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昆虫对人类文化_昆虫文化与欣赏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4:34: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观赏昆虫对人类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昆虫文化与欣赏”。

观赏昆虫与人类文化

摘 要:本文是我对昆虫学这门课程的所学及相关资料的览括,希望通过我的疏略研究 能对昆虫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扩充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对自己本学期所获得认知做一个较为详细的小结。全文主要围绕昆虫资源的特征及其利用价值,观赏昆虫与人类文化等内容,向我们展示了昆虫学在人类科学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对昆虫学的前景作了宏观的展望。

关键词:观赏昆虫、观赏昆虫学、感想、昆虫资源、采集昆虫

在我国,对于昆虫的研究及观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了蓄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似乎对这些小虫有着特别的偏爱,吟诗作画常以昆虫为对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人们以虫寄情,以情赏虫,充分展现了中华氏族特有的浪漫与博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虫文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观赏昆虫这一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民间观赏昆虫的经验总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写成本文,目的是使大家对观赏昆虫有个基本了解,并通过观赏昆虫的活动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奇妙。

一、昆虫及观赏昆虫的定义

(一)什么是昆虫

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那些很微小的小动物都可以叫做昆虫。其实在没有上这门课之前,我对这个问题也是模棱两可,那么究竟什么是昆虫呢?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的特殊位置。它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湖南观赏昆虫据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共统计88种,隶属于11个目。它首先具有节肢动物的特征。它们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的体节组成的,外面是含有几丁质的外骨胳,一些体节上长有成对的分节附肢,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神经索组成,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体腔血腔合二为一。除了这些特点外,昆虫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包括一对触角、三对口器附肢及单、复眼等;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三对足,多数还有两对翅;腹部是生殖中心,生殖系统及大部分内脏包含于腹中。昆虫的另

一个特点是:它从卵发育成性成熟的昆虫,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变态。只有具备以上特点的才是昆虫。

观赏昆虫是指能够美化人们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并且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昆虫。包括那些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形态奇特、鸣声动听、好斗成性或会发萤光的各种昆虫。如蝶类、鸣虫类及某些色彩形态美丽的甲虫。观赏昆虫是“资源昆虫”中的一类。

二、观赏昆虫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可谓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地理和历史学家陈正祥认为,中国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西北农业大学邹德秀教授认为,中国农业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沉积,丰富的内涵和辉煌的成就,是一块值得开垦的处女地。害虫防治与益虫利用是农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国昆虫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如治蝗文化与蚕桑文化便是典型例子。昆虫文化源于人类与昆虫共存的活动中。

昆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数冤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三分之二,按分布几乎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查历史已有三亿年之久;而人类的出现仅仅有300万年。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一处处都有昆虫涉牵。据统计中国虫旁之字达300多个,以虫旁为姓者40多个,以虫为地名者30乡个,昆虫诗歌2000多篇,与昆虫有关的民间节日40多个„„。中国昆虫文化的成就在国际上无以伦比。

然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提倡知识分子的学问应该是经邦济世,总与政治相连,或更直接的说以做官为题;其他的一切均视为“雕虫小技”。杨雄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韩愈诗云:“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这种偏见一直影响到今天,致使中国昆虫文化这一璀璨的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总结,加之东方文字的使用范围所限,中国昆虫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最早将中国昆虫文化史料集中在一起的是唐代的欧阳沟。他在公元641年所编纂的《艺文类聚》中收集了有关蝉、蝇、蚁、萤、叩头虫、蛾、蜂、蟋、尺镬、蚁、蝗及蝗的诗、赋、赞等。历代诗集、书集、史集中不乏昆虫之吟,这些邹树

文(1981年)的《中国昆虫学史》中找到。中国学者真正开始文化昆虫学研究则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杨集昆在1984-1988年陆续发表了虫与中国十二生肖动物中鼠、牛、虎、兔、龙的趣闻;1987年周尧发表了《昆虫与中国文化》一文;莫容、王林瑶1993年主编的《蝴蝶—识别、浦捉、欣赏及其他》一书中涉及蝶类的诗、画、工艺品及邮品这些均为人们对中国文化昆虫学的了解做出了贡献。

三、观赏昆虫的分类

(一)什么是昆虫分类

昆虫分类就是通过对各种昆虫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再根据其共性和特性,将昆虫进行科学的划分。昆虫分类还包括研究昆虫物种的起源、各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的过程和趋势,整个昆虫区系的形成、发展和演替等。通过昆虫分类使我们对昆虫世界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它们作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所有的昆虫均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二)昆虫分目一览表

昆虫分类学者根据昆虫的外部形态如翅的有无及特征、口器的结构、触角形状、足跗节等,并结合昆虫的生物学习性将昆虫进行了分目。最早是博物学家林奈(1758年)将昆虫分为7个目,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昆虫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越来越合理。

