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液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的技术选择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新材料-作业2
08化学(应用化学)2
宋国基 2008294214
佛山液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的技术选择
一、佛山液晶产业的发展现状
1、佛山液晶技术的研发情况
佛山液晶显示技术研究起步于1971年,基本与世界同步, 但是七、八十年代由于 LCD 研究未能列入国家科研攻关项目,经费不足, 研究工作出现了低潮, 佛山因而受到影响,拉大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只是到了90年代,情况才有所改善,LCD相关机构发展到10多家,。这些中心和研究所现在开展的课题主要集中在 STN-LCD 生产相关技术, 以及部分 TFT-LCD 基础性课题。近年来上述机构相继建设一定规模 LCD 试验线, 因此他们的课题都更加注意大生产技术的研究,重视与 LCD 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提供人才技术支持等。
2、我国液晶产业的起步与发展
虽然佛山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基本上与世界同时起步,但是形成液晶显示产业则是在1980 年之后的事了,到目前为止, 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80 年, 电子部 774厂、科学院 713 厂,先后引进加工4 英寸基片玻璃的 LCD 生产线, 主要生产用于手表、计算器和一些仪表的液晶产品。目前这些生产线已无生产价值, 或停产或早已改造。
第二阶段: 1985 年至 1990 年,佛山天马、佛辉、电光电子等引进7英寸生产线, 目前大部分厂还在生产。第三阶段: 1989 年开始,引进 12、14、14(16)英寸TN-LCD 生产线, 如天马二期、康惠、信利一期, 晶蕾等, 这些线产量大,设备比较先进, 成品率高,效益比较好, 是目前主要的 TN-LCD 生产线。与此同时一批台、港、新加坡商人也纷纷在广东、福建设厂, 其中在佛山较大的有挺国、怡宝、华泰、钢达、新光、辉开等, 这些厂一般均以生产TN 低档产品为主。第四阶段: 1992年以后, 我国开始引进14、14 或12、14 英寸 STN-LCD 生产线,其中投资 1000~ 1500万美元从美国引进的设备,只适于生产点阵 TN 屏和中小尺寸 S TN 屏。
3、我国液晶 TFT-LCD 产业的崛起
为使佛山液晶产业提高产品与技术层次, 实现产业的高度化,佛山市电子集团于 1998年成套引进日本东芝TFT-LCD1 代生产线,掀开了液晶产业大发展新的一页。该工程于 1998年 9 月 28 日奠基, 1999 年 9月 28 日模块线先行建成投产, 1999 年 12 月 28 日阵列、制屏、模块生产线全线贯通,一次投片成功, 生产出华夏第一屏(10.4 英寸)。2003年 3 月 25 日通过了中、日双方技术和设备验收,可靠性达到日本东芝公司水平, 总成品率达 65%以上, 最后三个批次成品达 80%,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7月 1 日开始进行批量生产。现在, 生产线运作正常,成品率稳步提高, 正在逐步达产、达效,预计 2012 年可实现年产 36万片的规划目标。TFT-LCD1代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液晶产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标志着佛山的液晶产业在逐步向高层次发展。它的建成投产, 填补了佛山TFT-LCD 生产的空白,将对中国液晶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4、我国液晶上游基础原材料产业的发展
经过10 多年的努力, 佛山LCD 工业所用的基础材料从无到有,已逐步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其中液晶材料和导电玻璃国产化率比较高,其它材料的供应也将逐步转向国内。目前佛山生产的液晶材料除普通TN 型材料外,还有满足宽温低阈值等特殊要求的 TN 材料, 及部分STN型材料。液晶材料国产化率可达 70%以上, 但国外液晶大量流入造成降价压力。
20088 年佛山共有导电玻璃生产线约 20条, 引进与国产生产线各半,总的生产能力约 450 万片(以 14 #14 #标准计算)。但是需求每月大体上在 300万片左右。
5、我国液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产品技术档次偏低。佛山 LCD 产量占全国市场的 10%以上,但销售额不足 3%。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还只能生产 TN-LCD 产品。
(2)目前手机国产化格外引人关注, 但是新款式的手机要求 LCD 屏的线宽线间距总在 20m上下, 可目前国内除极少数企业外, 多数都做不到。
(3)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过小,产品单一, 简陋,在当前市场过度竞争条件下,不少企业长期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难以求得发展。
(4)缺乏宏观调控,重复引进过多, 造成资金、技术力量分散, 谁也搞不好,既造成资本大量浪费, 更不能建设一些实力雄厚、有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市场管理无序。这是造成竞争过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间为争夺订单,竞相降价;目前某些地方出现的个体小作坊式的模块组装厂, 与大企业争夺市场等。
二、佛山液晶产业发展的技术选择
