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教新教历史大事年表(转)_中国基督教历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4:21: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基督教新教历史大事年表(转)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基督教历史”。

转载文章

(1)中国基督教新教历史大事年表(转)

635年唐太宗贞观九年,景教(Nestorianism聂斯脱离派)开始传入中国。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长安立由景净撰文吕秀岩书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唐武宗下令灭佛,景教亦遭池鱼之殃,慢慢走向式微,仅存西北边疆。

1245年南宋淳佑五年,罗马教宗英诺森四世(Innocenrius IV)派方济各会(Franciscans)士柏朗嘉宾(Jean De Plan Carpin)等人出使东方。1289年元至元二十六年,罗马教宗尼古拉四世(Nicholas IV)委任方济各会士蒙高维诺(Giovanni da Montecorvino)以教廷使节的名义携带文书出使中国,天主教首次在华立足。是年元政府设崇福司,掌管基督教事宜。

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教廷任命蒙高维诺(Giovanni da Montecorvino)为大都总主教,统理远东教务。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元顺帝退出大都元亡,景教、天主教在中原几近绝迹。1540年嘉靖十九年教宗保禄三世(Paul III)准许耶稣会士来华布教。

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耶稣会(Society of Juses)士沙勿略(Francis Xavier)抵中国广东上川岛,1552年不久病死那里。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耶稣会利玛窦(Matteo Ricci)、罗明坚(Michael Ruggieri)抵达广东肇庆开教,奠定基督教在华传教之基业。

转载文章

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罗明坚在肇庆《天主圣教实录》,为中国最早出版的天主教书籍。

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著《几何原本》前6卷刻印,为中国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数学专著。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沈傕

等人兴起南京教案。驱逐西洋传教士于澳门。

1623年明天启三年年初,“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陝西周至县出土。1626年明天启六年,金尼阁(Nicholas Trigaut)译五经为拉丁文,利玛窦曾在1593年译四书为拉丁文。1627年明天启七年,荷兰新教传教士进入台湾传教。

1629年明崇祯二年,天主教耶稣会信徒被称为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之一的李之藻(1610奉天主教)编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天主教丛书《天学初函》。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天主教耶稣会信徒徐光启(1603年南京受洗)编撰的《农政全书》刊行,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农书。

1643年明崇祯十二年,多明我会(Dominicans)会士向罗马教宗指控耶稣会在华传教方针,开始引起“礼仪之争”(Controversies on Rites)。

1664年清康熙三年,杨光先兴起历狱,汤若望(John Adam Schall von Bell)、南怀仁(Fedinandus Verbist)等传教士被捕入狱。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罗文藻在广州祝圣为主教,1690年任南京教区的主教,为第一个中国籍的主教。

转载文章

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遣使会(Lazarists)入华传教。

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帝变更对外国传教士的宗教政策,诏令禁教。

1723年清雍正元年十二月十七日(1724年1月21日),礼部奏请在全国禁教获准,以后天主教失去在华合法传教的政治条件。传教士潜入各地秘密传教。1727年清雍正五年,東正教正式获准在北京传教。

1767清乾隆三十二年,诏严查内地西洋人及天主教徒,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再禁西洋人往内地传教。

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中国耶稣会奉罗马教宗克雷芒十四世(Clement XIV)之命解散。

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教宗庇护七世(Pius VII)批准恢复耶稣会。

1805年清嘉庆十年,禁西洋传教士刻书传教,改订管理西洋堂事务章程。1807年清嘉庆十二年,英国伦敦布道会派遣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1782

-1834)到中国传教,基督教新教由此传入中国大陆。

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马礼逊翻译的《圣经》在广州出版,1919年马礼逊翻译《旧约新约圣经》全部完成。

1813 年清嘉庆十八年,英国伦敦布道会派遣传教士米怜(William Milne ,1785-1822)入华。在他的协助下,1819 年马礼逊译竣《旧约全书》,并于1823 年在马六甲出版。将《新旧约全书》完整地介绍到中国,马礼逊当推第一人。中国工人蔡氏三兄弟蔡高、蔡兴和蔡三,还有梁发参与了《圣经》的刻版、印刷和出版。

转载文章

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蔡高在澳门领受马礼逊施洗,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新教徒。后来蔡兴和蔡三也受洗归主。马礼逊翻译的新约全书出版。

