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集中制的发展与建设_民主集中制建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3:59: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民主集中制的发展与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民主集中制建设”。

中国民主集中制的发展与建设

摘要: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要使民主集中制原则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就必须可行、完整、准确地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正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指导建设党内民主和其他各项事业。

Abstract: democratic centralism is the fundamental organizing principl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mak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 real, it must be poible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 complete, accurate, adhere to concentrate and focus on a democratic basi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democratic, according to democratic centralism correctly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er-party democracy and various other utilities.关键字:民主集中制来源含义原因表现形式 问题 发展完善 Key word: democratic centralismoriginmeaningreasonpattern of manifestationquestiondevelopimprove and perfect

一、民主集中制的来源、原因

1.民主集中制的来源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其中民主是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充分倾听各方面意见,畅所欲言,实行表决制的选举制。集中是指在民主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正确决议,并在执行决议的前提下进行组织活动,而这是辩证统一的。

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的是列宁。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开始提出的为“集中制”。列宁说“要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制”①由此可见开始列宁所指的民主集中制仅指集中制和党内民主制。后期到1905年列宁申明集中制有专制主义的、官僚主义的集中制,而俄国实行的是民主的集中制。1906年俄共四大所通过的党章规定:“党① 列宁 《列宁文集》第11卷 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25页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从而确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地位。

2.中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因

(1)文化传统的影响

早在我国古代时期思想家们就提出了“民本”、“仁爱”、“兼爱”等的一些接近民主思想的主张,过去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历代被君王一人独断统治。朝代不断更迭,唐朝太宗皇帝明白“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对民本思想有所发觉。从而我们可以了解到个人的独断专行不能是国家政权稳定,更不使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构成,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三民主义反映了旧民主主义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也反映出了民权的内容,同样诠释出民主权力的重要性。

(2)理论渊源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时期列宁提出民主集中制作为后期的中国共产党实施的理论。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利,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3.中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将民主集中制确立为党的组织原则和制度。在中共六大将民主集中制正式写入党章,规定“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其他

②支部一样,其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并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三条根本内容:

一是上级和下级党部均由党员选举产生;二是各级党部向党员定期做报告;三是下级党部一定承认服从上级党部的决议。

中共七大在党章第二章“党的组织机构中”中,专门写了一条:“党的组织机构是按民主集中制建设起来的。民主集中制,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③这一概念对民主集中制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中共八大将民主集中制原则分为民主和集中原则两种,又具体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六个基本条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真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会议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中共十二大时提出“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至此。我国民主集中制还在不断发展完善。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力,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讨论环境。”

二、中国民主集中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对其本质含义解读

1.中国民主集中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严密组织结构和纪律严明的组织,其领导核心的作用不能改变尽管在建党初期由于党的中央领导犯了错误,但绝不能因此混论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原则,必须坚持党组织的统一集中领导。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如今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向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转变。正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坚持才是革命与建设的难题一一解决。②

③ 中央纪委 《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论民主集中制》 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4年,第285页王贵秀 《论民主与民主集中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第117页

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一些领导干部犯了民主集中制方面的错误,与制度方面的缺失、漏洞是有一些关系的。在民主集中制度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下大力气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对于违背民主集中制的人加以处罚。

当前,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家长制、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等作风问题,既有思想教育不到位的因素,也有制度的保证作用没有发挥好的原因,以往的一些领带干部犯了制度方面的错误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来制约,就成为制度的盲区。

长期以来,坚持“议行合一”的党委领导体制,受其体制的束缚,没有很好的对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利尤其是对党内民主发展不充分和党内的监督乏力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不仅影响了民主集中制,无视组织纪律,大局观念淡薄,有的在执行上级决策和政策上搞实用主义,脱离实际,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在封建社会中,“官”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极为神圣和尊贵的字眼,官本位思想始终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成为与我国民主集中制要求的“民本为”根本对立的价值取向。作为党的干部,想问题,做事情,做决策必须是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这才是真正应该提倡的。

2.民主集中制的含义解读

我国现行《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一规定确认了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概念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多数人的正确意见作出决定的一种决策方式。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作为民主集中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组织规律对民主集中制这个科学组织形式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将作为我们党内和国家生活中的一个根本组织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来说,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生活的内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防止和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的现象。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中国民主集中制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国家机构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由它产生从属它。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上,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罢免。全国人民代表由省级人大选举产生,不由选民直接选举,就行政机构而言,国务院的主要人选由全国人大选举,并对人大负责。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经全国人大选举产生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全国人大制约着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而后者无权对前者进行制约。

在人民代表大会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

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贯彻执行。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积极向其他国家学习其经验,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人民代表大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就是因为这一制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能够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及时的进行改革和完善。努力探索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各种新体制和新形式。