回顾佛山液晶产业发展走过的路,从 NT 到 S TN, 从 S TN 到 TFT, 基本上是一条以引进技术设备, 国内消耗吸收,相同厂家重复引进, 再引进实现技术产品升级的路子。由此导致佛山液晶产业长期低水平的引进模仿,被动跟踪国外技术进步。如何建立起自己的液晶技术研发体系, 变被动式跟踪为主动式创新,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是当前液晶产业大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模仿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 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组织, 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所谓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在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企业技术创新总体目标部署,以及为实现创新目标而做出的谋划和根本对策。创新战略可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战略三种基本类型。
所谓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 吸收率先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 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 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竞争, 以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 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模仿创新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创新行为,但这种创新是以模仿为基础的,因而具有不同于自主创新的一些特点。模仿创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模仿创新的跟随性。模仿创新的重要特点在于最大程度地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吸收与继承率先者的成果。在技术方面, 模仿创新不做新技术的开拓探索者率先者,对市场需求信息不敏感等等, 致使模仿创新企业在起步阶段落后于率先创新者, 而不得不扮演追赶者的角色。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跟随和延迟是模仿创新企业为回避风险而故意发生或者造成的。模仿跟随也难免造成被动性,这是模仿创新战略的弱点。二是研究开发的针对性。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 而应属于一种渐进性创新行为。模仿创新并不照搬照抄率先者的技术,它同样需要投入足够的研究发展力量,从事其特有的研究开发活动。模仿创新的研究开发不仅仅包括对率先者技术的反求, 还包括对率先者技术的完善或进一步开发。从数量上看,模仿创新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并不一定低,如日本许多以模仿创新著称的著名企业每年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均占销售收入的 5%以上。与自主创新或合作创新不同的是: 模仿创新的R&D 投入具有高度的针对性,能够免费获得的公开技术或能够以合理价格引进购买到的技术不再重复开发,其 R &D活动主要偏重于破译无法获得的关键技术、技术秘密以及对产品的功能与生产工艺的发展与改进。相比较而言,模仿创新的研究开发更偏重于工艺的研究开发。三是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模仿创新在资源投入方面,与率先创新有较大的区别。率先创新面临着艰巨的新技术和新市场开发的任务, 必然要在创新链的前期(即研究开发阶段)和后期(即市场开发阶段)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 因此, 率先创新在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较为均衡。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集中资源进行强势投入, 率先创新甚至会牺牲在创新链中段的投入, 如美国的许多公司已将生产制造环节转包给国外企业,在本国只保留研究开发和销售部门。而由于模仿创新省去了新技术探索性开发的大量早期投入和新市场开发建设的大量风险投入, 因而能够集中力量在创新链的中游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即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使得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向中间聚积。这是模仿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模仿创新的优势所在。应该说, 模仿创新战略是比较适合我国目前液晶产业的发展状况,不失为是快速发展取得后发优势的一种明智选择。
2、液晶产业模仿创新战略的实施
佛山液晶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和技术、人才的蓄积,完全有基础和能力实施模仿创新的技术战略。应该很好地总结国际、国内液晶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新的思路实现液晶产业的快速升级。
(1)要建立起液晶技术的研发体系,不断积累自有知识产权技术
