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故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民间故事嬗变”。
闽南民间故事
故事一 草索拖阮公 草索拖阮爸
老阿公老了,久病于床。儿子觉得拖累,就搓了一条很结实的草索,将老阿公捆在一片木板上,然后叫来自己的宝贝儿子春仔,说:“把阿公拖上后山去扔掉吧!” 春仔照做了,当他要下山时,解下草素带回家。阿爸问春仔为何带回草索,春仔笑眯眯地说:“留着等你老了,我省得再搓草索。” “草索拖阿公,草索拖阿爸,留着你老了拖你上山!”
阿爸听了面红耳赤,为自己的不孝感到惭愧。便与儿子上山抬回阿公,从此痛改前非,尽心地服侍病危的阿公。
故事二 谢能舍一筊卓立
谢能舍的父亲姓谢名琏,是一个穷书生,设塾第于漳州杨老巷,和一座伽蓝庙做厝边.由于工资微薄,他就削了一支木鸡腿,用来醮豆油配稀饭,免得被人看寒酸。
有一天, 他在路边晒书,正好厝边有几只鸡看见书那的白蚁,都来争着啄食,碰翻了书匣,被盖到书匣之中.谢琏,没有发现书匣里的那只鸡.傍晚,厝边找不到丢的鸡,大家就怀疑谢琏偷鸡。因为它收入微薄,却天天吃鸡腿配饭,结果在他的书匣里搜出那只丢失的死鸡.谢琏他一再申辩,有人提议那到伽蓝爷庙去掷杯,如掷出圣杯就说明不是故意偷鸡,若掷出阴杯或笑杯,那就是有意偷鸡.谢琏答应了。
凑巧,这天伽蓝爷上天不在庙中,他的手下不敢决断,竟使掷出的杯不阴不阳,“一筊卓立”.大家都说:伽蓝爷不肯给你做证明,先生一定是故意偷鸡了.谢琏只好忍气吞声,到别处谋生.后来,他刻苦读书,连捷高中探花.回乡祭祖,骑马游街,显示荣耀.他为了报复伽蓝爷,把他的神像绑在马后沿街拖着走,游完街后又狠心地把神像抛入南门溪.说也奇怪,那木雕的神像一落水竟沉入水中,任人打捞都捞不上来.后来,他生了儿子,单字名能,家人都叫他能舍.能舍从小聪明过人,但行为浪荡,爱作弄人.最后他将家败光,才跳入南门溪自杀,所以人们都在传说,是伽蓝爷忍受不了被拖着游街示众的冤气,投胎转世,变成谢能舍,来败谢琏的家伙.“一筊卓立”的大匾,还高悬在杨老巷伽蓝爷庙里.直到庙的拆除而毁.故事三 打虎亲兄弟
从前,闽南某山区半山腰,有一小村庄,常有野兽出没。村里有户人家,兄弟三人,白天结伴上山砍柴谋生,晚上则遵照祖训,一起练武防身,也练就一身好拳脚。由于家境贫寒谋生艰难,老大外出谋生。
有一段时间,村里常发现有老虎出没,兄弟俩便商议上山打虎为民除害。于是兄弟俩就拿着钢叉和铁棍上山埋伏,一见老虎配合默契,老三把钢叉对准老虎的脖子叉上去,老二用铁棍打折老虎的两条前腿。不一刻,老虎就死了。
一晚,老三向妻子讲起了打虎时兄弟两人如何配合默契。妻子听后很不以为然,觉得丈夫每次都是出大力气叉老虎的脖子,而二哥省力得多,竟然也平分得利,实在不合理。丈夫经不起她的怂恿,也认为自己吃亏,决定以后上山打虎两人同去,不邀二哥了。
隔天,老二有事出门。老三夫妻俩拿了钢叉和铁棍独个儿上山,一见老虎来了,丈夫拿起钢叉熟练地与老虎周旋几下,就把老虎叉起来。这时,妻子见到老虎,胆战心惊,差点昏厥过去。丈夫看到妻子没法帮他,心里也发慌了,就大声呼喊救命。他心里明白:如果没能把老虎前腿打断,就难得虎口余生。正当危急之际,只见他的大哥拿着大斧,二哥拿着铁棍双双赶来了。
原来,老大多年在南洋谋生,但思乡心切,便返回故里。老大老二回到家找不到老三夫妇,询问过后才知道他们上山打虎去了。兄弟俩预感大事不妙,急忙前去寻找帮忙。
