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医养结合(送审稿)_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4:03: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养老服务医养结合(送审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港都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面临的困难及

建议

截至2015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为57.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9.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户规模的缩减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高龄化趋势明显,空巢化和失能失智老年人日益增多,家庭与社会养老面临较大压力。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0万,约占人口总数的20%,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占比约为11%,且基本进入半自理或失能状态,亟需陪护照料。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重中之重。

一、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港都市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规划(2011-2015年)》、《港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港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市场运作,从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税费减免、人才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细化了含金量高的扶持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力推动,并将目标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个区县、部门,积极协调,加大推进力度,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保基本、兜底线。通过国家、省、市各级福彩公益金的大力投入,市及区县普遍建设了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近2.7亿元,成为市、区县养老服务的示范性中心,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民办养老机构得到快速发展,已开业运营的达到11家。乡镇敬老院通过升级改造,改善居住、取暖、洗浴等条件,向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实现老年人在社区内休闲娱乐。至目前,全市各类养老床位达到1.73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1.6张。

二是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系统。为实现90%以上的老年人居家养老,在市及各区县建设12343居家养老服务热线,通过一健呼叫,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便捷养老服务的对接,连接老年人与各类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老年人足不出户,可实现服务上门。

三是老年人福利保障制度建设得到健全完善。2012年建立了城镇“三无”人员福利保障制度,散居城镇“三无”人员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150%纳入保障范围,保障180人;建立了城市社区老年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为各类困难老年人购买10-30小时不等的服务,保障168余人;2013年建立80-89、90-99岁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每人每月分别发放100元、200元,保障10797人;2014年建立60岁以上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每人每月发放60元,保障2214人。

二、我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一)我市的现状。由于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大部分因病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老年慢性病多发,因此养老服务不仅要解决“养”的问题,更要同步解决“医”的问题,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成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选择。近年来,各级民政、卫生计生部门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对养老机构中符合条件的卫生机构及时纳入医保定点;民政部门对已开业运营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其享受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的基础上,增加一次性开办补贴,视规模给予10-100万元不等的资助,更好地扶持机构发展。除敬老院,我市已运营的14家养老机构中,有3家为民办医院开设运营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床位600张,入住老年人190余人。另外东港区新设立许可一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成为患病后需要功能康复或长期慢性病老年人的优先选择。其他养老机构均通过与医院合作或与社区卫生中心合作等方式,设立卫生室或诊疗点,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二)前景分析。2014年5月,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鲁政发〔2014〕11号)明确提出,“要推进医养结合,大力发展老年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功能。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单位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在养老机构设立派出机构和服务网点。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利用医疗资源建设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同时,《意见》明确要求,“以解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护理为重点,以基层 3

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机构为依托,探索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尽快在东营、潍坊、港都、聊城4个市开展试点”。市政府于2014年12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动养老方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机制市场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和“推进医养结合、建立完善养老护理保障制度、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实现路径。

从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性文件要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开展的情况看,实行医护与养老结合的医护型养老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和家庭需求,也是当前养老机构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为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新、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从我市目前的情况看,用好各级政策、借鉴先进经验、利用好现有的养老和医疗资源,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共同发展,既弥补了当前养老机构缺少医护保健功能的短板,又为政府创新发展养老服务业解决了难题,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三、我市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无论是由医院建设养老机构,还是养老机构在内建设医疗机构,其在医疗设施、医疗人员方面相对单纯的养老院资金投入大,人力资源要求高,形成了较高门槛,因此目前我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主要由民办医院建设,公立医院由于医疗水平高、客户稳定、赢利丰富,投资大、不营利、风险高的养老行业对其吸引力不大;二是由原有设施改造建设的多,由于这些设施建设时间较早,在结构布局、4

消防安全等方面有先天缺陷,养老档次较低;三是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由于入住老年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该项工作,目前从业人员多为45岁以上农村务工人员或城市下岗人员。

针对当前情况,要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一是鼓励公立三甲以上医院利用医疗资源建设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由于公立医院资金和人才资源丰富,有成熟的管理经验,老年人信赖程度高,发展前景好。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大财团来港都兴办综合养老养生综合体,配套建设高档次医疗机构,政府在土地使用、税费减免、设备配置等方面给予优惠,带动全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三是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在结构和功能调整中,合理利用闲置的医疗资源,创造条件向老年养护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转型,与大型公立医院错位发展,相互补充,通过签约、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基层老年人提供养老与医疗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专访:养老服务如何“医养结合”

专访:养老服务如何“医养结合”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上指出,健康是幸福之基,支持发展养老、健康、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开展......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探索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探索医养结合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在做好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疾病诊治护理、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

养老中心医养结合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多年前,国内的相关机构就在进行”医养结合”的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养老机构基本形成了以下两种医养结合模式:(1)完全“医......

养老产业医养结合要点

养老产业医养结合要点1、为区别于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必须联合创立专业、规范、有规模的医疗机构,实现真正意义的“医养结合”。所谓“医养结合”,......

下载养老服务医养结合(送审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养老服务医养结合(送审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