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诗词鉴赏试题示例”。
古诗词鉴赏试题
1.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广安安岳)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
2.秋思(张籍)
(内江市)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结合诗句理解,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2)“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当时的情景。(120字以内)(5分)答案:
3.夜雪(白居易)(黄石市)古诗文部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3分)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4.登岳阳楼(杜甫)
(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雪梅(卢梅坡)
(南通市)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①卢梅坡:宋诗人。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④评章:
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应为
。(2分)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答案:
(滕州市)(3)下面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3分)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答案:(3)(写法1分,哲理2分,共3分)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6.菊花(元镇)
(济宁市)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菊花
元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 分)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7.山中留客(张旭)
(德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5分)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8望江南(李煜)
(潍坊市)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试题。(4分)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词人笔下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4分)
9.溪居即事(崔道融)
(湖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4分)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这首诗勾画了一副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分)
(2)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2分)答案:
10.兰溪棹歌(戴叔伦)
(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各两题。(5分)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棹(zhào)歌:船歌。
(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像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述。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11.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嘉兴卷)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4分)
(一)山中与幽人对酌(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①幽人:指隐居的高士。②卿:对好朋友的称呼。(1)“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2分)
(2)“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2.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
(丽水市)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5分)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解】竹枝词:巴渝(今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1)从诗中称对方为“
”看出,这首诗是以一位女性的口吻来写的。(2分)
(2)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3分)
13.新晴野望(王维)
(衢州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一)(4分)新晴野望 唐·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1)诗歌写出了雨后初晴原野的什么特点?(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4.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台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15.从军行(陈羽)
(温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2分)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16.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王安石)
(江西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题西太一宫壁二首①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②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③春水,白头想见江南。(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④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②蜩(tiáo):指蝉。③陂(bēi):池塘。④持:携带。(1)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2分)
(2)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
来抒发感情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
来表达感情的。(2分)
(3)这两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7.长安九日诗(江总)
(云南课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3分)长安九日诗(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参考答案:
1.(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4分,各2分)2.(1)“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思乡之情(对亲人的思念)(5分,前问2分,后问3分)(2)评分要点:注意要素,使用描述性语言写出细节,酌情给分(5分)3.(1)触觉、视觉、听觉。(2)孤寂凄冷。
4.(1)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
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意思对即可)(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
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意思对即可)5.(1)逊。(2)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6.(1)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夜开尽更无花)。寄托了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7.(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评分:写出手法1分,写出景物特点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2)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写出“喜爱之情”1分,写出“挽留之意”1分。
8.词人梦回南国,抓住江山、芦花、孤舟、明月、笛声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词人借景抒情,抒写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难堪之感。扭分。景色2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9.(1)悠悠飘荡的小船、波光粼粼的溪水、掩着的柴门。(2)热情淳朴,天真可爱。
10.(1)溪水平静清澈,倒映着月光山色,摇曳生姿,朦胧缥缈。(2)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5分。上题2分,下题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1.(1)极写饮酒之多或极写饮酒之痛快。(2)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或朋友之间的深情。
12.(1)(2分)郎。(2)(3分)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大意答对即可)
13.(1)清新(明净、空旷)(2分,意思符合即可)(2)表达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14.(1)楚江、帆、鸟、海门、浦树。(2)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评分标准:第(1)题2分,共五种景物,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满分,只写其中一个得1分。第(2)题2分,写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可得1分。
15.(1)裂
折(2)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16.(1)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2)写夏景或忆春水(“写夏景”“忆
春水”答到其中一处即给分);今昔对比。(3)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答到 一个要点1分)
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1分)。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虽已随
着雁离开了家乡,但心却在追逐家乡的云,表明自己的心还牵挂着家乡。诗的后
两句写自己想到故乡家园中的菊花今天又开了几朵,表面是挂念家乡的菊花,实
际上是借此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2分)2008年中考古诗词阅读集锦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苍凉(悲凉、凄凉、凄清)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词语: 诗句:
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1.词语:愁(愁杀)
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2.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 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
3.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多景楼① 曾 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②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③。
【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
②钟呗:梵音的歌咏。
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1.全诗总写多景楼形胜的诗句是:。2.第二联的景物描写很精彩,有些词语用得很传神,请就其中一个词语进行品析。
3.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2.示例:浮: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碧瓦红楼,也写出了动态美;入: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化静为动;含:形象写出了天空包罗万象,夕阳下,晚霞同山峦青红相间融入远空。(答到大意即可)
3.抒发了作者个人的远大抱负。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内心并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答到大意即可)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悖人之常情,你如何理解?
1.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意思对即可)
2.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意思对即可)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本诗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1.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意思对即可)
2.诗歌通过对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渡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
早 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空、闲
2.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菊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1.满院盛开
入迷、留连忘返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亦可)()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
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1.“数重围”、“残兵千骑” “独(领)”2.“碎”、“独”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下片写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待月的心情
赏月
2.桂花
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诗歌鉴赏试题示例: 【湖南省衡阳卷】阅读《过零丁洋》,完成6-7题。(4分)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
中国古诗词50题(单选)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 B )A、304篇 B、305篇 C、306篇 D、307篇 2.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 B )A、炎炎夏......
诗歌鉴赏题(选择题70道,判断题30道)选择题(70道)1 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 参”和“ 商”指的是?( )A.两个人名B.两种动物C.两颗星星2 请根据下列作品猜诗......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一、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应该没有人没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根据诗词内容,找出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意境,分析作者真正想要书法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