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课堂实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空城计课堂实录”。
《空城计》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以歌曲入题,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生:《三国演义》。
师:你对三国中的哪个人物最感兴趣?
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出诸葛亮。
师:在老师的心目中,诸葛亮就是一尊“神”,说说诸葛亮在你心目中的形象。生:足智多谋。
(诸葛亮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学生没接触三国前,都知道,只要说起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形象就会立马浮现在眼前。这个环节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已知,并把这种认识当做教学的起点。)
师:是呀,《三国演义》中处处都在赞美诸葛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随着作者的文字一起近距离去接触这位1800年前的杰出军事家。齐读课题。生读:《空城计》
师:空城计节选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那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又具体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呢?换句话说,《空城计》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生:诸葛亮、司马懿、司马昭、马谡(课件依次出现这些人物的名字)师:一起先来认识这四个人,在脑海中记下他们的名字。
生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这四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这篇课文比较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通过复述,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这符合小说教学的基本特点)
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顺势帮学生理出故事发展的脉络,学生说到“司马懿率15万大军朝西城杀来”时,教师指导学生说出这是司马懿在逼诸葛亮用计,板书:敌军来犯。
学生说到诸葛亮安定军心、在城门上喝酒弹琴时,指导学生说出,这是诸葛亮在用计,板书:被逼用计
当学生说到司马懿退兵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司马中计 学生复述到诸葛亮跟部下解释空城计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计后释疑(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大要素之一,课上必须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梳理文章脉络,揣摩表达顺序,这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
师:故事的基本情节我们已经弄清楚了,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
生概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板书,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师:刚才大家都说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可用“足智多谋”去定位诸葛亮,老师觉得太泛,那这篇课文中,他的足智多谋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描写诸葛亮的语句,去仔细地品一品。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找到描写诸葛亮的句子,重点品读其中一个句子,看看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生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师:好了。老师看到大家已经都做了批注,都有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大家的独特见解。
生:我找的是这个句子: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诸葛亮表现得比往常更加镇定。我从这句话感受到诸葛亮是一个遇到大事不慌张、镇定自若的人。师:你觉得目前他遇到了什么大事? 生:司马懿率领„„
师:这种危急的时刻,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就是—— 生:千钧一发。
师:请你读出自己的理解,让我们也见识一下这个镇定自若的诸葛亮。
生读。
师:就像这样一边读句子一边说自己的感受。还有谁继续交流?
生:“诸葛亮便下令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不许城里的人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用20个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也不许乱动。”我从这句看出诸葛亮非常聪明,他考虑事情特别周到。
师:你考虑事情也特别周到。老师相信,你就是诸葛亮,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生:我把旗子藏起来是因为给敌人一个假象„„ 师:嗯,你说了第一理由,换个诸葛亮继续谈。
生:我不许人出入,一怕敌人混进来知道了城里的实际情况,二怕士兵被敌人抓去,泄露了机密,这样的后果会导致我们全军覆没。生:我让士兵扮演老百姓是因为„„
生:魏兵来了,我要士兵不许乱动也是为了迷惑司马懿他们。师:你为什么认为这样做可以迷惑他们?
生:如果士兵慌乱,司马懿就会看出破绽,只要大家镇定如常态,才会不让司马懿起疑心。
师:小诸葛亮们,你们真是了不起呀。其他同学,你们来评评,这些小诸葛亮给你什么印象?仅仅只是考虑事情周到吗?
生:除了考虑周到,还有思维独特、考虑问题滴水不漏、了解敌人心理等等 师:你看,读到这儿,料事如神、处变不惊„„这些特点都被大家读了出来。请男生一起读读体现诸葛亮滴水不漏的安排通过读表现出来。师:接着来品读诸葛亮。
生:“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鹤毛大衣一披,带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我从这句话看出他的镇定。师: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生:“披、带、领、坐、喝酒弹琴”这一系列的动作词语看出诸葛亮没有慌乱。师:请你读读。
师:诸葛亮可是一点都不慌乱,你也不能慌乱,读慢一些,是不是更能体现诸葛亮的从容不迫? 生再读。
师:是呀,就这“一披、一带、一领、一坐”,从容不迫的诸葛亮立在我们面前,这份从容不迫还可以用个词语来说就是:处变不惊。一起来读读,感受诸葛亮的处变不惊。生齐读
师: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继续认识诸葛亮?
生: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小心谨慎,绝不会冒险。今天我把城门大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就撤退了。其实我倒不是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用这个办法的。”我从这句话感觉到诸葛亮非常了解司马懿。师:那你说,司马懿在诸葛亮眼里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从诸葛亮的话中知道,司马懿是个疑心很重的人。
师:老师换个角度问:如果司马懿的性格跟张飞一样,你认为诸葛亮会冒这个险吗? 生:不会。
师:那从这句话中你又认识了一个怎么的诸葛亮? 生:了解敌人的心理
师:是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诸葛亮正是读透了司马懿的疑心,才会成功实施空城计。来,请你读读诸葛亮的话。
师:诸葛亮成功实施空城计后,应该多一份胜利的喜悦,再读。
师:(指板书)对诸葛亮的认识还只是“足智多谋”吗?是不是又该多了一些认识?
生:诸葛亮还是一个处变不惊、遇事冷静、利用敌人心理,成功为己所用的人。师:我们是怎么品出来的?
生:通过品读描写诸葛亮的句子,结合课文上下文的内容体会到的。
师:这个办法很好,是阅读小说作品、了解人物形象的法宝。下节课希望大家运用这种方法去品品描写司马懿的句子,相信大家一定在了解了司马懿之后,对诸葛亮的认识会更进一层。对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实施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会了解得更透彻。板书设计
19空城计
足智多谋
镇定自若
心思缜密
知己知彼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对比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及空城计得以成功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分析计......
“空城计”的智慧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这是来自与三十六计里的一句话,在大军压境,诸葛亮无兵御敌时,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上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于是便退兵了。这就是有名的——空......
空城计读书笔记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空城计读......
空城计成语故事【拼音】kōng chéng jì【出处】‘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明·罗贯中《三国......
空城计》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课前60秒欣赏多媒体放映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肖像:诸葛亮、刘备、曹操、司马懿、周瑜、孙权等,领略人物风貌,激发学生欣赏古代英雄豪杰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