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_医院感染护理学答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5:22: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丁丁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医院感染护理学答案”。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传统的护理工作程序是造成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护士操作的规范性、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健康、各种侵入性操作、消毒隔离等问题都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行为

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病室收治的新生儿危重疾病 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监护和治疗。由于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不足和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其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受病原体侵袭,易发生院内感染。

常见所致新生儿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霉菌等。会危害新生儿康复,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1]。因此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和护理,有效的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更好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一、新生儿病室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空气污染

新生儿病室是近年来逐渐被医院重视和分支出来的科室,存在许多建筑布局及功能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新生儿室房间过小、过于密集。新生儿床单元占地面积不足3㎡,陪护探视人员多,病室人流量大,使病毒及细菌在空气中悬浮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监测,空气菌落在733cfu/m3,并有霉菌生长。

1.2医疗用品污染

用于患儿的器械 :听诊器、体温表、小儿喉镜、新生儿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等,会因操作不严密受污染,以致发生医院感染,经监测听诊器、小儿喉镜、氧气湿化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和更换,细菌培养结果均显示为菌落超标。使用时间24小时。

1.3婴儿暖箱污染

早产儿、低体重儿、低体温新生儿、置于暖箱内。由于培养箱内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大了置暖箱中的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对连续使用的暖箱操作窗及圆窗塑料套物体表面细菌培养,菌落超标,有霉菌生长并于水槽、水杯的入口处监测出绿脓杆菌。

1.4非医疗用品的污染

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婴儿床垫、毛巾被、澡具等用品的污染也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于婴儿床垫物体表面监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致婴儿脓疮症皮肤感染的发生。奶瓶、毛巾置消毒柜内做消毒和保存。经监测有细菌超标生长现象。

1.5医护人员手的污染

医护人员手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接触传播的一个重的环节 于婴儿沐浴室护理员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故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做好手卫生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2]。

二、致危险因素的原因

2.1病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新生儿室过于密集

陪护及探视人员流动次数多 会带来更多的细菌污染。加上紧闭门窗、室内空气不流通是造成空气污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2.2医院感染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如对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忽略一些看似细小的环节,往往形成通过医疗用品及手的传播途径。比如:听诊器、手的污染、致病菌可通过这些外源传播。

2.3婴儿暖箱使用后未及时清洁消毒

婴儿暖箱培养完婴儿后,不及时清洁和消毒、经监测水槽排水管、水杯细菌培养出绿脓杆菌。也是导致新生儿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2.4新生儿用品置消毒柜内消毒和保存的误区

消毒柜其温度并不能达到灭菌的要求,监测其内毛巾及消毒柜内壁有大量细菌生长与存在医院感染危害。

三、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目前新生儿医院感染已引起医院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其有关新生儿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用品及非医疗用品、消毒、灭菌隔离 婴儿暖箱及时有效的清洁和消毒、监测和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其管理及护理措施。

3.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强对新生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利于痰液流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粘膜损伤。吸氧时每4小时更换氧气湿化液,鼻腔内有粘液用消毒棉,花轻轻擦去,喂养过程中动作应缓慢避免误吸。

3.9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感染应保持新生儿床垫、毛巾衣物洁净、干燥、无渣屑,每天清洗,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皮肤,褶皱处扑上适量婴儿用品,婴儿用品一婴一用一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4.0脐部护理

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局部干燥。每日检查脐带有无渗血和脓液,涂以75%酒精消毒用无菌辅料覆盖。[3]

四、严格执行

无菌技术操作,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产科技术,预防产科并发症,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外源性感染。

五、加强监测、监督管理机制

监测和监督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每月定期监测手术室、产房、婴儿沐浴室、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空气及物体表面,尤其是加强对婴儿暖箱的细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六、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护理工作关系密切,增强感染控制的意识,严格感使感染率控制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胡小云,邓泉珍,肖伟秋.新生儿病房285例医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3(5):31232.[2] 郑明新,高绪文.医院感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218.[3] 黄雁虹.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08,5(4):1362137.

基层医院放射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基层医院放射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医院内感染是专指患者、工作人员及陪护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而言。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检查科室之一。其特点是人流量大、病员密集、病种复......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一月院感培训: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地方。患者术后一旦发生感染并发症,不但影响预后,甚至危及性命,因此预......

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监控管理类 别 GRGL文件号 2011—GLZD—0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它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

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探析

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探析【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50例新生儿护理资料,作为对照组,针对......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主讲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院内感染高危区,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胎龄越小或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因为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使......

下载丁丁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丁丁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