训,提高各类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
1.3改善病区环境,加强病区管理,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1.3.1我院2003年新住院楼竣工,新生儿科为层流式病区,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层流设备的维护。科室以内为病区外为走廊的建筑格局,探视家属在外走廊透过玻璃可以直接看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和自己孩子的位置。患儿病情危重或发生病情变化时,家长可换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进入病区,探视孩子、听取医生交代病情。环境的改善,不仅减轻了家长的思念之情,也符合了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
1.3.2病区内以区域化进行管理,分为NICU区、普通患儿区、早产儿恢复区和感染隔离区,其中感染隔离区为独立病房,为负压式病房。病区内合理分配了治疗室、沐浴室和配奶间。一婴一床,每床净使用面积在3M2,床间距在1M,室温恒定在240C~280C之间,湿度为55%~65%。
1.3.3工作人员入室时要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方可进入病区;在治疗车、护理车、暖箱、光疗箱、辐射保暖台及婴儿床,均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在对患儿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均要进行卫生手消毒,做到一婴一消毒;对呼吸机所产生的冷凝水不得随意倒在地上,每机配有专用储水桶并消毒,呼吸机管路做到每周更换;暖箱、光疗箱湿化水每日更换;使用中的暖箱每日清水擦拭,每周更换暖箱并做终末消毒;光疗箱一婴一用一消毒;新生儿用品包括衣服、奶具等均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
1.4严格手卫生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
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病人接触,极易引起院内感染。[2]洗手可以预防医院病原微生物传播给患儿及患儿之间的传播,从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3]我院在入室门口及病区内,设置多个脚踏式洗手装置,洗手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图”,配有抗菌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病区内随处都有随手可用的速干手消毒剂。设施配套到位,洗手、卫生手消毒变得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
1.5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新生儿的皮肤、口腔、脐部、肺部是极易发生感染的部位,频繁的医护操作如血管穿刺、气管插管等,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4]严防液体外渗、皮肤损伤,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每日常规生理盐水口腔护理两次;碘伏脐部消毒每日一次并保持干燥;奶后轻拍背部,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的发生。各类操作均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因此,做好患儿的基础护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1.6合理使用抗生素
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3]。若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则易导致患儿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因此,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中频繁或预防使用抗生素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制定适当的限制使用抗生素的措施是预防医院内发生多重耐药菌和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5]在新生儿科更显得尤为重要。结论
通过以上防范措施,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了,洗手的依从性增强了,因而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也有效的保护了医护人员自身及患儿的医疗安全,降低了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 沈红五,丁敏,顾冬梅,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研究,2009,3,第23卷,第三期中旬版
[2] 吴钟琪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 第四版 103页
[3] 母得志,李熙??,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6月,第27卷,第六期
[4] 邵肖梅,叶??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 第四版 62页
[5] 邵肖梅,版 176页
??瑁,丘小汕第四叶 实用新生儿学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组长:李雪主任;副组长:刘文杰护士长;小组成员:尹春燕、李欣然。 二、院感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本科室有关院感知识的学习、检查......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组长:;陈艳:陈红艳;尹梅 小组成员:马雪兰、李美琴、张帮会、陶静怡.魏霞二、院感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本科室有关院感知识的......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小组成员:二、院感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本科室有关院感知识的学习、检查和监测,并对存在问题,积极查找原因,提出整......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建立《新生儿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整改建议新生儿科病房改建工作已经完成,院感办对病房设置及医务人员工作流程进行了检查考核,针对存在问题制定了可行性措施已下发到科室,并于2月4日对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