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影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影评功夫熊猫”。
2008年一只来自美国的“熊猫”登陆中国电影大银幕,这个名叫“阿宝”的憨态可掬的懒家伙,在短短三天内就卷走3800万票房,让130万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为之疯狂,用它那肥胖的彪悍身躯把“动画电影吸引不了中国观众”的魔咒击得粉碎,这就是“来势熊熊”的《功夫熊猫》。
大家在欣赏这部电影本身精彩的动画制作的同时都无不惊讶好莱坞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市场化商业因素的完美结合。作为一部好莱坞影片,片中却包含了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首当其冲的便是片中的“功夫”,讲述了熊猫阿宝从一名功夫的狂热爱好者到成为神龙武士拯救了整个山谷的故事。乍看剧情貌似让人觉得落入了功夫片的俗套,但是仔细品味后却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天将降大任于斯熊猫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于根本没筋骨只有一身脂肪的阿宝来说,受点皮肉之苦、饿些肚子再所难免。为了突出阿宝与盖世英雄的距离,影片通过爬台阶、想办法进入比武大会、第一次接触功夫训练及被师傅暴打等段落展现阿宝体重带来的麻烦,和他笨拙、反应慢、毫无武术基础的缺陷。同时这些也是制造笑点的好机会,看到阿宝每次爬山爬得气喘吁吁、被打得东倒西歪,确实令人忍俊不禁。但阿宝胖也有胖的好处,皮糙肉厚怎么折腾都不怕,就连“点穴”这招都对他失灵,因为肥肉太多根本找不到穴位......而且阿宝懒归懒,胖归胖,却真的很痴迷于功夫,意志十分坚定。当他刚来到庙里后就像一个进入糖果店的孩子,见到什么都开心地口水横流,影片这里特别着重描述了阿宝梦想成真,第一次亲眼见到偶像的情景,就好
象影迷见到大明星一样激动,让人感觉十分生动贴切,就差签名留影了。原本很排斥阿宝的师傅在龟仙劝说下,终于决定信任阿宝,也在偶然间发现了他“寻找食物”时表现出的惊人潜力,就利用食物作为诱饵来训练他。
而至于出现的五大武林高手,他们的特色其实片中渲染得很少,只是以不同的动物来代表中国拳法中最有名的那几种招事,但你说,螳螂的螳螂拳耍的如何?拜托,你连小螳螂的“拳头”在哪恐怕都看不见,唯一看到的只是螳螂先生在眼前“飞来飞去”,刷刷刷几下之后,最后留个特写姿势,只是让你看清,OK,这是螳螂,不是蚊子或蝗虫。至于外国观众是否知道螳螂拳的由来等,似乎并不是本片关心的重点,这五个角色的设计,只是纯粹体现对中国武侠文化的一种致敬。不过如果仔细看,五个角色的招式和个性还是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母老虎善用奔跑、臂力和爪子是主要武器,性情急噪;小青蛇则是滑动速度快而静,善于出其不意的攻击,高傲幽雅;金丝猴嘛,当然就是上窜下跳,灵活自如,还会耍棒子,嬉皮笑脸;丹顶鹤是唯一能飞的动物,躲闪自如,嘴部攻击较多,并可作为后勤援助,平和友善;绿螳螂体积小便于隐藏,而转移和出手速度快,两只“大刀”也能切中要害,少言寡语最讨厌别人说他个头小。而师傅,片中没有交代他的招式特色,但很显然,个子小却能把一只大熊猫扔来扔去可见其功力深厚,而他最擅长的是用两只小指头捏住对方手指让他全身不能动弹,无论这在中国武侠中叫什么功,反正绝对足够唬人的了。整个情节充满了趣味性,将观众的视线牢牢地拴在荧屏上。
片中虽然角色说的是英文,片子也是美国公司出品,但本片背后其实有很多华人功臣。比如顾问、艺术指导及很多动画师本身就是华人,参与了创意、画面和编排等很多意见。本片值得称赞的就是编导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不是糊弄事而是真的注意了很多小细节,比如影片中所有出现的文字,全都是汉字。就连“师傅”、“乌龟”的中文发音也被保留,只不过很少有人能把“shi”发对的,老外念”xi”、台湾等地华人念“si”。此外,所有的建筑风格、室内装饰、角色服装造型,甚至生活习惯等均很符合中国古代特点,针灸、鞭炮等带有中国特色的东西都出现在片中。村民们全都拟人化,无论是熊猫兔子还是鸭子,都穿的是中国百姓便装,手拿筷子吃面或包子,就连螳螂也爱喝面条汤,还嫌自己嘴不够大。而寺庙中,更是装点有很多山水画、瓷器,室内的墙壁、柱子、桌椅绘制都很用心,导演说,刚开始一些室内设计偏向日本风,被华人工作人员看到后提出,推翻又全部重画。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国南方美景在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云雾缭绕、山水秀丽,颇有意境。据说和平村的原形是中国郦江一带。当然为了体现武侠电影的神话色彩,很多外景也被夸张化,比如山的形状、连接在山间的吊桥和监狱等的设计,但整体中国风格仍然保留。当中国观众看到面馆老板的帽子是“面条插筷子”,“丹顶鹤写毛笔字”,或是“阿宝坐轿子”的时候,可能比外国人更明白创造者的用心,也会第一次感到看好莱坞动画片如此亲切。
