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蒙学发展_宋元时期的蒙学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4:31: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宋元时期蒙学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宋元时期的蒙学”。

宋元蒙学教育的发展

宋元时期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蒙学思想广为流传。涌现许多像朱熹、张载那样的蒙学教育家。他们或编订蒙学教材或开馆讲学,推动宋代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六朝隋唐的发展,宋代蒙学教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达到了完善化、正规化、制度化的地步。

宋代统治者结束了唐末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统一了天下。因此,在统治策略上有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的重“武功”,改为重“文治”,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在这个基调的影响下,蒙学教育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总得说来,宋代的蒙学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涌现了一大批蒙学教育家。宋元蒙学的繁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蒙学教育机构发展

宋代的蒙学教育机构有官学和私学之分,其中政府办的蒙学又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设在宫廷内的宗学。这是一种专为王室子弟设立的学校,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宋初,“凡诸王属尊者,立小学于其宫。其子孙,自八岁至十四岁皆入学,日诵二十字”。“建内小学,置教授二员,选宗子就学。”二是国子监小学。神宗熙宁四年设国子监小学。元丰五年又在国子监“置职事、教谕二人,掌训导及考校责罚”崇宁兴学期间国子监小学得到加大发展,“小学生近千人,分十斋以处之”。南宋绍兴年间恢复了太学的同时,恢复国子监小学。三是地方州县小学。据《资治通鉴》记载,宋徽宗时期第一次大规模设立州县小学,在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运动中,下令“天下州县并置学,县置小学”。而在此之前,两湖地区如浦江、湖州、海盐等地早在仁宗中期就已经设立了官办州县小学。这说明宋代对州县小学是非常重视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州县小学,朝廷对小学的入学条件、学规、学习内容及教师的选配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在私学方面,承担私学初级形态任务的学校在种类上和数量上的大量涌现。从种类上看出现了诸如社学、义学、义塾、小学、冬学、乡校、家塾、私塾等称谓不一,但性质相同的学校。它们承担的,基本上都是蒙养阶段的教育任务。称谓之所以不同,正说明这类性质的学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广泛的存在。如宋代“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呕等等。从数量上看,这类私学设置是相当普遍的。上面的引文,说明了宋代的情况;而宋以后,元明清诸朝,蒙养阶段的私学数量尤为众多。

(二)蒙学教育内容和教材的兴盛

1、宋元蒙学教育的内容广泛(1)注重蒙养教育

《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即在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圣人之道”的教育。运用“

三、百、千”进行识字为主、兼以德行的基础文化知识学习。

《三字经》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宋末元初的大学者王应麟。它全用三言,全书1248字(今通行本),基本上由六个部分组成。先讲“教”与“学”,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其次是关于封建伦常的内容。再是讲四时、五行、六谷、六畜名物的,如“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等。接着介绍小学、四书、六经等基本知识。然后是陈述历史。最后讲一些历史人物发愤读书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等。《三字经》的内容相当通俗,适合于儿童朗读背诵。《三字经》的句法也变化灵活,包容了文言的许多基本句式,因此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极好教材。《三字经》的语言及特色,使之家喻户晓,流传久远,影响遍及海内外。

《百家姓》也是与《三字经》《千字文》齐名的启蒙读物,编于北宋时期,作者佚名。全书虽仅四百多字,但把没有意义的姓氏连贯起来,且儿童读起来不觉得枯燥乏味,其功劳不能不归结于句句押韵、和谐流畅、易学易记的四言体的语言特点。宋元明清几代都用作蒙学识字教材,并且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达到家喻户晓程度,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背得几句。除在汉民族里流行,还有《蒙古字母百家姓》、《女真字母百家姓》流行于兄弟民族之间。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行的蒙学教材“

三、百、千”中成书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作者为南朝梁时周兴嗣。《千字文》用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以四字韵语联缀成文。它的每句话都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全文涉及宇宙、自然、社会、历史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并非简单地文字堆砌。《千字文》一编出来,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盛行不衰。不但用做蒙学识字教材,而且受到社会欢迎,可说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千字文》在我国的传播,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用之于日常生活的程度。

