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人物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二战人物简介”。
丘吉尔
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战争》),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30 November 1874 – 24 January 1965)was a British politician known chiefly for his leadership of the United Kingdom during World War II.He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 wartime leaders.He served as Prime Minister from 1940 to 1945 and again from 1951 to 1955.A noted statesman and orator, Churchill was also an officer in the British Army, a historian, writer and artist.To date, he is the only British Prime Minister to have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and the first person to be recognised as an honorary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国陆军一级上将(1888-1954),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也是―闪电战‖―坦克战‖的提出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
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德国组建了装甲部队,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古德里安的闪电战,装甲集群,近一个月的时间占领波兰全线。更在一个月余令法国战败,敦刻尔克大撤退希特勒吃惊闪电战的速度,以为有诈,不允许进攻,命令休整,若非如此,33万英法联军也许会被他完全消灭。进攻法国时,他曾说―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放下武器从道路上滚开,免得挡路‖。他是闪电战之父。
古德里安被西方军界誉为“德国坦克装甲兵之父”、“闪击英雄”。他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战绩。古德里安出生军官家庭,自幼酷爱军事,13岁便进入军校。
一次大战期间,他任骑兵和步兵部队的初级军官和参谋军官。战后,他在边防军部队短期任职后便开始创建、组织指挥装甲兵部队。他先后担任德军的战术教官,摩托运输营长,德军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第二装甲师师长、第16军长、第19装甲军长、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司令、第二装甲集群司令、装甲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
古德里安在二十年代初以四轮车辆模拟坦克配合空军进行演习,并在第一辆坦克的设计到大批量生产新式坦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声望。1938年3月,古德里安率领第16军的两个装甲师在48小时行进600公里,到达并攻占了维也纳.1939年9月1日,古德里安率领装甲师,个摩托化步兵师),以装甲师为先导,向波兰境内猛插猛打,仅用十几天就占领波兰全境。1940年5月10日,古德里安率领第19装甲军发起了法、比、卢等国的西线战役。从13日到15日,古德里安所在部队即攻下了卢森堡、比利时、法国要塞色当,打通了通向英吉利海峡沿岸的道路。
6月初,古德里安率部发动了旨在歼灭法国南部约70个法国陆军师的战役。他只用了8天时间就打到了法国和瑞士的边境,平均每昼夜行进速度约70公里。古德里安一年后参与了入侵苏联的战争。他指挥第二装甲集群运用“闪击战”给苏军以重创。后来,由于古德里安与希特勒意见不同被免职。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后,他出任装甲兵总监,为德军的库尔斯克战役计划提出过重要建议。最后,在―7月20日政变‖后临危受命出任德军陆军参谋总长,但已是大厦将倾、无能为力。古德里安再次与希特勒发生意见分歧,而被迫离职。美苏冷战期间,他又受到北约的邀请出任军事顾问。著有回忆录《一个士兵的回忆(闪击英雄)》。
埃利希·冯·曼施坦因
Erich von Manstein—— 埃利希.冯.曼施坦因,1942年7月1日晋升为元帅。曼施坦因与隆美尔、古德里安三个可能是二战中德军将领里最负盛名的,在东线,曼施坦因所统辖的部队曾多达60个师,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对统辖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曼施坦因名气很大,更重要的是他的战略思想对德军影响极大。进攻法国之所以取得极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曼施坦因计划,如果实施原定的施利芬计划,西线战事的结果难以预料。入侵俄国后,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第聂伯河等等,曼施坦因打得有声有色,在我看来,曼施坦因的天才在于他总能在不利之时为自己的部队找到某个平衡点,绝不致使部队溃散,并恰当地寻找到敌人的弱点与空隙,一刀下去,往往会转败为胜。这一点也导致了他与希特勒的严重冲突,他始终强调弹性防御,主张大踏步后退,让苏军进攻,等苏军的前进过于前伸失去平衡之时,就是德军反击之时。希特勒反对退却,这使得曼施坦因被解职。战后,曼施坦因被判处18年徒刑,后被减刑至12年,1953年获释后担任西德国防部顾问。PS一下,战后德军许多将领都著有回忆录,众口一词对希特勒的指挥提出严重批评,并认为如果按照自己的方式可能会更好,曼施坦因也是一样,《失去的胜利》是个很好的例子。
卡尔·邓尼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著名军事将领。曾任潜艇部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第三帝国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德国海军元帅,是德意志民族国家社会党党员,希特勒死后接任德国国家元首,是二战结束后受审的主要纳粹战犯之一。
邓尼茨主张击败英国的关键在于切断其海上交通线,以经济战来击败海上强国英国。而最适合执行这一战略任务的莫过于潜艇。他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对商船进行袭击战,破坏英国大西洋海上交通线。在潜艇的使用上,他强调把潜艇派到对方运输频繁而潜防御薄弱的海区活动,以取得最大的战果。在作战手段上,他主张采取―狼群战术‖,即多潜艇集群作战,实施近距离夜间水面攻击。德国潜艇运用此种战术击沉大量英国船只,曾给同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后果。邓尼茨重视海空协同,在他的反复要求下德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航空部队——第40轰炸机联队。这只装备有FW—200运输机改装的―神鹰‖飞机的空军部队主要负责与潜艇协同作战,报告同盟国护航运输队的方位与兵力组成。但由于空军元帅戈林对海空协同的轻视,以及FW-200运输机本身技术性的缺陷,海空协同效果并不是很好。
1942年底以后,英国,美国加强了护航制度,改进了反潜兵力兵器和反潜措施,使缺乏足够空军支援的德国潜艇遭受打击,德国的潜艇战最终失败。但应该肯定的是邓尼茨敢于顶住压力,舍弃大型舰艇正面战而采取潜艇战的判断能力。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其自传中以及英国海军军官罗斯基尔在其所著中均对其军事才能以及过人的判断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邱吉尔在回忆录中认为邓尼茨和德国潜艇是德国对英国海军最大的威胁,而罗斯基尔在战后得知纳粹政府醉心于大型舰艇建造的Z计划,并没有全力建造潜艇时感到十分不可思议。这些都是对邓尼茨和他的潜艇部队最好的证明。
艾尔温.隆美尔
隆美尔一生短暂,只活了52岁,而他又在军中度过了34年之久。他惊人的军事素质使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近攻。在战斗中他总是冲杀在最前面,因而能控制瞬息万变的战场。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他像一支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欺敌时,又像一支狡猾的狐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三巨头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
战争前奏1919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 1921年9月,正式建立法西斯党。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
教案课题:时空行者-二战篇 课型:高三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展示考题与核心素养,突显时空观念的重要性2、分阶段提供各战场的战争示意图,建立二战史实框架,认识重大战役的爆发过......
二战魔术师“搬走”亚历山大港据《泰晤士报》报道,美国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当年让自由女神像消失的表演令世人称奇。但在二战时期的北非战场上,英国魔术师贾斯帕·马斯基林的......
1939年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4日 日本政府声明不参与欧洲战争9月5日 美政府声明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9月8-28日 华沙保卫战9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