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诚信作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术与诚信”。
浅析学术造假的原因和对策
引言
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学术造假既败坏了社会风气,又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长此以往,真正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很难竞争过依靠剽窃抄袭、篡改数据的造假者。这无疑会极大地打击那些真正搞科研的人的积极性。而且,学术作假者还会制造出很多不真实的成果。如果有人以他们的成果作为基础进行研究,必然难以成功。这就带来了科研生产力的浪费。一 学术造假的原因
无论古今中外,学术造假的现象一直存在。学术造假的危害虽不像生产商品那样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财产构成直接的损害。但从更深的层次去考虑,学术造假的危害更为严重。那为什么学术造假会在我国如此盛行呢?一些学者认为学术造假的原因有:功利原因(学术造假可轻易获得功名利益)、制度原因(包括学术管理体制行政化、学术评价体制不完善、学术监督制度缺位)和处罚过轻等。从深层次去分析,学术造假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社会道德沦落,诚信缺失。这是学术造假的社会环境。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曾经对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否定,代之以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尚未完善地形成就遭到了“*”严重冲击和扭曲,*结束后,我们还未来得及彻底拨乱反正,重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改革开放就开始了。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如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影响、纷扰着国人,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道德失范状况,损人利己、惟利是图、背信弃义的道德观念严重侵袭人们的灵魂,社会道德沦落,诚信缺失。诚信被视为傻帽,造假视为能耐,于是乎,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学术领域亦非净土,因此,学术造假之风也随之盛行。
第二,在职称评定、业绩考核上,过分重视“学术成果”,是导致学术造假的直接动因。现在社会上一反*时期的轻知识轻学术的做法(这是社会进步,无可厚非),又过分强调个人的学术成果或研究成果,在绝大多数高校和研究机构,甚至一些党政事业单位,把科研成果作为衡量、评价、考核的最重要的硬指标,而考核科研成效最看重的是在什么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而其它方面诸如教学业绩、思想政治表现等都是软性指标。高校如此,尚情有可原,高校毕竟担负着学术科研的重任。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与任务是教书育人,却也纷纷效仿高校做法,提升“学术科研”的地位,在教师提拔重用、职称评定上也特别重视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将学术科研成果提升到与教育教学业绩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实行学术科研成果一票否决制。这就使得许多中小学教师,他们育人育得很好,书也教得很好,态度勤勤恳恳,工作也扎扎实实,本来就是很合格的教师,但由于没有受过做学术的专门训练、或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学术研究、或没有兴趣进行学术研究,少有学术成果,他们在评职称、晋级晋升上往往吃亏;于是,只得赶鸭子上树,舍本逐末,也搞科研、也做学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他们大部分人是做不出成果来的,那么,就只有造假了。
第三,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心理,这是导致学术造假的社会氛围。做学问,搞科研是一项不仅需要才华与灵感,更需要恒心与耐力,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还需要有献身学术、科学的精神,即要有即使一事无成也无怨无悔的心态与准备。由于当今社会,过分地将学术、科研成果与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甚至政治权利直接挂钩,导致人们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动机异化。在整个社会处于急功近利、浮躁的氛围下,难免有人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夸大,进行学术造假以骗取功名,获取利益。
第四,学术管理制度不完善,给学术造假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术管理体制行政化。目前,我国学术体制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行政管理模式,对学术成就评价实行僵化的量化评估,重显示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奖励轻实用,诱导人们着力追求立竿见影而不是有创新的研究;二是学术评价体制不完善。学术评价官本位化、人情化、关系化,甚至出现拉帮结派山头化,使得学术评价失去原本意义,好坏难辩,鱼目混珠,为学术造假洞开方便之门;三是学术监督制度缺位。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学术监督制度及其相应的监督机构,对学术行为实行有效监督,这给学术造假活动留下广阔的空间和宽松的环境。
第五,对学术造假处罚不严厉,造假成本过低,使学术造假者缺乏必要的畏惧感。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对学术造假进行惩罚的法律,对学术造假处罚相对于一般造假而言简直是微不足道。对相关者的惩处也多以批评、教育或者扣发奖金为主,最严厉的莫过于科技部介入调查,最后也仅仅是造假者撤职收场,这无法对学术造假者形成足够的威慑。学术造假成本低,处理轻,获利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二 应对学术造假的对策
