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资产全寿命管理措施”。
试谈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
2004年以来国网公司系统发展不断加速,电网资产存量大,增速快,设备年轻,使用寿命偏低。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使用效率低、设备寿命短、更新换代快,技改投入大,维护成本高,一线人员短缺等。在2008年国网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公司党组提出“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引入科学决策,优化管理策略,积极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实现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实现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战略举措”,核心意义是“统筹处理好安全、效能和周期成本三者关系,实现资产的全过程、精益化管理,促进有效资产增长,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公司转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基于职能的资产分段管理模式,强调阶段的划分和有序性,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也难以统一到一个总体目标上,每个部门更关注自身领域的优化,对整个系统考虑不够,缺乏沟通协调和“回头看”的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难以形成持续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欠缺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按照系统思想对资产管理过程进行全面集成,实现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借助于精益化方法和全过程优化,对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基础
一是电网企业属于基础服务行业和公用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公司面临的首要任务;二是电网资产种类繁多、地域分布广泛且寿命周期长、运行成本高;三是电网公司具有典型普遍服务特征,电网延伸到哪里,资产就分布到哪里,分布区域广泛;四是电网运行阶段的要求在资产形成前期决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考虑,大大降低了规划、设计、招投标和建设等前期阶段造成资产健康隐患的可能性;五是在资产运行过程中基于全寿命管理理念采用的各种管理方法,有助于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提升资产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举措
如在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中,受电网经营资产地域辽阔的因素决定,自然灾害造成财产毁损的风险机遇很大。像2005年湖南省境内发生了50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2008年南方部分省区的冰灾、地震等都给电力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其次,近年来,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居高不下,也给电网经营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据统计,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发生12554起,丢失、受损输电导线4000多千米,电力电缆200多千米,通信线路70多千米,塔材近5万件,直接经济损失8875万元,致使大量电网设施不得不提前退役、报废,同时恢复、重建工程投资巨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设备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招投标时就充分考虑保障电网可靠性因素,将故障成本作为一种惩罚性成本折算进全寿命周期成本,全面分析可靠性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有助于从源头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提升输变电设备资产的质量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优化电网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在规划、立项、设计和设备招投标等决策环节将建设和运行阶段进行通盘考虑,以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寻找一次投入与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改变割裂二者关系、片面追求一次投资最低的做法,有效地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衔接。尤其近年来,电网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迅速。一是大批电网基建工程竣工投产。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国家电网。二是电网更新改造速度加快。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为提高现有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开展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各电压等级线路共提高输送能力4500万千瓦以上。通过开展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够真正达到资产质量的优良和运行维护费用的优化,从而非常显著地降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总体成本,提高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化水平的契机
近年来电网企业信息化投入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大加强,但大部分资产管理系统模块仍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如规划、物资、基建、生产、财务等各职能部门各有独立的信息系统,数据难以统一管理,极易造成数据资源浪费,规划设计和资产购建阶段产生信息不能在运营阶段被很好加以利用,各阶段信息系统建立在不同工作平台上,标准性较差,难以达到信息传递必须及时、有效、灵活、共享的要求。资产价值管理信息不能与生产业务管理信息实现集成,难以提供投入产出水平、设备利用效率、检修费用预算等经营管理决策所需重要信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严重滞后,又因供电企业资产分布地域广、规模大、数量多、变化快,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务数据难以与实物资产变动保持动态实时更新。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合一的高度集约化管理模式,完成管理目标从注重设备效率向注重资产效率的转变,管理方法从技术决策向技术经济决策的转变,管理方式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
实施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基本原则
实施资产全寿命管理是电网公司资产特点、管理需求所决定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