目前,多数学者赞成将昆虫纲分为34个目,它们是: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蜉蝣目、蜻蜓目、螳螂目、缺翅目、帻翅目、竹节虫目、直翅目、纺足目、重舌目、革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啮虫目、食毛目、虱目、、鞘翅目、脉翅目、长翅目、毛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三)主要观赏昆虫目的简介

在这里简单介绍两个目:蜻蜓目和螳螂目 1.蜻蜓目

蜻蜓目包括蜻蜓和豆娘,一般体中到大型,小型的较少。色彩丰富,红、黄、蓝、绿、灰各种不同的色彩均可见到,有些还有金属光泽。它们的外形象一架架小巧轻便的飞机。头部一般较大且十分灵活。触角细小,刚毛状,分为节。

复眼极发达,约占头部体积的一半以上,据统计蜻蜓的一只复眼由个小眼组成的,如此众多的小眼组成的复眼再配以转动自如的头,使蜻蜒的视觉非常敏锐,视野十分开阔,除了大大的复眼外,还有个小型的单眼,单眼可以使蜻蜓感受到光度变化和光源方向。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具发达的上。蜻蜓胸部构造很有特点,前胸小,可活动,而中、后胸愈合在一起,向后倾斜。足细弱,不适宜行走,但适于攀附,当它飞翔时,足盘折在口器下方,辅助捕食。两对膜质的翅膀狭而长,翅脉网状,形成许多小翅室,这种结构使蜻蜓的翅坚韧而又轻便。翅前缘常有翅痣,是蜻蜓目的显著特点之一。腹部又细又长,圆筒形或扁形,起着平衡驱体和转向作用。

蜻蜓是出色的飞行能手,能长时间在空中飞翔,飞行速度很快,而且还能在空中作短暂停留。豆娘飞翔能力较弱。成虫和稚虫都是肉食性,成虫捕食蚊类、小形蛾类、叶蝉等,是重要的益虫,稚虫生活在水中,又称为水虿。在小河边我们常常见到蜻蜓点水的现象,其实那是雌虫在产卵。雌虫将卵产于水中或水生植物组织内,稚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常栖息于砂粒间或泥水中,它可没有蜻蜓成虫那样美丽的色彩,而呈褐色或暗褐色,很难想象蜻蜓小时候竟会是这般模样。头部也有一对复眼和一对细小的触角,它的口器构造十分特殊,下唇亚颏很长,两者连接处成一关节,构成可曲可张的脸盖,平时折在头下,它能快速伸出捕捉食物,特别爱吃蜉蝣及蚊类的幼虫,亦能取食小鱼和蝌蚪。水气管鳃,这是它适应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水虿要经过12-15次蜕皮,历经1-2年才能变为能飞的蜻蜒。蜻蜒目全世界均有分布,热带地区种类较多,已知约有5000种,隶属于500属,我国已记载的约有300多种。这一目又可分为三个亚目14个科。2.螳螂目

提起螳螂,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它们的一对前足总是高举在胸前,好像在赤诚地祈祷着什么。有一句著名的成语叫做“螳臂挡车,自不量力”,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出逃,路遇一螳螂,昂首奋臂,阻挡着庄公的车轮,庄公问驾车人是什么动物,驾车人说“这是个自不量力的螳螂。”从此“螳臂挡车,自不量力”这句成语就流传了下来。螳螂有着十分修长的身材,身披翠绿色的纱衣,这身绿色的衣裳对螳螂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它在草上或树叶上停留时不易被猎物和天敌发现。相应地,常在树干上生活的种类,体色一般为褐色。螳螂的头是三

角形的,上宽下窄,一个小的为单眼,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位于头的上部两侧。列成三角形。触角线状。口器咀嚼式,发达,坚强有力。头部非常灵活,转动自如。前胸极长,略扁平。前足发达,腿节和胫节下方具强刺,适于捕捉。中后足细长。常把身体支得很高,并能使身躯迅速前后移动,便于捕捉猎物。前翅薄革质,后翅扇状,不用时折叠于前翅之下,当捕捉猎物时,螳螂将双翅张开,竖立在背上,同时捕捉足高高举起,头部左右摆动,并发出一种声,这时猎物被吓得不知所措,于是螳螂乘机猛扑过去,捉住对手。螳螂只对活的猎物有兴趣,从不问津死虫子,它们的复眼与颈膜上数百根能及时传递神经脉冲的弹性纤毛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跟踪瞄准系统,这套系统有很高的工作效率,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猎物的大小、运动方向和路线,从猎物的定位到捕获只需几秒钟就可完成,其速度之快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叹。螳螂的婚配也很特殊,夏末秋初是它们交配的时节,我们常常能看到雌螳螂与雄螳螂交欢后,竟毫不顾夫妻之情,凶残地将丈夫咬死并吃掉。为什么雌螳螂竟如此无情无义呢?原来这是出于雌螳螂营养上的需要雌虫在繁殖季节里,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光靠捕捉一些小昆虫远远满足不了它的需要,它至少还要吃掉一只雄螳螂那么多的蛋白质。交尾完成后,约在月底雌螳螂开始产卵了,卵多产在树枝上或粗的草茎上,产卵时,从尾部排出质地疏松的流体泡沫,卵裹在其中,泡沫过一段时间后即凝固成半椭圆形的灰色硬厘米,宽约块,长约几厘米,表面有横皱纹,内部用薄膜隔成许多小格,每个小格内约有粒卵。螳螂的卵又称桑螵蛸,可作药用,性味甘平无毒,能益精、补肾,能治虚损、阳萎、梦寐失精、小便不通等病症。桑螵蛸的卵一般要到翌年五六月份才能孵化,螳螂属于渐变态昆虫,其整个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刚孵化出的小螳螂身体柔弱,经几小时活动后,身体慢慢结实了,就开始过独立的捕猎生活了,经过几次蜕皮,就变成了成虫。成虫能捕食蜂、蝶、蛾、蝗虫、螽斯、蝉等昆虫,对人类来讲是一种有益的昆虫。