正是以上这些中国元素构成了影片的成功奠下了基石,当然作为一部好莱坞影片,片中必然少不了传统的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元素。影
片的主题“要想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先要成为自己的英雄,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找到自我价值,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发光之处。”类似于此,关于草包变英雄、小兵立大功、小人物心比天高最终实现理想的故事在好莱坞动画片中可不少见,这种鼓励发现自我价值的主题是美国人最喜欢向小朋友们传输的思想。我们看到长相丑陋、个头大的怪兽史瑞克都能娶到公主,成为国王,行动不便的大熊猫变成盖世英雄又有什么不行?而对“救世主”的设计也一贯符合西方人的观点,有个人(或者动物)就“注定”要担此重任,只要找到他,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这跟《黑客帝国》中的“The one”一样的说法。
另外与以往类似电影相同,英雄的出现必定是需要一个大的反面角色和正面角色衬托的,片中的太郎和师傅便是这样的两朵“绿叶”。
太郎这个反面角色刻画的十分完美,它体现出人性的贪婪的一面。当出现利益的一面时,他背叛了自己的师傅,甚至为了利益不惜去加害自己的师傅。在电影中太郎与师傅打斗的场面中完全暴露出人性的弱点,虽然在师傅的教导下出现了一丝的光明,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是去加害自己的师傅(最亲的人)当他看到神龙秘籍是空的时,脸上露出的表情是惊讶,继而是无限的失望。此时的太郎已经不是为了抢秘籍那时的太郎了,他的斗志已经失去了。仿佛没有前进的动力了,在与熊猫阿宝的交锋中完全的失败了。这也就注定了他失败的必然结果。
而阿宝的师傅也在承担影片中有着重要作用,影片中师傅完全可以打败太郎。但影片中却没有呢?太郎是师傅从小养大的,师傅倾注
了他毕生的爱在这个孩子身上,他怎么可能去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呢。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现的尤为突出。所以,师傅和太郎的打斗,可以看作是师傅和自己的爱在斗,无论师傅的功夫再好,也不可能赢得这场比赛。这也就注定了一定要有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的出现。阿宝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当然作为一部动画片,不得不提一下本片强大的配音阵容,汇集了安吉丽娜茱莉,成龙,刘玉玲等一群好莱坞一线明星的配音团队为影片情节的渲染起到了很大作用。
正是以上这一系列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与好莱坞商业电影元素的完美结合;影片中众多可爱而又有个性的角色;影片强大出色的动画制作团队及兼具实力与星光的配音团队等,这些因素构成了《功夫熊猫》能够席卷全球市场,获得票房与评论两方面肯定的作品的原因。当然写到这里还是想提到一件听了十分可惜的事,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才能做出这样好的动画作品,这是个从《花木兰》发行后就开始讨论的问题,可是这么多年来仍然没有见到好的作品出来,中国的电影人真的应该好好思考《功夫熊猫》给我们带来的某些东西,争取早日能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拍成成功的作品!
《功夫熊猫》影评《功夫熊猫》讲述的是一只大熊猫误打误撞成为神龙大侠,之后学习功夫,拯救家乡的故事。熊猫阿宝大概是谷中少有的不会武功的居民。又肥又迟钝的阿宝在父亲经营......
功夫熊猫影评功夫熊猫是一部喜剧动作电影,刚开始看时,主要是自己比较喜欢英语,就抱着好奇心看了,当自己以无比的热情看完时自己的内心无比激动,心想这下中国的动画、动漫该扬眉吐......
《功夫熊猫》影评 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 是由好莱坞著名导演约翰史蒂芬森与马克奥斯本联 合导演,由派拉蒙影业与梦工厂动画室联合发行。其制作成本高达 1.3 亿美元,宣传成......
《功夫熊猫》的视听语言分析《功夫熊猫》一片的整体气息与中国武侠小说描绘得如出一辙,飞檐走壁、点穴神功,及各种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招式、学派、武侠精神和江湖义气,有金庸和古......
中国文化与美国电影大碰撞——功夫熊猫武侠文化是中国唯一为世界贡献的流行文化,这对于一个文明古国来说是种悲哀,但对于曾被西方现代文明压制了100多年的中国来说又不能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