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正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正德”。
修身正德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党的十八大紧紧围绕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当前,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员干部修身正德,对改进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讲话对党员干部加强从政道德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正。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把得住小节,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廉,就必须要修身正德,这样才能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公仆。
其实修身正德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既古老而又现时的永恒话题。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志来说,是一个需要终身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认真领会修身正德的内涵
修身正德是分为修身和正德两方面。修身是前提,正德是目的。修身可以正德,正德需要修身。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修身:有人说修身就是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气,习性,缺点,错误;有人说修身就是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言行,欲望;有人 1 说修身就是心里多想他人,做人多利他人,做事多为他人;还有人说修身就是给自己增长智慧,生活得心平气和,性情圆通,无有怨恨,不贪、不嗔、不痴、不愚,不骄、不燥、不散;再看古人论修身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的意思是格除物欲,格除人们对财色名利、各种各样过分的贪求,使人在财色名利诱惑面前稳稳不动。“诚意正心”是使心灵纯洁,性情温和,爱心善为,利国利民。所以修身又称为修身养性;综合来说,修身就是使人的本性(自性)不受损害,不被蒙蔽。而且把部分己被迷雾的心性,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修正过来,使人身心康健,诚敬谦和,智慧圆融,阳光正派,忍辱坚毅,善心善为,性情通达,廉洁自律,以达到高尚的人品道德境界。也是对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的提升。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即品德。
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德与行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有什么样的德,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德又称为德行。德行高者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李林森等英雄,以及我们身边的一大批严于律已,关爱他人,舍得奉献,谦和知足的同志、同事、朋友等。古语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修炼身心要如同水一样的高尚品行,只有这样修身正德才能承受住你所得到的名誉、地位、职务、财 2 物等等。否则就会德不配位,一是得不到,二是得到的也会化为乌有。
干部的德还可以从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面来划分。大德是政治品德,是统领,公德是做事品德,是主体,私德是做人品德,也称为道德,是基础。大德即政治品德主要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讲党性、讲原则;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德即做事品德主要包括:在工作中,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关爱同事、勤政善政;甘于吃苦、克勤克俭、乐于奉献;廉洁自律,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在社会上,遵纪守法,遵守公德;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扶贫济困,乐于助人。私德即个人品德主要包括:孝敬父母,奉事师长,尊老爱幼,有家庭责任感,家庭和睦,与人为善,助人为乐,邻里关系和谐、相处融洽。
二、深刻把握修身正德的意义
1、修身正德乃为人之必须
做人要重视“修德”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教如何做人的核心。也是圣贤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修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就是说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这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明代学者高攀龙曾说:“吾立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好一个人,乃第一要义。”就是说,做人不见得非得顶天立地,但起码要对得起良心,对得住做人的基本道德。如果你是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古人讲“先修身而后求能”,还有一句古训叫做“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说的都是品德的重要性。人没有良好的品德做基础,是干不了大事的。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许能够上升到一定层面,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迟早要栽跟头。象我省的程海波,刘万清等等实例就是如此。品德是做人的根本,而好的品德必须修身正德才能具备。从普通公民进入公务员的队伍,再到担任领导干部,对“品与德”的要求是依次递升的,形如金字塔。其中,品德是塔基,塔基越坚实,人品越高尚,金字塔就越稳。要做一个好人,首先要具有好的品德。有了好的品德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有正气。所以,修身正德乃做人之必须。
2、修身正德乃是从政之基