宋元以降,这三本蒙学教材在分别流传过程中,逐渐走向合作配套,成了蒙学通用的识字系列教材。于是有了“

三、百、千”的称呼。“

三、百、千”能够合作配套,是因为它们都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优秀教材,而且各有特点,能够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达到蒙学集中识字阶段的任务。(2)注重修身教育

宋代理学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注重修身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在青少年时期,主要使用《童蒙训》(又名《吕氏童蒙训》)《童蒙须知》《教子斋规》等课本进行。(3)注重诗文训练

诗文训练,主要指宋元间的阅读训练。蒙学教育阶段,开始只作“点读”,即所谓“点书”:首在点出句读,其次点拨读书法。(4)注重继承和发扬作文训练和习字训练

启蒙的时候,一方面读“

三、百、千”,另一方面学习炼词、炼句、学属对、叶韵。宋代学书之风仍很盛行,“苏、黄、米、蔡”闻名于世。

2、教学程式较稳定。学塾中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以及作文三方面的教学,是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作基础准备。而每一方面的教学,又都建立了一定的次序。如读书,首先进行集中识字。待儿童熟记千余字后,进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四书”。这阶段儿童主要用力在跟读、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书,着重阐述书中的封建政治思想和伦理原则。习字的次序,则是先由教师把着手写,而后描红,再进入临帖书写。作文之先,必练习作对。学塾中实行个别指导,教学进度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异。一般说,都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铺垫基础。教学中尤重视温故,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导学生复习旧课和新课。

3、教材发展。教材繁荣首先表现在:一:蒙学教材大量涌现,数量众多。传统蒙学读物大约有2000种,其中宋元明清四朝约占90%。就现存的来说,它所占的比例就更大。详见书本P137。表现之二:蒙学教材体裁日益多样化,在教学内容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分类专写的教材也越来越多。有综合性的蒙学教材、传授伦理道德的教材、介绍历史知识的教材、介绍属对的教材、诗歌诵读教材、有关识字的教材还有有关介绍名物知识和科技的蒙学教材。具体见书本P137——139。

(三)蒙学教育大家 宋元时期十分重视蒙学的发展,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蒙学教育家,他们提出了大量的蒙学教育观点、方式和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两位对宋代蒙学教育影响比较深远的蒙学教育家。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晚号晦翁,姿源(今江西姿源县)人。著述浩富,主要有《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是南宋时期最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朱熹主张教育要注重德行,把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尤其重视小学教育,认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朱熹亲自编写了《小学》、《训蒙诗》,修订了《童蒙须知》、《童蒙规约》,作为小学教材或儿童补充读物。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家在凤翔郡都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他重视童蒙的教养,认为“蒙以养正”是“教人者功也”。对童蒙进行教养,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从婴孩做起,注意儿童心理,依据行为标准对儿童进行教育;而且还要注意日常行为训练,形成生活习惯。要先教学生立志,激发求知欲,然后教师再抓住时机施教,就会收到点滴入土的效果。知人善教。主张教师首先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知道从何处入手最适宜;其次还必须了解教学内容的难易,了解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了解学生素质的优劣,做到因材施教。在治学方法方面,张载有许多论述,内容丰富。如: 学贵坚勇、学须有疑、精思力行等,对当时以及现代都有积极意义,这些观点都见于《张子全书》中。正是由于这些教育家先进的理念的影响和推广,是使得宋元时期的蒙学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社会背景 经济发展,工商业空前繁荣 城市迅速扩大,导致市民阶层的兴起 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文人地位高尚 宋元时期音乐文化特征 南北音乐体系正是形成,有着各自不同风格 ......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一、宋代的工艺美术:12、另外染织工艺中的缂丝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铜镜、漆器也各有特色。1】陶瓷工艺: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陶瓷兴盛的主......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

宋元时期的世界第一大港为何退出世界舞台?

宋元时期的世界第一大港为何退出世界舞台?在大航海时代,当西方的冒险家们充满激情地探寻一片又一片土地、搜刮一块又一块黄金时,人们都以为中国就像与世隔绝的沉睡雄狮,在世界舞......

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

下载宋元时期蒙学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宋元时期蒙学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