经此教训,老三的妻子再也不敢搬弄是非了。兄弟间、妯娌间关系更加密切。“打虎亲兄弟”这句话就在闽南一带流传开了。
台湾民间故事
故事四 槟榔的传说
关于“槟榔”的神话传说,相传古时候炎帝有个女儿叫宾,她的丈夫在一场同妖魔相斗中不幸被杀死,葬于昆仑石下,化成为一片树林,结出果实。宾将果实装在茶包里,带在身旁,以示纪念。据说,人们吃了这种果实就不怕妖魔作恶了。在古代将槟榔视为两种外形不同的槟和榔,其实指的是同一种。
故事五 阿里山的传说
从前,阿里山叫秃山,山上住着一个靠打猎为生的小伙子,名叫阿里。有一天,阿里看见有一只老虎正在追赶两个採花姑娘便急忙跳到虎背上,手起刀落,老虎脑袋被砍落在地上。两个採花姑娘得救了。突然又见从天上落下来个手拿龙头拐杖的白须老头,拽着两个姑娘的胳膊往南山坡上拉。阿里见这两个姑娘刚脱离虎口,又遭到这坏老头子的耍戏,心裡一阵火起,就一个箭步夺下龙头拐仗,照着那老头的前额狠狠打了一下。那老头他痛得大喊一声,放开了那两个姑娘,一转眼,就不见了。没过多久,晴天响起了雷声。那两个採花姑娘吓得浑身乱颤,她们焦急地说:「坏事了!坏事了!」
原来两个姑娘是天宫的仙女,听说台湾岛风景优美就来观赏,一路游玩,误了时辰。玉帝派老寿星下来捉拿我俩回天宫治罪。我们害怕玉帝刑法,不想回天宫。玉帝肯定要下令让雷神来烧死这一带的生灵。
阿里为了搭救这一带生灵,自愿去把雷火引开,使雷火不能漫延,就能保住这一带生灵了。雷神把阿里的身体打了个粉碎,雷火在秃山顶上熊熊燃烧起来。因为这座山上没有树木和花草,雷火还没燃烧到半山腰,就熄灭了。
阿里虽然被雷火打死了。他死后这座秃山满山遍野却长出了一片片树木。人们都说,这些树木,是阿里被雷火打碎了的皮肉和头发变成的。那棵神木呢?就是老寿星的那根龙头拐杖变成的。那两个仙女,见到这种情景,感动极了说:「阿里是为咱们俩和大伙死的,他死后。皮肉头髮都变成了树木,为人民造福。我们俩就变成花草,好给阿里作伴,也能为人们造福。从此以后,这座秃山才有了树木和花草。人们为了纪念阿里,就把这座山改成阿里山。
故事六 义贼廖添丁
在台湾日据时代,有一个名字叫做廖添丁的少年。由于父母早死,所以只好靠着帮人家打杂过日子。空闲的时候,拜师学武艺。年纪轻轻就学了一身好功夫。
有一天,当廖添丁看见一队日本警察押着三个犯人,因为抗日被处死。廖添丁非常气愤,想要教训这些无恶不作的日本人。于是他从口袋里拿出一粒小石子对着日本警察勐然的掷了过去。日本警察痛得抱头大叫,下令全面追捕廖添丁。廖添丁就跑到了台北,到了台北的他身无分文。他看到不远处有一栋漂亮的日本房子,一个胖胖的日本人正在睡午觉,身旁有大钱包。廖添丁拿了就走,突然他看到一个饥肠辘辘的小女孩缩在庙口边,连忙从怀里抽出一大把钞票塞给她们。他心里想:「日本人一天到晚压榨百姓搜刮钱财,害得我们吃不饱穿不暖。我不如去偷取日本人的钞票,来分给我们中国人用吧!廖添丁说做就做,从此以后开始到处作案,还故意留下一颗小石子,好让人知道是廖添丁干的。由于他身手敏捷,又善于化妆,而且形踪飘忽不定,日本警察怎麽也捉不到他。在这段期间里,很多穷人家里常常会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钱。日子久了,人们知道都是廖添丁在接济他们,大家非常感激,就称地做「义贼廖添丁」。廖添丁虽然是一个小偷,但是他抗日、劫富济贫的侠义行为,始终流传在人们心中。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侠义事蹟,甚至还在八里盖了一座「义贼廖添丁」庙,奉祀不已。