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8月5日,马礼逊和米怜主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问世,成为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创办报纸期刊辅助传教之嚆矢。1815 年清嘉庆二十年,东印度公司出资刊印马礼逊历时七年编撰的《华英字典》,其中所用中文参考书有万卷之多,注释详细,共6 册,4500 余页,至1823年间陆续出版。这是第一部汉英字典,不仅嘉惠后来的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是为近代传教士开办的第一所中文学校。开基督教在华近代教育之先河。1825年开始招收女生入学。1843年迁至香港。

1823年清道光三年,梁发在澳门被马礼逊封立为基督教传教士,承继马礼逊在广州的传教工作。

梁发于1816年在马六甲由米怜为之施洗。

1830年清道光三年春,屈昂受马礼逊施洗。是年2月19日美国公理会的裨治文(E.C.Bridgman ,1801-1861)、雅裨理(David Abeel)到广州。德国巴色会巴勉会的郭士立(Karl F.Gutzlaff ,1803-51)开始进入中国布道。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梁发著《劝世良言》,内含九种小书,由马礼逊校订付印。1833 年清道光十三年,郭士立主编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

转载文章

境内创办的最早的近代中文及基督教中文期刊。1934 年,郭氏在广州发起成立“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Useful Knowledge),以出版书籍介绍 西方文艺科技为宗旨。《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成为该会的主要刊物。

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2月24日广州传教士成立“马礼逊教育会”(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伯驾医生(Peter Parker ,1804-88)11月4日在广州创办中国第一所基督教西医院博济医院。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est)在广州编印《各国消息》,是为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石印出版物。1838 年,广州传教士伯驾、裨治文等成立“中华医药传道会”(China Medical Miionary Society),英美各差会纷纷响应;1851 年前,先后有17 位医生传教士来华;该会由郭雷舒医生(Dr.Thomas R.Colledge)和伯驾先后主事。至1919 年,全国共有教会医院326 所。1839 年清道光十九年,美国传教士布朗(Samuel R.Brown)夫妇在澳门创办“马礼逊纪念学校”,课程有神学,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音乐等科。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如政治改良家容闳和名医黄宽,即毕业于此。1847 年,布朗牧师携容闳、黄宽等赴美留学。早期传教士为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开路先锋。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南京条约签订,外国传教士可在中国沿岸五个港口范围内自由传道,欧美差会纷纷派传教士来华。耶稣会士重新来华传教。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等人创立拜上帝教。8月底9月初伦敦会、美部

转载文章

会、美浸会、美国长老会的传教士香港联席会议商讨在华的传教方略和圣经的重译事宜,决定在五个通商口岸建立永久传教事业。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12月28日,英传教士麦都思(Watter Henry Medhurst)到上海。在东门外创立墨海书馆(London Miionary Society Pre)。嗣后在今山东路圈地造屋,附有印刷所,是中国具有近代印刷设备的第一家书馆。用西方印刷术翻译出版中文书籍。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12月14日诏弛天主教禁,12月28日耆英通告天主教之驰禁。北美长老会牧师哈巴安德在澳门创办美华书局,1845年迁至宁波,铅印宗教书籍和翻译出版西方自然科学书籍。1860年迁至上海。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2月8日道光帝明降谕旨驰禁天主教,解除禁教令,并给还康熙年间的教堂。3月18日耆英黄恩彤告示天主教之驰禁。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梁发自任牧师在广州河南龙导尾设立的礼拜堂举行首次礼拜,是为中国基督教正式建立的礼拜堂。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洪秀全跟随罗孝全(Iachar J.Roberts)广州学道三个月。十月美国浸信会传教士晏玛太(Matthaw Tyson Yates)夫妇老北门第一浸会堂传教。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3月8日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雒魏林(William W.Lockhart)、慕维廉(William Muirhead)三人在青浦与民众冲突,酿成“青浦教案”。

1852年清咸丰二年,墨海书馆自是年起,每年出版一本艾约瑟(Joseph Edkins)、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等编的《中西通书》,包含科学、宗教多种内容的年鉴;雕版印行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后九卷,伟烈亚力口授,李善兰笔授。

转载文章

1853年清咸丰三年,香港英华书院创刊《遐迩贯珍》中文月刊,英国人麦都思、奚礼尔、理雅各(James Legge)主编,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1856年停刊。