以系统化管理思想统筹协调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环节,转变工作理念、方法,明确各环节工作重点,加强各环节工作衔接、配合,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向一体化、标准化、流程化方向发展。
安全性原则
通过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和成本跟踪,优化相应工作流程和策略,正确处理好电网资产安全、寿命、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提高电网资产运营效益和全寿命周期健康水平,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
标准化原则
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有效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必须首先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精益化原则
按照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建立资产安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评价模型,以精益化管理方法为手段推进公司资产管理整体及各阶段工作的不断深入。
客观性原则
以可操作性为标准推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发展能力、装备水平、经营环境、运行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点工作
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科学的统筹规划,才能确保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这就还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建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机构
资产全寿命周期客观上要求改变职能部门的分段管理,根据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要求,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建立高效、开放、紧密衔接并且将全寿命周期各项工作纳入管理的组织与管控模式。通过各种机制建设从管理模式上将规划、立项、初步设计、招投标、建设、运营等阶段纳入统一管理,并在资产全寿命管理框架下梳理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成立相应多专业参加的实施组织机构,实现相互间职责的有效衔接,才能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实时、动态联动,生命周期内成本最优。如河北省电力公司成立资产全寿命管理工作组,成员包括省公司各相关部室的负责人,领导组下设规划设计、基建、运行维护、退运物资、财务、科技信息6个工作组和一个办公室,并制定完成《省电力公司推进资产全寿命管理工作方案》,资产全寿命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有效组织好各小组开展工作。站在全公司角度树立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管理目标、意识,统一管理理念、组织、规则,加强寿命周期内项目决策、建设、运营各阶段间的协调、配合,使电网扩展、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大修计划、设备检修、运行计划各阶段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目标一致的整体,每个阶段目标均服务于资产全寿命周期最优整体目标,在电网建设项目决策期,就要系统整合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和运营方之间的分目标,就项目整体功能的实现形成统一目标体系。
在规章制度和标准建设方面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
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规章制度管理的工作规则并建立常态机制,加强对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规章制度和标准的系统策划,并建立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管理协调机制,保证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构建统筹规划的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和管理架构,而且使相关的管理手段能够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建立统筹规划的电网资产规章制度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各部门既有明确分工又能有效协作的管理体系和目标统一的管理标准。《河北省电力公司资产全寿命管理办法》规定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流程控制,分级负责;规范记录,准确反映;监控重点,有效衔接;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管理内容包括资产形成前期、形成过程、运行期间、退出管理。资产形成前期管理主要是指通过资产投资计划的审核批复等监督与管理,实现对资产形成的投资成本和未来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是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资产形成过程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资产增加的过程管理,实现对资产相关成本和质量的控制,资产增加包括零星购置、基建转入、更新改造、投资转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及其他途径增加。资产运行期间管理主要包括资产的运行维护、资产的调拨、资产的大修及日常修理、清查盘点、资产出租等。资产退出管理主要是指资产退出的过程管理,包括资产的报废、出售、捐赠、盘亏、投资转出等方式。同时建立、健全资产全寿命管理监督、考核体系、办法,制定科学、合理、系统、量化的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对资产的增减率、利用率、完好率、闲置率、流失率、不良资产比率等进行全面考核,对资产管理效绩进行比较分析和科学评价,并与各单位年度业绩考核挂钩,以建立起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控制系统,将资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价值、实物使用保管、物资管理等环节有效衔接,准确监控、反映资产的动态变化。
建立、完善资产全寿命周期决策机制和方法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其思想应贯穿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不但在规划、立项、设计等前期阶段应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在建设、运行、退役等阶段也都必须以全寿命周期最优作为决策的依据。通过机制建设,形成适应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电网的整体效益出发,考虑电网规划中涉及新建立项目的地址确定、设备选取、可靠性指标、环境指标等因素的影响,以电网整体优化作为决策依据。
