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论文(整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论文”。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论
文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青海湖湿地生态
高扬
(物流工程1班 20112833320017)
摘要: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生态功能的自然综合体, 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自然界最大的物种和基因库, 聚集着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是人类休闲娱乐、科学考察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青海湖湿地是中国国际重要湿地中面积最大、建立最早的湿地之一, 但由于开发不当,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其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破坏严重;缺乏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运行机制, 导致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 因此必须处理好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以下为针对开发利用中的不足提出的促进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关键字: 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
正文: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我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它对丰富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调节西北地区气候、保持水源涵养、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由于地处高原地带, 生物链结构简单, 生态系统脆弱, 一旦被破坏,极难恢复, 既影响西北的生态环境, 又会连带影响整个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好青海湖湿地, 就是保证我国顺利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源。
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青海湖流域的湿地类型主要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冰川湿地、沼泽湿地、泉水湿地等5 种类型,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特色明显, 湿地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开发市场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论
文
1.自然景观特色鲜明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是我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微咸高原内陆湖泊。青海湖区属冷温半干旱草原气候,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总的概貌为高山、草原和湖泊自然景观。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湖区植物资源以草本为主, 多为优良牧草。青海湖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之交十几万只候鸟从祖国的南方、南亚、西藏飞来汇聚鸟岛, 栖息觅食、产卵育雏、繁衍种群, 景象十分壮观, 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和生物专家、学者前来观鸟和研究。在这些野生动物中, 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11 种, 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24 种;有显著经济价值的动物约30 种左右。
2.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青海湖开发历史悠久, 青海省得名于北魏。据记载, 早在四五千年前先民们曾在环湖地区繁衍生息。那里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途径之路, 是古代少数民族割据的地方。无论是古代交通还是民族文化活动都留下了历史的斑迹,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古城、古战场、古岩画以及古老神秘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青海湖还是昆仑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所在地, 历史上曾多次举办过大型的 祭海!仪式。
青海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开发保护不当, 湿地景观破坏严重
近几十年来,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开垦草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水位下降、湿地萎缩, 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草地退化日趋严重, 草地鼠害、虫灾频繁, 鱼、鸟共生系统遭到破坏,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面临威胁;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直接影响到青海省的生态和资源安全。
2.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缺少绿色化行为
由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等构成的青海湖旅游资源得到了初步开发, 但发展观念落后。当地政府部门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牺牲环境利益, 出现无序开发行为。由于社会经济落后, 全民环保意识薄弱, 草场退化使环湖地区牧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加之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从业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和相关指导, 环境保护意识差, 缺少绿色化行为, 既不利于青海湖湿地的稳定, 又制约着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湿地景点环境保护较差,缺乏合理的路线设计
由于天然地域格局的分异和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 空间、行业、管理联系性较差, 各自为营的状况较常见, 没有合理的旅游路线设计和运作。配套设施不完善, 旅游客源市场覆盖面较小
目前, 以青海湖为中心的旅游圈开发利用程度低, 投资不足致使许多景点的配套设施标准低, 不能满足旅游者多种需求, 旅客停留时间短。旅游客源市场覆盖面小, 缺少省际游客和国际游客, 使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没有成为国家或国际型旅游。缺乏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运行机制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论
文
目前, 全省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较完善的协调管理运行机制, 存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因利益不同而各自为政, 各行其事。虽然管理权限在保护区管理部门, 但资源开发利用及土地使用规划仍受制于当地政府和旅游等其它部门, 保护管理机制不协调, 影响了对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对自然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
1持续性发展
杜绝短期经济行为, 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湿地旅游开发的宗旨是使游客认识湿地、享受湿地的同时, 提高对湿地生态环保意识。丰富人们的知识, 提高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使人们对保护湿地及湿地动物多样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加强公众教育, 提高绿色保护意识
加大宣传湿地生态环境知识, 让人们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特性, 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在开发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给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政府可选出一批具有深加工和再生产能力的本土企业, 从政策上和技术上给予支持, 规模化生产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产品。要对当地居民进行教育, 使他们具有绿色化行为, 对旅游者持友好态度, 以及对当地发展旅游业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并可让他们参与到本土企业的发展中, 给当地群众的再就业提供机会与便利条件。旅游与防治环境污染相结合开展生态旅游特别要重视环境保护。政府要加大对生态旅游的投入,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和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旅游区内的森林防火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应与其他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确保生态旅游获取最好的生态效益、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社会效益。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旅游客源市场
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和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 健全旅游标准体系, 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 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并利用各种经济文化活动, 努力打造青海湖湿地的生态旅游品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 充分体现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原则。设立生态旅游协调机构, 加强统一管理
旅游发展需要各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合作, 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 在统一的管理下, 合理规划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对青海湖生态旅游的监督和管理, 进一步规范行业, 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此外, 要建立多方参与和协调、有效规范各利益主体角色行为的管理机制, 为资源的有序利用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策略和依据
参考文献:
[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论
文
[ 2 ] 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发展分析及可持续管理
[ 3] 青海湖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自然地理基础与环境响应
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论文
我对青海湖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看法
作者:高扬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论
文
学号:20112833320017 专业:11物流工程1班
一、资源:属于经济学概念,原指取之于自然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现在常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具有“有用性”和“基础性”两大最基本的属性。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概念: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能够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成为旅游资源。2、旅游资源的特点:1旅游资源的综合性 2......
名词: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与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与依据。资源......
名词: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与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与依据。 资......
课程代码00197第 页 (共 2页) 1 山东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试题 (课程代码:001987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