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⒈答案:D(“沉淀”应读作“diàn”,“摇曳不定”应读作“yè”。)
2.A(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C(A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B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C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徽悠长。D“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4.B(A项为无主句,j介词掩盖主语,删去“在……中”。C项前后搭配不当,“节奏”前加上“体会其中的”。D项为句式杂糅,去掉“为目的”。)
5.C
6.B(王:用作动词,可解释为“称王”)
7.B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均为严肃而有礼貌。A项:古代汉语意为紊乱貌,此处语境义为纷争;现代汉语限用以形容言论、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C项:古代汉语意为支出与收入,此处语境义为支出,句意为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现代汉语意为出去和进来,或指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D项:古代汉语意为宣告、声明,此处语境义为扬言、公开散布;现代汉语亦可释为宣告、声明,限用于对政治纲领或对重大政治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
8.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③是交待范曾病死,“项
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9.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0.略
11.(1)春末
(2)起兴
(3)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春风化作了有形的可“逐”之物。
12.(1)、犹抱琵琶半遮面
(2)、泣孤舟之嫠妇
(3)、蓝田日暖玉生烟
(4)、相逢何必曾相识
(5)、无边落木萧萧下
13.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4.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15.C
16.第(5)段:桥上的无尽离愁,道尽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
第(6)段:桥下的闲适生活,表现出平凡人生的旷达胸襟
17.D
18.董师傅领小翠游湖。解析:这篇小说没有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的结局,平平淡淡,就像小说中董师傅这个人一样,可是淡而有味,平中见奇。这个题目是考基本信息的概括。其实,小说标题“董师傅游湖”已经透露了基本信息。可是,小说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小翠,且董师傅游湖的起因是小翠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董师傅带着她从湖边逛逛,然后送她出校门。
19.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解析:对于小说和记人散文这一类文本,一般会考察人物形象这一
1道题,其实就是根据文章内人物在不同方面的表现(言行举止思想心理等),来对人物身份、性格做一个判断总结,这需要我们善于筛选信息,加以概括提炼,也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作基础。
(1)、“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可以看出他技艺精湛。
(2)、“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可以看出他善良,乐于助人。
(3)、“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可以看出他喜欢欣赏美景,有生活情趣。
(4)、“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可以看出他知足本分。
(5)、“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可以看出他爱护环境,讲究公德。
(6)、“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可以看出他鉴赏园林的水平高,富有审美情趣。注意要讲出他的身份。
20.(1)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21.傲慢,不意味品行超群, 只昭示精神贫乏;狂妄,不象征充满自信,只暴露浅薄无知。
22.【语言得体、连贯】⑴嗨,没什么,学无止境,以后还需努力才行。⑵你的过奖,会使我陶醉;在新的起点,我将开始新的拼搏。
⑶谢谢鼓励,我还有许多不足,还得继续努力。
六、作文解析: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式材料的材料作文。引发的思考是丰富的,思考角度也比较多。“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两句话可以分开来独立理解,也可以合起来整体理解;可以是并列关系,可以是假设关系,也可以是条件关系等;甚至可以重新组合“独走快群走远”这四者的关系,只要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立意:
要敢于超越甩开负担,轻松前行
团结致远合作才能共赢
根据自己需求,选用适合自己的办事方式和策略(既需要走得快的独走,也需要走得远的群走∕恒快、恒远)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1. D(D项中“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六大类”的依据是“依据制作过种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而不是“茶叶发酵的程度”。) 2. C(“咖啡和茶都能消除疲劳......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2010级11月月考 语文答案一、1.B2.D3.B二.4.B(“安”是“安抚”的意思)5.D(①是龚遂的比喻⑤是龚遂治理的结果⑥是龚遂的论断) 6.A(龚遂是先治理的渤海郡,后被......
提前部小高一语文试题答案2018.06 1.B 解析A项从原文第四段可知一审判决,认定杨某无过错,所以谈不到侵权责任,C项从原文第五段可知,“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丢失。D项从原文第六......
高一地理暑假统考模拟题答案1.D2.B3.C4.D5.A6.A7.B8.B9.D10.B11.D12.B13.D14.A15.D16.B17.A18C19.B20.B21.A22.B23.B24.C25.B26.D27.A28.B29.B30.D31.(1)整体呈下降趋势;2001-2......
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答案C。本题为文中词句的理解。“京韵大鼓”“单口相声”“吴宗宪、小S”在文中都借代娱乐语言。 2.答案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