分析:
闽南民间故事与台湾民间故事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可以说很多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结合了一些当地的元素而变得有略微的差异。本人收集的这六个故事,是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单是从这六个故事来说,可比性不是很大。我只能从大方向上来把握闽南民间故事和台湾民间故事的一些异同点。
故事一 草索拖阮公 草索拖阮爸 反映的是闽南民间故事中的“孝”,强调为人子女要孝顺长辈,是闽南民众崇儒精神的体现。这在台湾民间故事中也可见一斑,反映了儒文化在闽台两地的根深蒂固。
故事二 谢能舍 一筊卓立 反映了闽南民众对于民间神祗的信仰,以及提倡尊敬神明,对神明不敬是会受到惩罚的。当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的时候会祈求神明给予指示,祈求神明的公正保佑以及庇护。闽台两地的民众都十分崇天敬地崇拜祖先,敬畏神明。
故事三 打虎亲兄弟 反映了闽南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以及兄弟之间不计前嫌的浓厚情谊。另外还体现了闽南民众用于开拓的冒险精神和浓厚的乡土情怀。台湾地区也存在大量这样的民间故事。
故事四 槟榔的传说 反映了台湾民众在神灵保护想象中的民间信仰,想象神灵的庇佑。闽南民间故事中也有许多幻化为植物神的故事存在。
故事五 阿里山的传说 反映了台湾民众在行侠仗义想象中的英雄情结,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样类型的故事在闽南民间故事中比比皆是,反映了闽台两地同宗同源的关系。
故事六 义贼廖添丁 反映了台湾民众关于行侠仗义的想象,以及塑造了一种绿林好汉的英雄形象。另外还蕴含了英雄不死,精神永存这样的一种意识。像廖添丁这样的绿林英雄形象,在闽南民间故事中比比皆是,例如《林俊飞锏除暴》《霸王郑宽永》等等。
总之,闽台两地的民间故事关系密切,奈何学生才疏学浅无法深入研究。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民间故事,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成语、民间故事篇目录1、大禹治水„„„„„„„„„„„„„„„„„„„„„22、神农尝百草„„„„„„„„„„„„„„„„„„„„23、盲人摸象„„„„„„„„„„......
神话传说白蛇传神话传说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
闽南童谣《阿公头壳是光溜溜》 阿公头壳是光溜溜, 坐在石椅咧啉烧酒。 无啥通配咧配咸姜, 若啉若配是咧捻嘴须。 那块咸姜是咬勿振动, 揪啊,揪啊, 若揪若哺面忧忧。瘦丑仔瘦丑仔......
阿婆炊碗粿倒盖谐音到贴阿婆生子真拼 水:,漂亮的意思爱水毋惊流鼻水暗暗困,早早起,米缸常常有剩米困:睡觉暗路行久会遇到鬼 暗时全头路,困醒无半步晚上不睡觉有很多事做,白天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