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画杨桃教学反思”。
相信自己
--------《画杨桃》教学浅谈 华阳中心学校
仰正玲
最近两年,我们华阳中心学校语文组的老师正在进行《班级教学与个体化教学互补与协助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我带着课题,走入了教学《画杨桃》的课堂。
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怎样突出班级教学与个体化教学的互补与协助?上出“新”意?于是我开始苦苦地思索。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
一、预习课文,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课前,我就要求学生自己预习课文。上《画杨桃》时,一开始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因为我认为: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为了让学生的个体在班级教学中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储颖,请你说说你看见了老师的哪一面?(师走到教室的中间)
生:我看见了老师的脸。
师:何琳,你转过身,告诉同学们你看见了老师的哪一面? 生:我看见了老师的头后面扎着一束马尾辫。师:张阳凡,你告诉大家,你看见了老师的哪面? 生:我看见了老师的侧面和右手臂。师:易竟柳,你看见了老师的哪面? 生:我看见了老师的左边脸和左手臂。师:刚才他们回答的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为什么他们看见的是老师一个人,而他们的回答都不相同呢?
生:因为他们是在不同的角度看的,所以回答的不同。师:你们回答的很对。今天,我特地从水果市场挑选了一个菠萝(这里买不到杨桃),现在我将菠萝放在教室的中间,请你们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菠萝。注意要从文中的话来思考,你该怎样画这个菠萝?
学生兴致很高,都静静地画起来。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我有意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并且联系课文,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课文中的有关段落。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画,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有不少学生看的和画的不同,而是“想当然”了。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了,并且通过老师的再三引导,学生学习效果很好。特别是那些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同学,通过看、读、说、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老师收集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并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让学生“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有效果,经过这一番评价,学生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老师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
四、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老师还教给了学生一种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不仅如此,老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同学的质疑,回归给提问题的同学,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当初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又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讨论“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还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于是,一篇浅显的文章,讲出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大道理。
《画杨桃》一课的教学,虽然教师自始至终没有提出直接指向内容的繁琐问题,就连过度性、提示性、点拨性、引导性的问题也提得很少,但文中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看、读、思、说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结构、内涵、重点都已一目了然。整个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酝酿着静静的思。
《画杨桃》教学反思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教学反思画杨桃,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画杨桃》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画杨桃》教学反思......
《画杨桃》教学反思我选择的是三年级上册第11课《画杨桃》,这篇课文的主旨是让同学们通过画杨桃这一件事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告诉学生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