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晨读提要_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3:52: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晨读提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晨读提要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 何木新

(《过秦论》《劝学》《寡人之于国也》《师说》《琵琶行》《蜀道难》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

2.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花白)4.约从离衡(通“横”)5.合从缔交(通“纵”)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示否定)7.陈利兵而谁何(通“呵)8.倔起阡陌之中(通“崛”)9.赢粮而景从(通“影)10.百有余年(通又)

1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暴通曝)12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1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14所守或匪亲(匪:同非)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二、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

1.1河内凶(凶:荒年)2王好战,请以战喻(喻:说明)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胜:尽)食也

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失:错过)其时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6.凡六百一十六言(字)7.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8.填然鼓之(音节助词)9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制止)11.王无罪岁(年成)12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13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离)14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15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16去来江口守空船(来,不译,去来偏义复词,偏去)17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 一下子)18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19序八州而朝同列(序:统治)20务耕织(致力,从事)2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 毛病)22西举巴蜀(攻取)23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 相当)2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25开关延敌(迎接)26斩木为兵(兵器)27度长絜大(衡量,比较)28蒙故业,因遗策(沿袭)29瓮牖绳枢(窗户)30 赢粮而景从(担负)31以致天下之士(招纳)3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33声非加疾也(强)34木直中绳(符合)35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36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7假舆马者(利用)38用心一也(因为)39煣以为轮(使„„弯曲)40孰能无惑(谁)4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

42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4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44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45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

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2.可以衣帛(2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3.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

4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 归罪)

5.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敲鼓)6.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 水:游泳)8履至尊而制六合(8名词作动词 履 :登上)9然陈涉陈胜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 瓮 :用破瓮作 绳:用草绳系)10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 帝王 :称帝称王)11且夫天下非小弱(形容词作动词 小,弱: 变小,变弱)12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 师,学习)1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 在地上、在地下)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1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象卷席子)(像用包子)(象用囊袋))

16内立法度(名词作状语对内)17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名词作状语 向南)18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亡,北,动词用作名词,败逃的人)19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坚固的地势)

20小学而大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2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22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 使„„退却)23约从离衡(动用法离:使„„离散)

24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朝:使„„朝拜)25外连衡而斗诸侯(使动用法斗:使„„争斗)

2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2)27会盟而谋弱秦(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28以愚黔首。(使动用法 使„„愚蠢)29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 以„„为师)30耻学于师(0耻 意动用法 以„„为耻)3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 名词作状语 像云聚集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3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3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四、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河内凶(古义: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3.弃甲曳兵而走(古义:走,跑,这里指逃跑。)4.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5.明年秋(古义:第二年)6.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出击)7.因为长句(古义:因此作)8.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神态,脸色)9.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10.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龄大)11金就硕则利(古义:金属制品,黄金)12.蟹六跪而二鳌(古义:蟹腿)13蚓无爪牙之利(古义:帮凶、走狗)1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

1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居住存身)1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指函谷关、崤山之东)

17才能不及中人(古义:一般人)18.铸以为金人十二(古义:金属)19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2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人)

21.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2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的人)

23.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24.无贵无贱(古义:无论)五、一词多义(“凶 加 直 是 行 于 数 发 度 亡固 而 修 制 师 其” 16个)

1. 凶——①河内凶(庄稼收成不好)②凶多吉少(不吉利的事)③汉初匈奴凶黠(凶恶,残暴)④甫闻凶讯(不幸,多指丧事)⑤缉拿元凶(杀人的人)2.加——①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③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④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

3.直 ——①直不百步耳(只不过)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与“曲”相对)③理直气壮(正确)④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⑤直上载公子上座(径直)

4是 ——①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②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③自言本是京城女(表示肯定判断)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5——行

①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②赵王畏秦,欲毋行(离开;前往)③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⑤白居易的《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②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和)③寡人之于国也(对于)④其民于河东(到)⑤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7——数①愿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④数目项王(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

8——发 ①百发百中(发射)②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④野花发而幽香(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9.度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尺码、尺度)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程度、限度)③内立法度(规章、制度)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风度、常态)⑤一年一度秋风劲(回、量词)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创制)⑦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考虑、思虑)⑧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⑨理有未安,妄以臆度(推测、猜测)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渡”,过)

10亡——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逃跑、逃脱)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失去)③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消亡)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死亡)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逃亡的人)⑥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⑦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

11固 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执、顽固)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持、坚决)④人固有一死(固然、本来)⑤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牢固、坚固的地势)⑥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既、已)

12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连词,表递进关系)③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关系)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顺接关系)⑤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关系).13修——①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②不期修·古(学习,效法)③乃重修岳阳楼(修建)④修守战之具(整治:)

14制——①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②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指挥)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 制服)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⑤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规定、制定)

15师——①彼童子之师(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专门技艺的人)③ 吾师道也(学习)④吾从而师之(以„„为师)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16.其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指示代词)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人称代词)③其皆出于此乎?(大概、也许(语气副词,表揣测)④其可怪也欤!(难道(语气副词,表反问))

六、特殊句式(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一)判断句

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___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_____养死葬没什么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 3非我也,岁也 ___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

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_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的。

(二)倒装句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_这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2.树之以桑。___把桑树种植在宅园

3.申之以孝悌之义。___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知句读就向老师请教,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

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如今的一般人,他们比圣人差多了,反而感到向老师学习是羞耻。

8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_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在路上背负或顶着重物行走了。

9不拘于时,学于余__李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向我学习。

10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1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出生在我之前,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1 12陈利兵而谁何 _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

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所以学生不一定样样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高明

(三)省略句 请补出省略的内容。

1.蟹六跪而二螯。(蟹六(条)跪而二(只)螯)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后省略“于”)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以”后省略“之”)4聚之咸阳(“之”后省略“于”)

5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足”,“起”后省略“于”)6威振四海(“振”后省略“于”)

(四)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1.可与不: 不(fǒu),通“否”。 2.拜书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4.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5.秦自缪公以......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识点(共7篇)由网友“Konbaov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篇1: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优秀]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 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教学内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2......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1.可予不。2.臣愿奉璧西入秦。3.拜送书于庭。4.召有司案图。5.设九宾礼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7.唯大王......

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晨读提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晨读提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