古人云:“成大事者必有大境界。”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年轻干部充满期待,人民群众对年轻干部高度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干部必须高度重视思想修养,加强品格修炼,以修身正德,尽快成才,成就事业。注重修身正德的人一定会立志以求远,因为修身正德是从政之基。立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古人云:“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其事。”对年轻干部而言,立志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立志是用远大的志向引领自己的上进心,确立自己修身正德的目标,用伟大的事业激发自己的责任心,立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修炼远大的理想和“居上而不骄、处下而不忧,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的人品官德。
3、修身正德乃为官之魂
德与才是党政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与才相比,德是前提,决定着才能发挥作用的方向。德能励志养性,德能济事利己,德能润才启智,德能律己化人。历数党内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德好才能气正,气正才能风清。德行不好,才能再大,也是白大,说不定干的坏事越多。很多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主要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操守缺失。
文学家萧军曾说过:“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这句话说明官德源自于人的品德,但又高于人品。孔繁森、吴天祥、杨善洲、李林森等同志之所以深受群众爱戴,就在于他们首先是一个好人。俗话说:“做官先做人”,“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只有真诚友善地做人,兢兢业业地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说,执政者讲究德行操守,正直清廉,多为人民做好事,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且“修身”列于其首,说明一个人的德行、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修养,不仅关乎他本人的形象,更关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安危。因此,一个公职人员的能力可以有大小,职务可以有高低,但“官德”不能低。有人给为官者作了这样的界定:清官无私、好官无畏、昏官无信、贪官无耻。这个概括很精辟。清官并不是做了官后才清廉,而是首先应当具有无私的品格,然后为官才能清正廉洁。同样,贪官也是因为抛弃了做人的廉耻之心,才在官位上以权谋私,贪得无厌。由此可见,一个人若缺乏做人的基本德行,品行不端、官德不修,一旦权力在手,势必生邪心、走歪路、办坏事。古人云:“德不厚者不可使民”,道理就在这里。
三、修身正德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作为一名公务员,一生之责,旨在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公仆,而最为幸福。为此,则需终身修德正身,做好八种人。
1、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之人
孝顺父母老人,尊敬老师长辈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做人要把孝敬二字放在首位。一个人的品行好坏就看能否孝敬父母,奉事师长,尊重领导,服从组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体现。能够真正孝顺父母老人,尊敬老师长辈的人,也定当会爱党,爱国,爱人民。培养孝敬德行,要从对父母、老师、长辈谦恭有礼的态度入手。自觉养成知恩报恩、引水思源的品德。现在许多大学生学了一点知识就不把父母、老师、长辈放在眼里。这是人生最危险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如果连父母这样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记在心上,不知道去报答,那么还有谁的恩德他会念念不忘,想着去报答呢。对他来说,他人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也都不会放在心上。他的心上只有自己的利益。
修养孝道是开启一个人知恩报恩,尊重服从的品德,具有一颗善良悲悯仁爱之心,培养一个人能具有情义、恩义、道义的处事原则,使之能忠诚于党,报效祖国,利益人民。如果这个处事原则没有建立的话,取而代之的就会是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方式。这件事对我有利有好处,我就会全力以赴,而这件事由利变害的时候,就会做出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的事情来。所以中国古人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因为忠臣知恩报恩,不见利忘义。
现在很多人说,讲孝有什么意义呢?某某高官他也是个孝子,他仍然是违法乱纪,锒铛入狱了。这就是他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孝,不知道孝的内容很全面。对父母不仅要孝父母之身,还要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论语说:“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孝顺是要尊敬父母,不要经常让父母担忧。比如,我们小学上学的时候,功课不好,父母会担忧,这就是不孝了。当我们长大了,走上工作岗位,贪污收贿,违法乱纪了,让父母战战兢兢,不知道哪天会被抓起来,锒铛入狱,这是不孝。所以,在《弟子规》上有这样一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就是说你的身体有损伤,父母家人跟着你担忧,你在品德上有损伤,父母家人都会跟着你蒙羞。
父母养育儿女一次,不仅仅希望儿女在他们面前端茶倒水,来照顾他们,赡养他们。更希望儿女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做一个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称赞的好儿女。《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所以大孝是孝天下的父母,祖国和人民就我们最大的父母。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的根本。