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的追求,在当代中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一方面,保障实现和扩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只有权利与自由得到保障,蕴藏于人民群众中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国家权力要相对集中,因为只有权力集中,才能统筹兼顾,实现发展。

三、民主集中制的发展与完善

1.对策

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常抓不懈,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反对把民主和集中对立起来的官僚主义和无政府的两种主要错误倾向。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先生指出,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各种组织所实行的组织原则,不管有多少具体形式和名目,也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概括起来都不外乎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多数服从少数为

④基础的专制集中或者官僚集中制;一是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

第一,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始终是民主集中制问题上坚决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从历史上来看,官僚主义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是专制制度的产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受封建遗毒的影响,官僚主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不能马上消除。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同官僚主义做了不懈的斗争,对官僚主义也有过许多详细的阐释。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官僚主义的表现、根源以及克服官僚主义的对策。官僚主义有诸多危害,且对民主集中制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坚决地加以抵制。同时,还必须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剖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与之进行斗争。所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首要任务就是反对官僚主义,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果不彻底消灭官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就不能真正实现。消除官僚主义,我们首先应该从思想教育入手,提高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对官僚主义及其危害性的认识,从思想上消灭官僚主义,树立正确的制度观念,并且建立健全各项法规,确保人民能够充分有效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因此,我们要同各种官僚主义现象作斗争。其实,反对官僚主义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努力建设民主集中制的过程。第二,反对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一词来自古希腊,本意是无领导、无政权,是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根本对立的。现代意义上的无政府主义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其基本理论是反对一切国家和权威,主张建立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的社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其表现形态为:反对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离开集中谈民主,离开纪律讲自由,离开义务讲权利、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而且目无组织和纪律。无政府主义还主张放弃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认为这是把集中凌驾于民主之上,把民主的实现看成是为所欲为的个人行为。除了个人意愿之④ 王贵秀《论民主与民主集中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第106页

外,不需要接受任何领导,也没有任何需要服从的权威。实质上,这些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很大谬误,无政府主义对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危害极大,它的存在以至泛滥,必然影响民主集中制的健康发展。因为它抹杀了民主集中制和官僚集中制的本质区别,从而主张废除一切集中和权威。否定党的领导,这样容易使党的事业陷入无序状态。所以,当前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无政府主义,这样才能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是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在集中指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民主,与无政府主义所宣扬的极端民主化是不相容的。

2.新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新进展和经验总结

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制度的民主集中制,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党的“集中统一”,维护党的团结,并增强党的凝聚力。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允许自成系统,各行其是,更不允许搞地方保护主义。无论各级党组织或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遵守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性,尤其是在当前执政条件下,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最大限度的调动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又要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来行动,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

我们党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坚持党对民主的集中统一领导,还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的纪律,反对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倾向,因为没有一定的纪律约束,任何民主措施都无法实行。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通过深入学习、准确把握精神,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责任意识。

发展党内民主要在民主集中制的框架内进行,不能越过民主集中制的界限,更不能否定、放弃或取消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领导制度和政治原则的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点、构建基础和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依托。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因而其政治架构、组织原则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构建的。这是党始终维护长期执政的领导地位的制度基础,也是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重要源泉。

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推进党内民主,还是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需要。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发展党内民主以及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总论: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离开了民主讲集中,集中就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会导致集权主义和专制主义,离开了集中讲民主,民主就失去了正确的指导,就会导致分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民主集中制是合理的制度,就在与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能够克服专制主义的不合理性,又能克服无政府主义的片面性,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才能真正促进中国建设向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列宁:《列宁文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许耀桐:《民主集中制的认识与发展》《新视野》期刊,2010年第4期

应克复:《“民主集中制”的由来与演变》《炎黄春秋》期刊,2012年第10期

王贵秀:《论民主与民主集中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思想汇报:民主集中制建设

敬爱的党组织:在第五次党课上,韩老师跟我们详细讲述了有关民主集中制的思想理论。其中“民主”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创造性的充分发挥,“集中”是全党意......

浅谈中国发展与家乡建设

从家乡发展看中国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也不断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现就从我的家乡近几十年的发展角度来谈谈......

民主集中制在中国的认识与发展过程

民主集中制在中国的认识与发展过程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贯彻实行的组织原则和制度。民主集中制由列宁和他所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创用。它从苏联传入中国......

中国城镇化建设与绿色建材发展高峰论坛

中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现状与未来 绿色建材标准化解析 绿色建材与节能减排如何发展和落实城镇化建设绿色建材应用与实施 城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城镇化建设需求与发展绿色建材与......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近年来,科左后旗委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努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

下载中国民主集中制的发展与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民主集中制的发展与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