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林滨滨_课程论文形势与政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2:37: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林滨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程论文形势与政策”。

浅论中共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

2013秋专升本园林课程进修班/林滨滨/20134801108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明确要求。本文介绍了十八大报告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如何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措施。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新境界,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它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有利于推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关键词:十八大 生态文明 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这就指明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不能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且单独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设为一章内容来论述,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这一举措对于破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1 十八大报告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1.1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八大精神从思想上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要体现出新的价值观取向。1.2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十八大精神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将其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从本质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孤立的、独立的、片面的。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做好资源环境方面的工作。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在做好资源环境工作的同时,也要在物质、精神文明各个层面,在经济建设各个领域把生态文明原则、生态文明理念以及生态文明目标融入和贯穿其中。1.3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

十八大精神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定为我国现阶段基本国策,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节约优先、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根本方针和最基本政策。因此在经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制定其他各项经济政策都应当遵从。在资源的利用以及资源的开发中,节约资源应当放在第一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预防为主,治理源头放在第一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工作中,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放在第一位。

1.4 绿色发展、减少污染

十八大精神重点提倡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基本方式和最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经济方式转变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现阶段经济发展中,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上要尽可能的减少。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生产、生活、流通过程中的污染,最终实现污染物减量、废弃物再利用以及资源效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2.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必须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使人民群众在生态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学习和生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这就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这一目标。

2.2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粗放型增长方式,自然资源受到过度开发,承载力越来越弱,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态退化;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民生问题凸显,道德文化领域里出现消极现象。这一切,严重制约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有效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全球发展潮流、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的事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人类对自然盲目征服、掠夺和破坏,造成自然资源短缺、匮乏和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倡导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潮流,各国纷纷制定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时期,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将是国际社会长期博弈的焦点和面对的重大挑战。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才能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和发展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谈判和对话交流的位势,在新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3.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恩格斯说,人类在从“敬畏自然”向“征服自然”的转变中,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应吸取传统工业文明负效应的沉痛教训、深刻反思非理性的发展观和生产、生活方式。“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珍惜利用国土资源。3.2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节约利用资源,节水、节地、节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排量,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提高能源、水、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奢侈消费、劣质消费等习惯,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培育节能低碳产业,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3.3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正确处理“绿”与“富”、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恩格斯曾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为此,要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3.4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一是改革干部评价体系。改变现有的“唯CDP至上”的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把单纯的强制性环境约束指标转变为有效衡量生态文明发展的考核标准,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轨道,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三是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教育人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蓦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因为自然界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提供自然环境、自然条件。4 结语

大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全国生态文明城市的实现需要政府和民众的一起努力和奋斗。作为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以及措施的制定和监督,发挥政府职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政治、经济、法律上支持。另外每位中国公民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开始,少开汽车、少使用一次性碗筷、少消费能够产生污染的产品,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中国的明天会更美丽,“美丽中国”这一梦想将会很快实现。参考文献:

[1] 孙佑海.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的推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11-14.[2] 贾永存.以生态文明的力量托起美丽中国[J].学周刊C版,2013(10):80.[3] 姜娟娟,吕蓬,孔祥阳,等.学习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2013(12):92.[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6] 李迅,刘琰.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上篇)[N].中国建设报,2011-05-30.[7] 孙佑海.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的推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1):11-14.[8] 余谋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对十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J].桂海论丛,2013(1):20-2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64.[10] 韩风春.多视角、宽领域解读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五位一体”战略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11(9):1-4.

形势与政策 论互联网+

形 势 与 政 策学号:班级:姓名:论“互联网+”2012年11月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

《形势与政策》论反腐倡廉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反腐倡廉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腐败问题是伴随着国家政权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所谓腐败,就是在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或统治集团中,有一部分人利用......

课程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

形势与政策课程心得

形势与政策课程心得 1311240125 《形势与政策》是德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新四化班级:姓名:赵晶学号:12自动试点12366131202014.5.22新四化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

下载《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林滨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林滨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