1854清咸丰四年,上海出版新教传教士译《圣经》(古汉语译本)。

1857年清咸丰七年,英传教士伟烈亚力创办上海最早中文近代期刊《六合丛刊》。1859年清咸丰九年,美国传教士印刷技师姜别利(Gamble.W)在上海美华书馆改进中文活字规格,定出7种标准,奠定中文铅字制度的基础。在宁波创制电镀汉字字模,1060年他设计出24盘制(常用字8盘、备用字16盘即俗称上8盘中8盘下8盘的24盘)中文排字字架,将中文铅字分成常用、备用、罕用三类,提高排版效率,为中国各报所采用。1860 年清咸丰十年,自1807 年以来,英美各传道会派遣入华的传教士共224人,新教信徒从6人增至2000 人。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Allen)抵上海。传教士罗孝全到天京。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理雅各翻译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英文版本,在香港出版,是为其翻译十卷”中国经典”的一二卷。后来到1886年始完成中国“四书”、“五经”的英译工作,其译本至今仍是西方汉学界公认的经典之作。

1861 年清咸丰十一年,英国基督徒傅兰雅(John Fryer 1839-1928)来华,任职于江南机器制造局附设翻译馆。在华30 余年,共译书129 种,其中自然科学57 种,应用科学48 种。1876 年,傅兰雅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科技学校“格致书院”。是对翻译馆贡献最大的传教士。

转载文章

1862年清同治元年,上海最早用杂志命名以宣传宗教为主的综合性中文期刊《中外杂志》,由墨海书馆出版。罗孝全离开天京。1864 年清同治三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Mateer1836-1908)在山东登州 创办教会学校“文会馆”。1864 年清同治三年,何进善在广东佛山成立自立教会,1870 年完全由中国教徒捐款、捐工建造了第一座“三自”教堂。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拜上帝教消亡。

1865年清同治四年,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离中国传道会,在伦敦创立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ion),不分宗派。

1868年清同治七年,林乐知创办和主编《教会新报》,1874年第301期后改名《万国公报》。

1869 年清同治八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 ,1845-1919)来华,次年抵上海。次年任基督教文字机构广学会的总干事达25 年。

1870 年清同治九年6 月,天津教案发生。从鸦片战争起,全国发生大小教案 400 余起,大部分集中在19 世纪60-90 年代这30 年中。1871年清同治十年,基督教会用方言撰写的《圣书新报》创刊。1871 年清同治十年,英国宣教士莫莱士(William H.Murray)来华。1874 年,他在北京创办中国第一所盲人学校。1887 年,米尔士夫人(Mrs.Mills)在烟台创办第一所聋哑学校;

1891 年,何德医师(DR.E.G.Horder)在广东创办第一所麻疯病院;1898 年嘉约翰医师(Dr.John G.Kerr)在广州创办第一所疯人院。

1872 年清同治十一年,加拿大传教士马偕(George L.Mackay)医生到台湾传教。浸信会设慕光瞽目院。

转载文章

1873年清同治十三年,美北浸信会来华传教。英国“中国宣教会”派遣戴德生在上海传教,1890年在上海建内地会总会。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于1867年传教士在福州创刊英文《教务杂志》迁沪出版。

1875年清光绪元年5月,《小孩月报》由广州1872年创刊后迁沪由基督教清心书馆出版,为上海和全国最早的儿童刊物。1916年改名开风报,旋停刊。

1876年清光绪二年,6月22日传教士创立的近代中国最早的科普团体格致书院成立。1872年在北京出版原名《中西见闻录》的《格志汇编》此年迁沪出版,傅兰雅编辑,季刊,为上海出版最早的科技文摘性刊物。1876 年清光绪二年,山东旱灾。传教士在上海成立救灾委员会,李提摩太和倪维思(John L.Nevius)在灾区赈济难民,并暂时收养400 余名孤儿。次年,山西发生更严重的灾情,十室九空。传教士李修善(David Hill)和德治安(Joshua Turner)深入山西赈灾,旅行布道,并创办戒烟局。平阳府的中国学者席子直原有烟癖,受李修善的感召信主痛改前非,自号为“胜魔

”。灾后,传教士著文分析成灾的原因,并陈述预防措施。此後的大灾荒,如1888-1889 年和1920-1921 年的华北五省的两次旱灾,传教士都在救灾中担任了重要角色。

1877年清光绪三年,教会与差会在中国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传教大会。狄考文在会议中发表一篇关于中国教育的演说,被认为是宣教史上的里程碑。大 会推举丁韪良(W.A.P.Martin),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狄考文,傅兰雅,林乐知等人组成“益智书会”(学校教科书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转载文章