学术造假关系到科学的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关系到高校和整个学术界的社会声誉,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和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存亡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直接影响到学术研究乃至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性质及其恶劣,若不及时阻遏,必将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弘扬优良学风,端正学术道德,杜绝学术造假,维护学术尊严,通过各种得力措施有效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对学术造假者严惩不贷,让学术上真正有道德、有良知的人展示自己的身手,重树研究人员的良好道德风尚,建立解决高校学风问题、杜绝学术造假的长效机制,对改善高校科研氛围、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学术尊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学术打假有法可依。对于学术造假人的侵犯著作权等行为,我国《刑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有所规定,但条款中对侵犯著作权,专利权等行为,在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的情况下,赔偿数额较低,处罚力度不够,不利于权利人通过法律途径来追究学术造假人的侵权问题。在追究侵权人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法律规定必须以营利为目的,而学术造假人的有些行为并不是直接以营利为目的,而是间接的获得一些好处,在这些情况下,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具有一定的漏洞,无法规制约学术造假人的侵权行为。因此,应当完善我国的《著作权法》《专利法》中关于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规定,加大惩罚力度,最大限度的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使权利人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任,在权利被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不再纵容学术造假人的侵权行为。
第二,改革高校相关体制机制,净化学术风气。归根溯源,学术造假现象的大量存在,仍然是高校现行体制及学术评价制度本身引起的问题,必须解决高校现行体制和学术评价机制存在的弊端。改革高校职称评聘制度中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势在必行。在职称评聘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科研成果学术评价机制,要改变当前职称评聘中只看论文所发刊物级别、重视数量忽视质量、学术风气浮躁等现象,建立符合学术研究发展规律的科学评价体系。
第三,第三,加强和完善学术评价、监督制度体系建设。一要改革学术管理机制,改变当今只重形式和数量,不重内涵和质量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与国际学术管理体系接轨的科学的、合理的学术质量评价体系。如对一篇论文或论著的评价着重看其被引用的次数和影响因子。二要建立独立的学术评价体系。改变当前学术评价机构行政化,权力地位重于学术的做法,实行专家评议制度。三要建立学术公示制度和异议制度,使造假的学术受到公众的监督,可大大地减少学术造假得逞的几率;建立学术责任制,对放任、或故意造成学术造假的责任人追究责任,这样就可以严格把守学术成果发表、评价、确认关,进一步降低学术造假得逞的几率。四要开展学术批评,坚持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那些凭借社会地位或政治权力捞取学术资本的行为予以批评,确保学术领域的纯净。三 结语
学术打假不仅要靠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打击力度,还要靠学者自身、科研院校等学术界严格自律,以及社会和媒体舆论的监督,使得整个社会形成崇尚创新、学术自由的学术风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Text 6AbstractGame theoryGame theory is the science of strategy and was pioneered by Princeton mathematician John Von Neumann.In the early years the emphasis wa......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学术诚信承诺书,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学术诚信承诺书(共18篇)由网友“wisermoons”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学术诚信承诺书,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篇1:学术诚信承诺书 学术诚信承诺书模板三篇【范......
学术诚信 从我做起众所周知,研究生是国家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未来,肩负着繁荣学术、促进科技发展的历史使命,其学术诚信是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茁壮成长、有所作为的重要保证。然......
谈谈学术诚信文/夏振彬(华中科技大学 430074)作为高校师生,我们都在跟“学术”打交道。学术研究的基础是真实,生命在于诚信——因此,学术诚信应该是我们研究生同学必须关注的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