一是在国网系统内大力推广典型优化设计,节约投资,提高效益,典型设计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方式,集约化的思想,做到统一标准、规范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国家电网公司前期已经成功完成了110千伏~500千伏变电站典型设计工作,典型设计在电网建设中充分显现了三大优势:1.统一建设标准和设备规范,减少设备型式,便于集中规模招标,方便运行维护;2.大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和运营成本;3.加快了设计、评审和批复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典型设计为建设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的电网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公司即将开展的重点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开展集中规模招标,2005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把招标管理作为集约化管理一项重点工作,改变了以往各项目单位自行招标采购的零散工作格局,发挥了公司集团优势,取得了显著规模效益,在集中规模招标实践中,各网省公司修订和完善了各项招标管理制度,规范招标管理,充分发挥集团优势,以合理价格购买质量可靠、技术先进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了电网建设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
三是建立退役资产在公司范围内统筹使用的机制,在公司内部形成科学的退役资产的诊断评估流程,判断退出运行设备是否已到寿命周期,是否还有利用价值,确定其可用性和适用场所,推行公司系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退役设备转让和重新使用,通过退役资产的集团化运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建立信息高度集成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化平台
全寿命周期管理强调信息的集成,即在不同管理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辅助工具,将不同业务领域相互独立的信息管理数据库进行集成,实现不同管理过程之间的数据集成,提高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的效率,保证信息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和有效性。集成化的信息平台有助于打破基于职能的分段式管理造成的不同部门、不同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规划、立项、初步设计、招投标、建设、运行的一体化管理,将原来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充分的融合,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全方位共享。各部门、各单位通过信息化平台参与到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进程中,有利于提升公司资产管理的水平。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信息化平台多层次、多维度的应用,公司高层及管理人员通过资产全寿命系统能够了解资产规模、结构、状态,资产的投资、项目总体进展情况以及设备的健康和运行状况,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层面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和主要业务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为通过科学决策实现整体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电网企业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SG186信息化工程,将使国内最大电力企业信息化从原来分散、自由、随意的建设方式,转变为整体、统一、规范推进方式,改变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着“单独开发,独立运行,分散管理,缺乏规划”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上,构筑跨应用、跨系统、跨地域、跨业务的资产全寿命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平台已成为可能。
资产信息化系统要对资产购建、处置、日常管理业务进行流程管理,实现企业资产价值链和实物链统一管理,达到资产精益化管理,提高资产动态管理水平。此系统应该按照项目资产全寿命管理理念进行设计,面向业务流程需求,建立动态设备资产基础管理体系,自动集成设备采购、安装、运行、变动、折旧、维修、保养、报废等全程管理数据记录,形成包含动态数据在内完整设备管理档案;建立设备管理关键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设备资产周期费用采集与分析,定量评价、分析设备资产经济价值表现、运行性能、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并将各职能部门孤立应用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消除各相关部门之间内部数据矛盾、冗余,使项目信息和信息处理及时、准确、一致和共享,能够发现项目存在问题,以达到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作用。
如华北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管理系统为资产管理建立起一个统一信息平台,彻底转变原来部门之间分块而治、互相独立、互不通气现象,实现了物资、项目、设备、资产一体化管理。在这个平台上,生产、基建、物资、财务等部门各司其职,按照职责分工,行使相应管理、监督职能,公司领导根据管理需要,可以在系统内随时了解企业资产规模、结构、状态,了解项目总体投资、进展情况以及设备健康状况等信息,实现了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强化管理基础、控制企业风险的目的。在系统中,由于在项目设计阶段就明确了工程物资和设备对应关系,项目完工时系统就能自动出具设备清单,以此作为项目验收,现场清点依据。同时,这种对应关系,系统可生成对应固定资产清单,加快整个工程结转资产速度,提高了结转资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浅谈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实施【摘 要】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本文对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探究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背景(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及存在问题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一是资产数量大、种类多。固定......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含义:从决策,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翻新拆除出发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运用工程经济学,数学模型等方法强调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建设维护期等阶段之和最小......
当前,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形式中主要对阶段的顺序性着重强调,由各种部分对采购建设、退役处置等一系列环节进行管理,但是其中对不同阶段管理目标所具有的协调性较为缺少,经常会出现......
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网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论文当前,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形式中主要对阶段的顺序性着重强调,由各种部分对采购建设、退役处置等一系列环节进行管理,但是其中对不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