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强化自律意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强化自律意识
一个和谐社会要稳定有序地发展,需要好几个行为底线,最高的底线是道德,最低的底线是法律,再低就是违法犯罪行为了。搞好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要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最根本的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宗旨意识;最关键的是建规立制,加大监督力度。本文就领导干部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自律意识,强化宗旨意识方面作粗浅探析。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过好人生“五关”
“廉”还是“贪”,仅一念之差。“广”种德政“兼”施博爱(指爱国、爱民、爱家)始为“廉”,“今”天孔方日日想“贝”(泛指金钱、美女、宝物)才成“贪”。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带头践行“三个代表”,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法规两道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性修养,过好人生“五关”。
(一)拒腐防贪金钱关
“奢糜之风可以亡国,贪官污吏可以亡党”。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最关键的是如何面对金钱的诱惑。李真的堕落就告诫我们:“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人一旦有了贪财的歹念,就仿佛失去了一切羁绊。金钱没有牙齿,却能吞噬人的灵魂。拿破仑有句名言:从伟人到滑稽小丑只有一步之遥。一个人如果利令智昏,私欲膨胀,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金钱世界里,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偏离和扭曲,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坠入罪恶的深渊。每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抵制“私欲”膨胀,摒弃“利欲”攀比,战胜“物欲”诱惑,把廉洁从政视为“仁者之德,为官之宝,从政之本”,克己奉公,持正守白,拒腐防变,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二)、淡泊宁静名位关
名位思想是封建“官本位”等级观念在人们思想、观念、方法 的具体反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为了名声和官位,有少数人不是通过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做工作去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而是采取骗取荣誉,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或跑官要官等不正当的手段,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官本位”意识的俘虏。为官者一旦为名利、地位、私情所累,怎么会在勤政、务实、高效的快车道上疾步如飞?诚如一位哲学家所言,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在天上翱翔。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每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谆谆教导,视名位如浮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从容面对人生的荣辱兴衰,摆正名位与勤政为民的关系,在“官”与“民”的问题上确立正确的名位观。
(三)、至高利益权力关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也是以德从政的实质。过好权力关,是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立身之本。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使堕落和道德沦丧的一切原因中,权力是最永恒、最活跃的”。“物极必反”,如果我们忘记党的宗旨,忘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至高无上利益,恋权如痴,嗜权如命,玩权如魔,疯狂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最终将成为群众唾弃的历史罪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为己任,常思百姓疾苦,常怀为民之心,常谋富民之策,常兴富民之举,把权力用在维护群众利益上,落实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中,始终做到:用好“人权”,破除“官本位”;用好“财权”,决不以权谋私;用好“事权”,杜绝“吃、拿、卡、要”,把为官的根基深扎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恪守:“用权不滥,理财不贪,见色不迷”的人生观,象牛玉儒一样,做到心系群众,甘当“孺子牛”,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四).抵御诱惑美色关
金钱和女色是攀上权力之巅的“高速电梯”。世界之精彩必定带来诱惑之繁多,现实生活中,用美女做“香饵”的“钓钩”随处可见。然而,“香饵”钓人,只“钓”贪色者。在诱惑繁多的缤纷生活中,如果不自警、自重、自励、自省,那么,随着权力与地位的上升,色欲就会带着魔鬼般的诱惑,冲破有些领导干部的心理防线,让有些领导干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掉入“玫瑰陷阱”。心灵被蛀蚀了,人就会腐化变质。
每位领导干部都要从一个个发人深思的警示中悟出真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顶得住歪理,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珍名节,重形象,讲分寸,不轻浮,不流俗,始终慎微、慎始、慎欲,自觉抵御美女的诱惑和腐蚀,严加管束自己的欲望,净化心灵,不奢侈、不越轨、不堕落。
(五).一身正气人情关
人情关掺杂着个人的亲情、友情、乡情和私情。人情关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在人际交往中起“润滑”和“催化”作用,另方面也会伤害自己和他人。人情风盛行,必使昂扬锐气下挫,歪风邪气上升,其结果是败坏民风、党风,甚至带来亡国之祸。“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共产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心中不仅要装着自己的家人,亲人,朋友,更要装着祖国和人民,装着党的事业,所以更要弘扬正气,鞭挞邪恶,正确处理感情与工作、亲情与公情,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摒弃重关系、讲人情,不讲原则的传统陋习,淡化办事中的“人情”因素,增强党纪、法制观念,对亲属和部下要正确引导,对亲属追求的不适当的享受要严肃批评,对亲属不合理的干涉要坚决说“不”,对亲属借助自己的权力影响谋取私利要坚决制止,对不正确的枕边风、耳边风、桌边风要毫不留情地批评。
要过好“五关”,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刀枪”不入之躯,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提高修养;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清正廉洁,强化自律意识。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内在修养
(一)、从书本取经
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通过学习,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总开关”,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人生追求,支配着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动力之源,是领导干部经受住各种考验的重要保证,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回答好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为什么”的重大问题,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于党和人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通过忠诚地履行职责,坚定不移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于实践求证
实践出真知,必须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在实践中塑造“可亲、可信、可敬”新形象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在实践工作中,注重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通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返复来提高认识水平。
(三)、向群众拜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他们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提高各项工作的本领。我们应该认识到,民意、民声、民心就是一本教科书。因此,应当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及时了解群众对我们各项工作的反映,依靠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和新鲜经验,集思广益,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联系群众
(一)、发扬扎实严谨的作风
要坚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高度统一起来,认真对待工作 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党章、法律和各项规定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二)、密切联系群众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紧密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宽领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自律意识
(一)、崇尚俭朴,清正廉洁
应当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作为座右铭,时刻检点自己,慎独慎微,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无私奉献,淡泊名利。
(二)、实践“四自”,强化自律
对领导干部的约束,一方面要靠外部监督,但更要靠内在的主观约束和自我监督。从内外因的作用上,后一种约束和监督更为重要。俗话说得好: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领导干部如果真正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就能在思想上设防、在生活上寡欲、在行动上慎独;就能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无区别。
总之,领导干部一头担着党的重托,一头担着人民的期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搞一次特殊,就会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俗话说:“上贪则下脏,上廉则下洁,上行则下效”。每位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加强学习,心系群众,淡泊名利,勤政廉政;一定要以清醒的心智、恬淡的心态,加强党性修养,过好人生的“五关”,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常言到:“一失足成千古恨!”从“公仆”到“罪犯”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执法工作的许多环节看起来不起眼,很琐碎,就是在这些具体的工作中,能够检验执法程序......
强化自律意识全心服务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没有规划好的人生》的心得体会近日,学校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没有规划好的人生》,片子中的王凤玲曾经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
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作风和行业作风的根本好转,推动全局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年初以来,县交通运输局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
大学生村官应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大学生村官应不断提高廉洁自律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一是要找准工作目标。大学生村官去农村,不是去争权夺利,不是去镀金添彩。而是......
自爱自重自觉接受四个考验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正面临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