四、如何观赏及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如何观赏

昆虫的观赏有两个层次,视其美形、闻其鸣声、观其猛斗属初级的“观”,知其历史、晓其本性方能称“赏”。

(二)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观赏昆虫中最美莫过于蝴蝶,如若将蝴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集中网养在适宜其生长、繁殖的旅游景区的某一区域,即建成一个个活生生的“蝴蝶园”,比如英国西南部的布克法斯特雷的“蝴蝶乐园”;台湾的“蝴蝶谷”;云南昆明的“斯美蝴蝶博物馆”;海南三亚市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蝴蝶谷”,这些都是成功的典范。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到成虫艳丽的外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舞姿,以及蝶类从幼虫到成虫的生活史。其他观赏昆虫,如大蚕蛾、虎甲、瓢虫、独角仙等,均可开发利用。

发光昆虫利用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就有“萤光捕鱼”、“车胤聚萤夜读”的记载;西印度群岛土著人赤脚在丛林小径中行走时,把萤缚在足趾上照路;墨西哥少女将萤火虫装进小丝袋,系在头发或衣服上,成为绝妙的天然饰物„„。如果在旅游区内开避一个能适应萤火虫生长、繁殖的区域,加以保护或放养,在适逢其发生,繁殖的季节对游客开放,则可使游客欣赏到白天无法欣赏到的另一番独特景观。台湾开发的“虎山溪观萤”,日本每年6月上旬举办的“萤火虫祭”,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可在宾馆、舞厅等娱乐场所,集萤火虫于特制的玻璃瓶中,当娱乐达到高潮时,突然断电,释放萤火虫,萤光闪闪,似流线舞动,另是一番景象。

中国人对昆虫鸣声的注意和欣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仅仅是欣赏各种野外昆虫优美动听的鸣声。从唐朝开始,人们则将鸣虫作为宠物蓄养在各种笼器内,以便随时随地聆听这一独特的音乐。在蓄养鸣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几种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好斗,从此斗蟋便成了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如果将这些善鸣、好斗昆虫,集中饲养,适时对外开放,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倾听这一独特的虫国乐章或观看斗蟋的激烈场面,将是又一奇妙享受。

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神话到传说,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从娱乐到破案,从邮票到服装,从塔碑到航天„„几乎无处不有昆虫的身影,无处不渗透着与之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建一处昆虫馆,聚昆虫趣味、知识于一室,将会拓宽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观赏昆虫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观赏昆虫还有益于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昆虫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资源昆虫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群众对观赏昆虫资源尚缺乏一定知识,对昆虫的乱捕滥杀或以商业经销标本为目的大最捕采屡有发生,造成观赏昆虫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在观赏昆虫活动中,应有正确的娱乐观;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观赏资源昆虫,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使观赏昆虫这类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结语

本文就我对昆虫的初步了解,简单的介绍了一些关于昆虫和观赏昆虫的知识,希望借此能够增长一下对观赏昆虫的认识。学了这门课,收获很多,可不仅仅是弄清了一个区别而已。我国的观赏昆虫资源丰富,应在做好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加以利用,并在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加以保护,以保证观赏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观赏昆虫论文——萤火虫

萤火虫的简介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根据专家统计,我国大约有150种的萤火虫。体型一般为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

观赏昆虫心得体会(热门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收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怎样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这是我们一起探讨的话题。以下是一些关于情感心......

观赏昆虫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或展开思考,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

观赏昆虫心得体会(优质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的理解和感悟的表达。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段落式的结构,将同一主题的内容进行分段展开,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这里有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

昆虫与人类感想

昆虫与人类感想在选课的时候,舍友向我们推荐了他上一次选的一门课昆虫与人类。其实刚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我是有点反感的,因为一想到那毛茸茸的虫子就觉得恶心。但他们都说,这门课......

下载观赏昆虫对人类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赏昆虫对人类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