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教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三)教学案
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三)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对于本节课内容课标要求: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学习内容: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研究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同时,《课标》将“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并初步学会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公理
2、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三角形全等证明的书写格式 评价设计:
1、通过创设情境,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2、通过三角形全等应用,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学习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指出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并说明通过怎样的变换能使它们完全重合:
图(1)中:△ABD≌△ACE,AB与AC是对应边; 图(2)中:△ABC≌△AED,AD与AC是对应边.
二、新课 创设情境
(1)全等三角形具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那么,怎样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也就是说,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能全等?是否需要已知“三条边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现在我们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研究下面的问题:
如图2,AC、BD相交于O,AO、BO、CO、DO的长度如图所标,△ABO和△CDO是否能完全重合呢?
不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
AO=CO,∠AOB= ∠COD,BO=DO.
如果把△OAB绕着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OA=OC,所以可以使OA与OC重合;又因为∠AOB =∠COD,OB=OD,所以点B与点D重合.这样△ABO与△CDO就完全重合.
(附注:此外,还可以图1(1)中的△ACE绕着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CAB的度数,也将与△ABD重合.图1(2)中的△ABC绕着点A旋转,使AB与AE重合,再把△ADE沿着AE(AB)翻折180°.两个三角形也可重合)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需要三条边对应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而且,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引起我们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
(1)读句画图:①画∠DAE=45°,②在AD、AE上分别取 B、C,使 AB=3.1cm,AC=2.8cm.③连结BC,得△ABC.④按上述画法再画一个△A'B'C'.(2)把△A'B'C'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A'B'C'与△ABC是否能够 2 完全重合? 3.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三角形全等判定Ⅰ的应用 1.填空:
(1)如图3,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还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2)如图4,已知AB=AC,AD=AE,∠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ACE,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2.例题
例1 已知: AD∥BC,AD= CB(图3).求证:△ADC≌△CBA.
问题:如果把图3中的△ADC沿着CA方向平移到△ADF的位置(如图5),那么要证明△ADF≌ △CEB,除了AD∥BC、AD=CB的条件外,还需要一个什么条件(AF= CE或AE =CF)?怎样证明呢?
例2 已知:AB=AC、AD=AE、∠1=∠2(图4).求证:△ABD≌△ACE. 小结:
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 3.证明的书写格式:
(1)通过证明,先把题设中的间接条件转化成为可以直接用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再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具备按边角边的顺序写出可以直接用于判定全等的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3)最后写出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作业:
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 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AF=CE,BE∥DF,BE=DF.求证:△ABE≌△CDF.
教后分析:
1.从本节课开始,学生要逐步学习几何命题的证明,正式进入逻辑推理的系统训练阶段,也是学生学习推理的入门阶段,因此,要把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和信心,作为本课的首要任务。
2.本节内容要学习“SAS”公理,并进行简单的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教材通过画图剪纸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SAS”公理,学生对使用量角器画相等角可能较生疏,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因此,我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准确画图,以免影响“SAS”公理内容的学习和冲淡运用公理证题的训练。
§11.1 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
里辛一中“分层互助”导学案初 三 数学课题: 全等三角形(1)备课时间:2014-02-23课堂寄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复习提问 通过前两个问题复习巩固上一节所讲的知识,通过问题3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全等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然后设疑,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引出课题。活动......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