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科研课题1_古代茶文化研究课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3:46: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茶文化科研课题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代茶文化研究课题”。

杯中人生

——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酒文化

主讲

高二语文组

第一讲到第三讲

授课内容:播放大型电视系列片《和谐拯救危机》第一集

茶文化与酒文化是一种大众生活文化,雅俗共赏,香播九州。社会各个阶层、不同职业人群都有各自的喝茶品茗饮酒方式,他们又各自以所擅长的文学艺术手段,记录或抒发自己的茶情、酒趣和其中的感悟,本选修课,意图将这些散落的茶文化酒文化串联起来。开课之初,恰好观看了大型电视系列片《和谐拯救危机》,里面对传统文化的呼唤以及图文并茂的解说,深深地触动了我,所以这门选修课开课后,前三节课我为学生播放这个电视系列片的第一集,意图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从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生活情趣。

第四讲

茶圣竟陵子与《茶经》

序言

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

——唐·杨华《膳夫经手录》

不喝茶还能成为中国人?

——梁实秋《雅舍怀旧·忆故知》

无论古代、还是当代;无论封闭环境、还是开放社会,嗜茶者大有人在。茶不醉人人自醉,人们用文言,用白话,为茶作传,为茶礼赞。

茶,实在是地地道道的 “国粹”。

茶虽与咖啡、可可一起,被并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但咖啡与可可仅仅只是饮料,充其量用作待客之道而已。茶却不同了,它远不仅是一种饮料,或者说,中国人饮茶,决非单纯为了解渴;甚至,为解渴而饮茶,反成了被讥笑的对象。

茶已经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修养,一种人格力量,一种境界。古往今来,“茶文化”就这样孕育出来了。

让我们沏上一壶清茗,共同回首那久已消逝的悠悠岁月,令人神醉的种种茶趣吧。

茶树的原产地是滇西南,中国人饮茶据说从神农尝百草就开始了,经历了由药用到饮用的过程,由隋及唐,饮茶习俗发展获得了充分发展,尽管与政治上的大一统相比,它显然晚了一个节拍,它的兴旺发达,已在大唐盛世: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

真是如痴如狂,如火似茶。然而,风行一时的嗜好,却不一定能长久地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在中国,曾有过多少次的时髦风尚:什么邯郸的步子,楚宫的细腰;什么“梁家髻”、“谢公屐”;什么小山眉、额黄妆,以及令多多少少人心醉神往的“柔若无骨”的女子缠足„„都曾经风风火火,可是,究竟能传下几多?

茶,却荣幸地被中华民族选中了,长久地保存发展了,不仅是由于它风行过,红极一时过,更重要的是,它被人提炼,凝结成一种“茶文化”,从而作为一种民族性格,民族精神而被历代承继。

有功于此的,便是被奉为茶圣的竟陵子陆羽。

一、由弃儿到茶圣

开元年间,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龙盖寺住持智积法师收留了一个三岁的孤儿,这孤儿的父母是谁,为何被弃,都不得而知,当然,也就无姓无名了。孤儿长大成人后,以《周易》为自己卜卦,卜得蹇卦,又演为渐卦,卦曰“鸿渐于陆”,即鸿雁渐渐降落于陆地之意。孤儿便为自己取姓为陆,取名为羽,又以“鸿渐”为字。这位身世凄零的孤儿,就是后来的茶业祖师爷陆羽。

陆羽从小喜欢读书学习。九岁那年,智积法师要他学习佛典,但陆羽酷爱的是儒家经典与诗文创作。这个早慧而倔强的弃儿,拒不接受智积的命令,于是受到了种种惩罚,干起各类杂务,诸如扫地、扫厕所、砌墙、上瓦、放牛等等,然而,陆羽丝毫不改初衷,连骑在牛背上,也在学文写诗,这样,他受到了进一步的责难,甚至被监工鞭打。十三岁时,他忍无可忍,逃离了寺院,投身到一个戏班子里。容貌丑陋的陆羽,充当了丑角,表演杂技、魔术、木偶戏、参军戏等。多才多艺的陆羽,控制不住蠢蠢欲动的创作热情,还写下了《谑谈》三篇,大概是当时滑稽戏的剧本。

正当他历尽艰辛,蹭蹬失意之时,遇上了河南尹李齐物。李氏十分欣赏这位傲岸不群的弃儿,亲自教授他诗文。陆羽开始实现童年金色的梦,与诗文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以后,以后他到竟陵县西的天门山潜心读书,又到处寻师访友,与李白、杜甫、颜真卿等名流隽士,都有过交往,文名日盛。

安史之乱后,陆羽干脆隐居苕溪(在今浙江吴兴县),与吴中地区的一批志同道合者,如诗僧皎然,隐士张志和等,诗酒往来,结为莫逆。他经常乘一叶扁舟,寻访山寺,在山野之中,他单身独行,“誦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虽然他曾一度应召为太常寺太祝、太子文学等,但都不久辞归,遂在放浪、隐逸中,度过了晚年。陆羽写下不少著作,可惜流传至今的,主要就是一本《茶经》了。