2、做一个“仁义礼智信”具足之人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儒家伦理的核心范畴,兼备了个人心性品德与人伦关系规范的双重特点。孟子最初提出了“仁、义、礼、智”四个基本德目,到西汉董仲舒把它扩充为“仁、义、礼、智、信”,中国传统文化把它称为“五常”。常者,恒也,也就是恒常不变的意思。“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概念,广义的“仁”是一个全德之辞,几乎可以概括所有的德目;狭义的“仁”便是五常之一,是以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德情感为主要内涵的道德规范。就这一层含义而言,它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使之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基础。圣贤孔子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 8 们的称颂。作为党员干部具有这种仁德之心,才能做到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放在心上。
“仁”体现多方面的伦理道德价值,也是对各种美好品德的高度概括,但它有一个核心,就是“爱人”。孔子说:“仁者,爱人”。这“爱人”一辞就是说做人要有阳光,悲悯,关爱,乐于助人的心境;要有“以己不适,忽施与人”和“忠恕忍辱之道”以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做人品德。
“义”,乃为 “五常”之中,排在第二者。天地生万物而不偏私,爱万物而一视同仁,是“义”之精神。表现在人应无偏无私,做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公公平平,知恩报恩,所谓“循理而行”。孔子提出“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荀子主张“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义胜利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这是说人与人交往要以利他人在先,先利他人者荣,先利己者辱,以为广大人民谋利处事则事业成功,国家兴旺,以损人利己处事则害国害民害自己。
“礼”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精神。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旨在“德以叙位,礼以定伦”,“和为贵”,主要是要求人们在各种不同的人际交往关系中要有恭敬、谦让的精神和行为,以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顺畅及文明处事。
“智”是明辨是非,就是强调要过智慧的生活。《中庸》把智与仁勇并称为“天下之达德”。智,也作知,即理智、智慧。“智者不惑”。孟子把智当做判别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提出“是非之心,智也”的命题。汉儒董仲舒强调“必仁且智”。智的丰富道德内涵包括:知道遵道、利人利国、自知知人、慎言慎行、见微达变、好学知过、量力而行、居安思危等。
“信”被称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信”字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诚信,要有信仰。古人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思想,而且把信提到“民无信不立”,以至去兵、去食,宁死必信的高度。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单位,以至一个国家都必须有利于人民的信仰,这样才会有凝聚力,才会得到发展。
3、做一个爱民为民,善心善为之人
德高之人当以民为本,真诚平等对待人民群众。古人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要,以厚民生为本。顺民心、厚民生,就需要真抓实干,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搞花架子,努力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古人言“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都是教导我们,做事首先当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根本,要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做事才会有成就。修身正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植根于人民群众,要利益于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而生存。
爱民为民要善心善为。“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心中充满慈悲、善良,才能感动、温暖人间。没有善良,10 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与美好。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在施予他人的时候,实质是在利益自己;当伤害另一个生命时,实质是在伤害自己。有了善良的品性,就会真心爱父母、爱人民、爱党、爱国。所以,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诚。
爱民为民要学会悯人。有德之人总是慈悲为怀,特别关怀弱者。在电视剧《苍天》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说:“我们共产党人要有一颗世界上最悲天悯人的心来待人民。” 悲天悯人的情怀可以拓宽我们博爱的胸怀,使人性更善良,处处善心善为。往大了说,我们人人都应当关注世界上每个角落受苦受难的人,关怀每一个渴望爱的人,哪怕你无法或没有能力向他们伸出援手,但只要从内心去关注、去关怀就够了。往小了说,只要你身边的同事、同学或他们的家人有难,无论是大难还是小病都应当真诚地去表达你的关爱。古今中外,善心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息繁衍的始终,像点点甘露,洒满人间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的大德是由点滴之善心善为积累而成。悲天悯人能从乐观角度看待万事万物,能鼓励人人从万事万物中激发积极向上的情绪,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对于社会和人际,也总是以建设的态度生活其中,积极奉献社会,而淡泊功名,无忧无虑,自然人际和谐。
4、做一个低调谦和,助人为乐之人有人问庄子说:“从地到天究竟有多高?” 庄子道:“二尺高。”这人又问:“为什么这么低呢?我们人不都长得至少有四、五、六尺高吗?” 庄子答:“所以,凡是超过二尺高的人身,要立足于天地间就要懂得低头。”所谓低头,就是一个人想立足于世间,要过得平安顺利,就得要常常低头,放下身段,就象田里的庄稼,“低头是稻穗,昂首的稗子”,越成熟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稗子头才抬得高高的。
谦卑处世人常在,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平和待人留余地,“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事物,也是符合客观要求的,因为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主动吃亏是风度,任何时候,情分不能践踏。主动吃亏,山不转水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焉有不败之理?
