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治措施_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2:49: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预防职业病的管理措施

1、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

2、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3、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4、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人体内;

6、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

7、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

8、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定期检测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加强施工现场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机率。

10、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频率,如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环境里工作的员工,可以限定工作时间;较长时间接触危害因素的员工,可以变换工种,以减少危害。

二、预防职业病的技术措施

1、振动的危害与控制 A、振动的危害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全身振动是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份(足部和臀部),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引起接振动为主;局部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

施工现场的振动主要是局部振动。主要是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振捣工、电锯、电刨的使用者、手持电动工具等作业。

局部接触强烈振动主要是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为主的,由于工作状态的不同,振动可传给一侧或双侧手臂,有时可传到肩部。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能引起末梢循环、末神经和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严重时可患局部振动病。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骨组织、听觉器官等造成影响。可以产生振动性血管神经病、气锤病和振动性白指病等。振动病主要是由于局部肢 1

体(主要是手)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早期可出现肢端感觉异常、振动感觉减退。主要手部症状为手麻、手疼、手胀、手凉、手掌多汗、手疼多在夜间发生;其次为手僵、手颤、手无力(多在工作后发生),手指遇冷即出现缺血发白,严重时血管痉挛明显。

B、振动的控制措施

1)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

2)采取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装臵,减少振动;

3)改进振动设备与工具,降低振动强度,或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等;

4)改革风动工具,改变排风口方向,工具固定; 5)改革工作制度,专人专机,及时保养和维修; 6)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

7)建立合理劳动制度,坚持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以利于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

8)加强技术训练,减少作业中的静力作业成分;

9)保健措施:坚持就业前体检,凡患有就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该做作业;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受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及时治疗振动病患者。

2、高温的危害和控制 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施工现场的高温作业主要是夏季露天作业,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高温可使作业工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体内蓄热,体温升高;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心律脉搏加快;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

高温作业的防治措施:

1)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温度最高的时段;

2)现场饮水处备好盐水或绿豆汤,施工人员及时补充水分;

3)现场备好防暑药品;

3、职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触噪声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与此同时,噪声对健康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弱。

对嗓声超过85dB的生产场所都要求对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给工人护耳器,告诉工人所在工作场所的噪声级和工人听力检查结果,对工人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等,以予防职业噪声造成的危害。

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三条: 一是控制噪声源;

二是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三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

一般来说,在经济条件和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应鼓励优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从声源或传播路径上来降低生产场所的噪声。在施工现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还不可能采用声源降噪或声传播路径降噪的措施,这些场所应及时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来控制噪声的危害,如采用护耳器。

4、电焊作业造成的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A、电焊作业中的主要危害包括: 1)金属烟尘的危害

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焊接时,产生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有头痛、全身无力等病症,肺通过气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2)有毒气体的危害

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长期吸入毒气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肺水肿等。

3)电弧光辐射的危害

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液和浮肿,并有明显的烧灼感。

B、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

综上所述,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1)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

2)作业场所要有良好的通风,作业人员处于上风向;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

4)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有机溶剂的危害

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2、防治措施

1)油漆配料应有较好的自然风条件并减少连续工作时间。

2)施工现场必须通风良好,在通风不良的地下室、管道内进行油漆涂料作业时,应根据场地大小设臵抽风机排除有害气体,防止急性中毒。

3)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如佩戴防护面罩,采取人员轮换间歇作业措施。4)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臵,设臵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太原市热达工程有限公司2017年12月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目录:(一) 水泥作业防护措施(二) 电焊作业防护措施(三) 防水作业防护措施(四) 噪音防护措施(五) 振动防护措施(六) 粉......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 业 危 害 防 治 措 施目 录水泥除尘措施 木屑除尘措施 防止铅毒的技术措施 防止锰毒的技术措施 防苯毒的技术措施 防止噪声危害的技术措施 防止噪声危害的技术措施 防止......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费县恒昌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白河路桥有限公司一、职业病危害及防护1、危害成因:根据我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在工艺、设备、安全卫生防护设施,作业环境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

下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