School Textbooks),专门负责教科书,为中国基督教学校第一个联合的机构。始有教科书之名,1890年改成中华教育会,1912年5月改称全国基督教教育会,从单纯出版教科书到对整个在华基督教教育进行指导。

1880年清光绪六年6月8日,基督教会上海圣教书会《花园新报》创刊,第二卷改名《画图新报》1880年(清光绪六年)宣传基督教义,范约翰主办,钟子能主笔,插图用黄杨木雕刻。1913年停刊。1881 年清光绪七年,山西内地会长老席胜魔在邓村创立福音堂,是内地会最早 的自立教会。

1885年清光绪十二年,“剑桥七杰”传教士启程来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中华博医会(China Medical Aociation)成立,为基督教医生之团体。1887年发行《医药杂志》,提倡公众卫生,统一医学名词。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11月李提摩太成立同文书会,1894年改称广学会(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for China)。广学会主要出版传教书刊和西学书刊。该会发行《万国公报》。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11月1日,上海基督教创立同文书会(The 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Christian and General knowledge among the Chinese),1892年中文改名为广学会,1905年英文名改为The 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for China,是全国性基督教的出版机构。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发表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笔述的英人B.基德的《社会进化论》题名为《大同学》,为中国报刊最早提

转载文章

及马克思和《资本论》名字者。“马克思”这一译名,也是由此文首次使用。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5月7-20日,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兰心剧院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教科书已出版84种,地图、图表50幅,销行3万多册。决议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扩大为中华教育会(Educational Aociation of China)的下属机构。基督教新教各差会上海会议决定出版和合本《圣经》。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中华教育协进会成立,宗旨是推进中国基督教教育,1912年改名为中华基督教教育会。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基督教广学会的机关刊物《中西教会报》创刊,林乐知任主编主笔实际上为沈毓桂等。1893年12月停刊。1895年1月复刊,作为广学会机关报。1912年改名《教会公报》。1917年2月停刊。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12月19日,中华教育会成立,狄考文任会长,兼出版委员会主席,花之安任副会长,傅兰雅任总编辑兼执行委员会主席。巴伯尔任总秘书。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上海基督教新教的《圣教新报》周报创刊。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美传教士林乐知编刊“中东战纪”,李鸿章以军中密电畀之。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成立。青年会把握时代的需要,强调德(宗教),智(科学),体(体育),群(公共卫生)四育并重,号召学生们主动去服务社会。湛罗弼创设浸会书局。1895

转载文章

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在传教士的赞助下,十位西国妇女在上海发起天足 会。早在1867 年,有些地方的教会学校就把不得缠足作为入学条件。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青年》月刊创刊,为上海最早的青年刊物。

1890-1911年清光绪十六年至宣统三年,教会在东北、河南、河北、由东、由西、或沿岸的福州、苏州、上海等地都有复兴,加上西方兴起学生运动,有“剑桥七杰”等众多宣教士来华。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庚子年八国联军之役,出现第三次教难,又称“庚子教难”,绵延数十年之久的反教风潮达到顶点。在“庚子事变”中,大量传教士和教民被杀,基督教传华事业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历经庚子教难,基督徒信心更坚定越来越多的传教士走向社会,积极倡导并参与了教育、医疗和慈善事业,并投身于20世纪中国的改革大潮,教会的发展速度数倍于庚子教难以前,迎来了1900 至1920年的传教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新教创办东吴大学。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传教大会。

1902年清清光绪二十八年,英美传教士《东亚杂志》英文季刊在上海创刊。长老会出版《通问报》周刊,陈春生编辑。上海成立中国基督徒会。

1903 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上海的谢洪赉,俞国桢首先发起中国基督徒会。1907 年,上海成立耶稣教自立 会。1908 年,天津成立自立会福音堂。1911 年,天津成立中国基督教会。1912 年,北京成立中华基督教会。这些由中国信徒自办、独立于外国差会的教会,是自治、自养、自传的萌芽状态。

转载文章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广学会创办《中西教会报》月刊,1917年停刊。循道会来华传教。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沪江大学及其神学院创办于上海。上海女青年会成立。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中国自立教会“耶稣教自立会”上海成立。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新教在上海创办圣约翰大学。广学会《大同报》创刊。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新教在上海青年会殉道堂召开在华传教百年大会。各 教会各团体派代表600多人出席。