佛山的液晶产业, 由于还处在TN、STN 阶段,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大多没有独立的研发队伍, 研发的任务主要由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而真正形成一定研发力量的机构在我国也仅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南京电子第 55 研究所、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几个单位。这几个研究机构由于科研经费等支撑条件的限制,尚无法形成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研发力量。建立起液晶技术的研发力量是当务之急,是佛山液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2)要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阶段,顺利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近些年佛山在国家级和地方组织的液晶方面科研成果不少。但是, 这些科研上的突破,没有进入生产领域, 实现产业上的转化。目前,液晶产业基本上完全依赖引进技术,国内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由于缺少中试阶段的过渡,大多无法进入生产领域。
(3)要完善液晶产业的大生产技术,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生产
液晶产业,特别是 TFT-LCD 的生产采用的是大生产技术,大生产技术的关键是高度的自动化与生产系统及其相关条件、环境的协调组织。如TFT的生产设备即使完全相同,不同的生产厂家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其产品的成品率迥然不同, 其中的差异主要在于对大生产技术的掌握与生产的管理组织。另外, 生产的外部环境如水、电、普气、特气等的供应已成为制约生产成品率等指标的关键。
(4)要系统组织上下游产业的相关配套,以产业链的方式协同发展
目前,佛山乃至我国发展液晶产业的一些关键性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进口,上
游原材料生产厂家还处于自发式的发展阶段, 缺乏系统的协调与组织,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液晶产业的发展。这种产业需要系统的协调组织,需要纳入国家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率先使用者,而是做有价值的新技术的积极追随学习者;在市场方面, 模仿创新者也不独自开辟新的市场,而是充分利用并进一步发展率先者所开辟的市场。模仿创新在这方面的特点与自主创新及合作创新具有鲜明的区别,模仿创新战略是不以率先而取胜的战略, 而是巧妙地利用跟随和延迟所带来的优势, 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的一种战略。在某些情况下, 这种跟随和延迟是自然形成的, 如在研究开发能力方面落后于另外,从产业增值链上看, 液晶模块的生产效益是一定的, 其效益的大幅度增值在下游产品的开发上,只有把这一产业从上游到下游一体化地、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 才能实现总体效益的最大化。
(5)要大跨度地引进国外技术,实现产业层次的跨越式发展
佛山相继引进了 TN、STN 的生产技术, 第一代的TFT 生产技术也已引进。如何引进后续技术, 选择较多, 不同的技术机会成本也不尽相同。如现在TFT有第一到第四代技术,还有 P+ Si、反射式液晶技术等等。引进这些技术, 既要考虑到佛山的消化吸收能力, 又要考虑到技术的发展、替代, 还要考虑到价格、市场等诸多因素, 需要进行比较分析。按照目前液晶产业的水平和研发能力,应考虑尽量引进最前沿的高端技术, 应能实现跨越式的技术引进, 减少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6)需要国家统筹规划发展国内液晶产业,避免出现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
目前, 发展液晶产业, 特别是上TFT生产线已经成为国内产业界的热点,特别是一些大型 IT 企业技术发展选择的方向。国内显示行业已开始围绕液晶产业及其产品展开新一轮的竞争,国家应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使我国液晶产业分工协作, 有序发展,形成国家液晶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佛山陶瓷产业发展报告一、佛山陶瓷产业概况陶瓷在中国的陶瓷行业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佛山,是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而石湾陶瓷则是佛山一张亮丽的“名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近年来,**市全面实施“四区一线”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番茄产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之一。2008年,番茄播种面积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6.56万亩,比上年增长13.5%,促进......
西乡县大河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 文学 校:西乡县农广校 班 级:2011级专 业:农业技术推广 姓 名:张 峰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西乡县大河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香菇产业......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发表日期: 2011-02-11 来源: “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