陆羽身世凄惨,容貌丑陋,口吃,种种的不幸,养成了他褊躁的个性。凡有人聚会,他往往兴发时随意而去,兴尽又不告而别。对朋友的规劝,也置若罔闻,因而常常遭到误解。其实他是个有血性的男子,极重情感的信人,与人约会,虽“雨雪虎狼不避也”。先天的缺陷,倔强的个性,炽热的情感,惊人的才气,加上坎坷的阅历,务实的精神,恬淡的心境,洒脱的气度,酿成陆羽创立茶道的内部条件。

二、茶圣与时运

客观上,陆羽也是个幸运儿。如上所云,茶与佛教有难解之缘,而智积法师又是一个喜茶且善于品茶的和尚。相传,智积喜欢喝茶,陆羽善于煮茶,智积非陆羽的茶不饮。后来,陆羽云游他乡,智积便断了茶。这件事让代宗皇帝知道了,有点不信,就召智积进宫,一试真假。在宫中,煮茶能手奉上了名茶,智积尝了一口,便放下不饮了。代宗又密召陆羽进宫,由陆羽煮茶,再让智积品尝,智积称赞说:“这真像陆羽煮的茶呀!”代宗才深信无疑,让陆羽出来见了师傅。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但也透露出陆羽茶道与佛教的一缕联系。

陆羽晚年隐居的苕溪,处于历史悠久的名茶产区。早在三国时代,这里已出“御荈”,以后,吴兴茶一直享有盛誉。陆羽还四出云游,足迹遍及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悠游之间,他不忘到茶区一走,亲自动手,采制茶叶,以尝鲜品新。皇甫冉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写道:“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便是一个明证。陆羽应运而生,《茶经》应时而作。中国的茶,也迈入了一个新境界——由饮用变为品饮,由一种习惯、爱好,升华为一种修养、一种文化。就在这一时期,“茶”字确立了它的地位,正式取代了那个古老的“荼”字(唐代以前,“茶”字还没有出现,那时,茶的名称五花八门。《诗经》中有“荼”字,《尔雅》称茶为“槚”,《方言》称“蔎”,《晏子春秋》称“茗”,《凡将篇》称“荈”,《尚书·顾命篇》称“诧”。另外,还有一些别称,如水厄、酪奴等等,其中以“荼”字为茶最为常见)。

据史书记载,自从陆羽著《茶经》后,“于是茶道大行”(《封氏闻见记》),“天下益知饮茶矣”(《唐书·陆羽传》)陆羽死后,卖茶者用陶土塑成陆羽像,放于灶间,祀为茶神。

三、《茶经》概略

《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内容广泛,涉及到茶学的各个方面,堪称是一部茶道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包括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节,共约七千字,分别叙述了茶的生产、饮用、茶具、茶事、茶区等问题。

《源》是《茶经》的重点篇章之一,谈到了茶树的植物学状态,“茶”字结构及其含义、别称,种茶方法、鲜叶的品评鉴别以及茶的效用等。《具》谈的是采制茶叶的工具,包括采茶、蒸茶、饼茶的成型、干燥、计数和封藏工具等,涉及到各种工具共有二十种左右。《造》则谈饼茶的采制与品质鉴别方法。

《器》列举了二十八种煮茶和饮茶器具,大致可分为生火、煮茶、烤茶、碾茶、量茶、盛水、滤水、取水、、盛盐、饮茶,以及放置用具的总盛器、清洁工具等,从这张详尽的清单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窥出唐代饮茶的一整套程序和摆设。

《煮》谈论的是茶汤的调制,也就是饼茶的烤煮方法,涉及到茶的烤炙、捣碾,烤茶的燃料、煮茶用水以及如何煮茶等。《饮》强调了饮茶的意义,陆羽将选茶与选人参相比拟,突出一个“精”字。饮茶方式上,他又强调品味,强调精神享受。这些都是《茶经》的重点所在。另外,《饮》还追述了饮茶的悠久历史。《事》也谈茶史,只不过更多的是轶事趣谈而已。由于陆羽能见到的许多古书已经散佚,这些片羽吉光便弥足珍贵。

《出》记载了唐代的茶叶产地,及于当时的八个道。道是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这八个道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十三个省(区),除了云南以外,几乎涵盖了现今我国的各主要茶区。

《略》则将用以制茶、煮茶等各类器具加以省略,选出最重要的器具作简略描述,以便饮茶者实际使用。《图》以挂图形式对全书内容作形象说明,可惜其中的图早已散失,只剩下一段短短的说明文字。

《茶经》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曾对此作了热情洋溢的讴歌“夫茶之著书,自(陆)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宮省,下迨邑里,外及夷戎蛮狄,宾祀燕享,予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成家,又有功于人者也。”

《茶经》出版后,后世各类茶书层出不穷。迄今为止,有目可查的大约一百种左右。存世的茶书,包括辑引到的残句、残本,大约不下六十种。当然,这不包括历代散佚的大量茶书。

科研课题

《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实验研究报告元宝中学 崔克俭一、课题的提出1、选题的原因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

茶文化

《茶文化》课程论文茶文化知识体系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茶的起源、发展与传播茶的起源与发展从茶树的自然分布、地质变迁、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茶树的起源是在中国。但是也有印......

茶文化

第一课时华夏茶史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

茶文化

1、概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

茶文化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为什......

下载茶文化科研课题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文化科研课题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