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帮助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低调做人,不耍小聪明,让自己始终处于冷静的状态,在“低调”的心态支配下,兢兢业业,才能做成大事业。做人要懂得谦逊,谦逊能够克服骄矜之态,能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而决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
以儒雅之风度笑对人生,不要揭人伤疤,不能拿朋友的缺点开玩笑。不要以为你很熟悉对方,就随意取笑对方的缺点,揭人伤疤。那样就会伤及对方的人格、尊颜,违背开玩笑的初衷。礼让不是人际关系上的怯懦,而是把无谓的攻击降到零。在开口说话之前也要思考,确定不会伤害他人再说出口,才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你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5、做一个知辱明耻,恪守法纪之人
荀子说:“人不知耻辱,乃不能成人”。党员干部要以秉公用权为荣、以徇私弄权为耻,时刻想到权是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忘记了人民的重托,“不敬苍生敬鬼神”,把权力当作交易的筹码滥用,才坠入了贪腐的深渊;党员干部当以心系群众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确立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和不谋私利的行为准则。要把群众当亲人,思民所忧,行民所思,真正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正确处理人生与金钱、事业与名利的关系,利为民谋,不求浮名,不欺暗室,光明磊落,“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领导干部要以生活正派为荣、以情趣低下为耻。一些领导干部人生遭遇“滑铁卢”,多是因为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常涉是非之地,广交不义之友,沉溺于灯红酒绿不能自拔,醉情于轻歌曼舞不知自制,思想颓废,意志消沉,最终在自我放纵中走向穷途末路。所以,知辱明耻是领导干部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务必坚守的从政道德底线。
我们的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人都不能有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特权,任何人触犯法纪都将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党员干部对党纪国法要有所畏,有所畏才能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不越轨、不出格,有所畏才能有所为。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党员干部倘若对法纪不知敬畏,自然也就把权钱交易看做是“公平买卖”,视权力寻租为“等价交换”,待到被头顶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斩落下马,桎梏加身、四壁皆空,万事皆不由己,对景空伤前事,后悔已迟。“为政之要,首善其身”。所以,恪守法纪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干事创业的保证。
6、做一个少欲知足,克勤克俭之人
党员干部要会克制不正当、不合理的欲望。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正当合理的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的欲望又是无止境的(贪的根源),如果不通过加强修身正德,欲望就会无限膨胀,得寸进尺、得陇望蜀。因此加强自修身养,尤其是党员干部更要加强修身正德,一要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广上讲 “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二要不存侥幸,--“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牢记,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及时报应,善恶自当归之。”;三要以人为鉴,中国历史上在“贪”上创造吉尼斯纪录大全的就是清朝和珅。他为官二十年,每年往家里搬回4000万两白银,二十年就是8亿两,相当于当朝年财政收入的10倍。50岁时,被嘉庆皇帝抄家处死。实际上,他只是给皇帝当了一个不要俸禄的保管员。像我们都熟悉的李真、胡长清等,贪污受贿,最终下狱,失去生命,真是不值得。
党员干部要克勤克俭。党的事业的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不干,执政为民就会流于空谈;不干,为民谋利就是痴人说梦。“政不勤则百事殆”。为官若饱食终日、庸碌无为,当撞钟和尚,做甩手掌柜,一届任期满,白纸一张空,那只能是昏官、庸官。领导干部要谨记“为官避事平生耻”,善谋事,勤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辛勤的汗水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领导干部以“勤”创业,当以“俭”守业。不知“俭”,就是挣来金山银山也能用尽;不知“俭”,纵然满腔凌云壮志也会萎靡。“以俭立名,以侈自败。”领导干部不以俭养德,在诱惑面前就难守淡定,私欲就会发酵膨胀,最终会在利令智昏、贪图安逸中,因价值取向错位而使人生步入歧途。所以,克勤克俭是党员干部在从政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原点。
7、做一个心量宽广,不与计较之人
海纳百川,靠的是宽容的心。做人做事,不可心胸狭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赏识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不足,靠的是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为你的仇敌而怒火中烧,烧伤的只能是你自己。忍不下一口气,就恶言刀枪相向,忍受不了他人的春分得意,就嫉妒诬陷,这样的人生只能昏暗无光,路会越走越窄。人间的是非善恶喜乐,世道的好坏、冷热、荣宠,要放宽肚皮,坦然接受,路才会越走越宽。宽容不是懦弱、退缩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忍辱负重的大智大勇,是能识实相、敢担当、懂化解的融通。为他人着想,是为自己铺路,宽容不是纵容,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考虑的是别人的自尊和承受度。善待别人,等于就是善待自己,无论生活受到怎样的伤害,不必忿忿不平、耿耿于怀、怀恨在心,学会忘记。以天之心包容一切,以地之德承载万物。这才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