1910年清宣统二年,新教创办杭州之江大学、成都华西协和大学、武昌华中大学。

1911年宣统三年,新教创办南京金陵大学。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进步》上海 创刊,以宣传西方文明为宗旨。基督教中国主日学合会在上海成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5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六条第七宽规

定“人民有信教之自由”,基督教拥有合法的地位、福音更兴旺。4月,英、美、加拿大三国的安立甘宗在上海组建该宗派在中国的统一教会组织中华圣公会总议会。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中华续行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全国第一届基督教代表大会,诚静怡任总干事。大会决定开展中华归主运动,历时8年对中国基督教传教事业进行调查统计,1920年出版《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改会是历史上以中国教会名义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会议。

转载文章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新教创办福州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长沙湘雅医学院。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新教创办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上海沪江大学(它由1906年美国浸信会浸礼会合办的上海浸信大学改名)。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新教创办北京汇文大学和广东岭南大学。

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魏恩波在北京创办中国土生土长的教派万国更正耶稣 真教会,不久改名真耶稣教会,1919年出版《万国更正教报》。从1920 -1947它不定期召开十一次大会。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新教创办福建协和大学。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燕京大学正式定名,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任校长。汉译官话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出版》。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石美玉及胡遵理创立伯特利教会。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办报学系,为中国首个大学新闻系。吴雷川等成立的北京护教团回应新文化运动对基督教提出的挑战。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敬奠瀛在山东泰安马庄创耶稣家庭会,1952年4月解散。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上海成立“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北京成立“非基督教大同盟”,全国性非基督教运动开始。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World’s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基督教大会在全国非基运动的高潮中于上海召开。正式把中华续行委办会改为中华基督教协进会,通过了协进会章程。大会提出本色教会的口号,促进中国教会的自立、自养、自传。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倪柝声在福州创建家庭聚会处,积极推行本色化运动。

转载文章

1928年上海聚会处成为其全国性工作中心。

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全国各地基督教女青年会在上海联合成立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余家菊等发起收回针对教会学校的教育权利运动,各

教会大学开始向政府注册。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美国北长老会和英国伦敦会等16个长老宗差会在上海联合成立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爆发牧师和信徒成立“上海基督徒救国会”,编印《东三省事件与上海事件真相》。教会设立10个难民收容所。新教各教会发起“国难祈祷日”。

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一二九”运动促使上海男女青年会董事、干事颜福庆、李登辉、刘湛恩、吴耀宗等为主的28位基督教人士联名发表《上海各界基督徒对时局宣言》,支持学生爱国运动,主张团结救亡。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刘湛恩任中国基督教难民救济委员会主席,上海各大学抗日联合会负责人,与吴耀宗、陈鹤琴等组织爱国的“星期二聚餐会”。1930年代,教会间更重视彼此的团结合一和本色化,倡议及强调自治、自养及自传。这一时期也是日本等外来侵略中国的国难当头的艰难时期,广大基督徒与全国人民一道投身民族救亡的伟大爱国洪流中去。

初三历史大事年表

历史大事年表1.罗马城开始创建:前754-前753 2.雅典梭伦改革:前594-前591 3.波斯帝国建立:前550前-前558 4.佛教:前6世纪5.罗马共和国建立:前509 6.希波战争:前492-前449 7.马拉松......

历史大事年表【科技】

科技知识点商周:青铜器(青铜技术高度发达) 西周:丝织工艺品种日益丰富 春秋:芍陂春秋:观测到哈雷彗星(最早,早670多年)春秋: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计算法(计算方法) 战国:铁具,牛耕(战国广......

中国新闻史大事年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713—741 年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封建官报,在首都长安出现,史称“开元杂报”。 851年 孙樵的《读开元杂报》876年 “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

历史大事年表制作活动方案

历史大事年表制作活动方案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增强对中国历史基本知识的理解,经政史地教研组研究决定,举办七、八年级历史大事年表制作活动。具体安排如下:一......

大事年表.doc

大事年表◆ 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于翠亨村。◆ 一八七五年,在翠亨村读私塾。◆ 一八七九年六月,赴檀香山读书。◆ 一八八三年七月,从檀香山回乡。 十一月,赴香港读书,与陆......

下载中国基督教新教历史大事年表(转)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基督教新教历史大事年表(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