心量大首先要有感恩心。别人为你付出一次,你当涌泉相报,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别人对你的好,包括你发脾气的时候。二要有让人之心,宠辱不惊、得理让人,情绪稳定。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有大气象者,不讲排场;讲大排场者,露小气象。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大成者谦逊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真正德行高的人,必定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真正淡定的人,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真正心量大的人能宽恕一切,不会对一些无价值的小事耿耿于怀,制造障碍人生发展的环境。如:历经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清朝的张庭玉“六尺墙的故事”,说是给远在他乡的家人捎来一首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人还见秦始皇”。原来家人盖房要扩张三尺,但邻人不让,家人捎书求京官干渉。家人看了京官捎来的诗后,主动让出三尺地方。邻人一看后也后撤三尺空间,结果两家之间出现六尺宽巷,传为美谈。
8、做一个阳光正派,积极进取之人
做人要阳光正派,乐观豁达,体现积极进取、蓬勃朝气的人格魅力。注重公道正派、公平正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要心怀感恩,带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得与失,真心、诚心、热心为人民服务,做好党的事业。
做人不要嫉妒。人在妒火中极易行为失控,恶化人际关系,嫉妒心积累就会使人产生争斗之心,争斗心不止,便生害人之心,这样就会造成人生悲剧。有德之人心胸开阔,襟怀坦白,有如大海能纳百川,总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适,匆施于人”,自然环境和顺、人际关系和谐。
做人要学会坦然。要承认自己的身边必有人超越自己,必有人有你一生都无法企及的天赋,承认了这种必然,就会懂得坦然接受。不要觉得“没有人比得上我”,而是要承认你的身边有很多人具备你没有的优点,或是具备和你一样的优点,甚至比你更为突出,这都是很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卑和妒忌会占用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如静下心来不断完善自己才是正事。当你遭遇不平的时候,想想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都不如你,他们与你同是生命,而你只是沧海一粟。当你因工作受到领导批评而心苦 17 闷时,还有千万人在寻找工作。当你心怀同情时,你的心就不再只装着自己的苦难。
做人要能控制自己。人很想控制别人,很想教别人依照自己的意思来办事,而对待自己却容易放纵、任性。大部分人都有懒惰、自私的习性。如果长久地放纵自我,就会导致动物的本性越来越突出,一生的事业可能就会因一时的冲动,而毁于一旦,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危机感,就不可能想到要自我控制。圣人和凡人相比的根本区别,就是圣人能控制住自己的身口意,能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所以平时要多换位思考,勇于吃亏敢于吃苦。能控制住自己,就能保人生幸福,事业发展就没有人为的障碍。
做人要不断自省。自省的过程,就是寻找自己缺点的过程,就是我们党提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缺点,是不知道自己有缺点;一个人最危险的缺点,就是坚持自己的缺点;一个人最可笑的缺点,就是专门寻找别人的缺点。”要通过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以是克非,止于至善。
经常自省的人,一定会勤修内涵,清正清白,平和对人,平常入世,平静处变,做到谦和善良、心存善念、口进善言、身行善事,心境清凉、心宽如海。宁愿一生都表现平凡,也不能靠小聪明去暂时出人头地。要明白:“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只要以诚待人,具足善德,就会有好的回报,就能实现美好的人生。
“修身正德笃学育人”大讨论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伟大中国梦为指引,以“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为重点,进一......
修身正德笃学育人学习心得体会为进一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切实解决目前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造就一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全面......
2019年中青班党课讲稿:正德固本,勤廉修身我很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既然是学习交流,就畅所欲言,目的是通过我的语言表达对各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做好人,做好事......
正德 正心 正道正德所谓正德,字面意思我认为是正直品德。也是每一个员工所必备的,一个好的单位所吸纳的员工不仅是要员工有思想、有技能,更重要的也要有正直的品德。有正直品德......
正德固本,勤廉修身2011年中青班讲课稿马永宏我很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既然是学习交流,就畅所欲言,目的是通过我的语言表达对各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做好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