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管理者的行动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管理者的行动力”。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行动力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行动的重要性;
● 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行动力;
● 解决在行动中遇到的困境;
● 掌握培养行动力的三大要诀。
一、行动的重要性
知道并不等于做到,作为管理者,拥有卓越的思想和精深的行业知识,只有把思想和知识转化为力量过程,才称之为行动力。
【案例】
知道不等于做到
在一次中国企业高峰论坛上,一位中国企业家向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提问:“我们知道的都差不多,为什么我们与你们的差距却那么大?” 杰克•韦尔奇一字一句的回答说:“你们知道了,但我们做到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在于知与行之间,只要能把这个距离拉近,就会由普通人变成卓越者。然而距离拉近的关键在于行动力。
1.行动的特点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其名字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只有行动才能发挥潜能。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对于潜能的开发,行动力是外因,可以让内因产生裂变。
需要付出
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完美的行动。行动就是付出,包括时间、精力、财物、汗水甚至鲜血。很多人不满于现状,却没有勇气进行改变,究其原因,是害怕在行动中付出。
2.行动中经常陷入的困境
仅是简单的道理,谁都可以说出来,一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总是会陷入各种困境。一般而言,在行动中经常出现的困境有如下三个方面:
缺少精神动力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缺少了精神动力,也只能事倍功半。如果每天记两个单词,几年后或许就可以读懂简单的英文报纸和进行日常英语会话。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
无法长久坚持
多数人在执行新制定的计划时非常有干劲,但时间一长就会松懈。就像学英语的计划一样,几年以后也许坚持下来的人还不足10%。
犹豫害怕失败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有些人总是犹豫不决,害怕失败。如果做销售工作害怕遭客户拒绝,就无法达到成功销售,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
梦想的巨人,现实的侏儒
“成功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对于成功卓越之人,必定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学习的特性。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不再尝试,不能做梦想的巨人,现实的侏儒,一定要将梦想落实为真正的行动。行动可能没有结果,但不行动一定不会有结果。
二、聚焦动力:动力与阻力论
有成就的人,在行动中一定是动力大于阻力,没有成就的人,要么是动力不够,要么是阻力太大。每个人都要自省,到底行动的原动力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动力,阻力为什么会大?
1.动力是爱与责任
爱与责任是一切问题和原动力的根源,实际上,动力就是爱和责任。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有多大的动力。
俗语说“破釜沉舟”,很多企业成功者被问及经验时,经常会说,“我没有其他路可走了”。有时候有路走反倒不一定是件好事,没路可走,才能拼出一条出路,这是动力的根本问题。
2.阻力是发展的障碍
很多人明明不满于现状,但却不愿意进行改变呢,这说明其有所牵挂,担心做出改变之后,不能给予家人保障的生活,这种牵挂往往就形成阻力。如果能抛开阻力,毫不犹豫地改变、创造,那么成功就会早日逼近。
【案例】
“仁义”之刘备
东晋末年,社会动荡,群雄割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刘备还是普通的一介草民,虽卖草鞋为生,但胸中怀有匡复汉室的愿望。在此期间,刘备韬光养晦,招揽大批文武人才。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张飞在混战中把刘备的夫人丢失了,决定自杀以向刘备谢罪。刘备说:“兄弟不
可,夫妻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能补,手足断,安能续?”长坂坡之战,赵云冒着生命危险把刘备儿子救出来。结果“刘备摔阿斗”时说道,“为了这个无知孩儿差点让我失去一员猛将”,赵云听后大受感动。
徐庶是刘备营中重要的谋士。曹操为了让徐庶归顺,把其母亲接到曹营,模仿
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徐庶无奈之下只能离开刘备。刘备身边很多人都建议杀掉徐庶,以防徐庶把机密带到曹营。刘备拒绝着说:“用其子让人杀其母,不仁不义,备死不为也。”而是为徐庶举行了隆重的饯行宴,并亲自送徐庶上路,一片树林挡住了刘备送徐庶的视线,刘备一怒之下让人将树林全砍掉,这一切让徐庶大为感动,他向刘备承诺“身在曹营,心在汉”,将来不会为曹操出一个计谋,同时为刘备推荐了更得力的人才——诸葛亮,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
疑心多虑的曹操
刘备在历史上素有“仁义”之称,而曹操则留下的“奸诈”、“枭雄”的名号。曹操刺
杀董卓失败后逃走,后来被陈宫捉住。陈宫对曹操刺杀董卓一事非常佩服,不料曹操说后悔做这件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就算把董卓杀了,将来再出一个董卓,也还是这个样子。我应该聚结一帮人马推翻董卓。”陈宫听完后对他更加钦佩,于是舍掉官职和曹操一道离开。途中经过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住处,吕伯奢出去买酒,并吩咐家人杀猪来款待曹操。曹操半夜听到磨刀声,并听到吕家人说“先绑了再杀”。曹操生疑,以为吕伯奢要加害于他。于是持刀冲出,将吕全家杀光!后看
到厨房里绑着准备宰杀的一头猪,才知道误杀好人。曹操离开吕家,途中碰见吕伯奢买酒回来,竟然举刀将吕伯奢杀掉,陈宫也怪他没有义气。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负我。”陈宫愕然,于是转而投奔了张绣。
刘备和曹操都是胸怀远大动机的人。在强大的动力面前,一切的阻力都不是问题,刘备有“夫妻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能补,手足断,安能续”之语,曹操才会不择手段“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负我”。
“以史为镜,可以正今”,从历史中可以反思自己的行动力。在实际生活中,闹钟响了却不愿意起床,是因为没动力,阻力太大。
撇去其他目标,可以算一下一个人想要维持品质生活的费用,只有清晰这个数目,相信多数人的动力才会有所充足。
【案例】
一生该赚多少钱
1.房子:150万元(以普通省会城市为例);
2.车子:20万元/部(以30年计算,每10年换一部,20×3=60万元,养一部
车子每月要2000元,2000×30×12=76万元,合计60+76=132万元);
3.孩子:50万元(不包括哈福大学读博士后);
4.父母:每人每月500元×4×12×20=48万元;
5.家庭开支:(一家三口,每月3000元,很省了),3000×12×30=108万元;
6.休闲生活:30万元;
7.退休金:50万。
总计:568万元。
此案例中的动力仅是小动力,如果小的动力都没有解决,大的动力更从何谈起。用30年的时间挣到568万元,能达到基本品质生活,就是简单的动力。只有聚焦动力,所有的阻力才不会对目标构成威胁,精神状态才会为之一变。
三、调整状态:状态与能力论
作为管理者,除了要改变注意力,还要改变状态,成就往往不仅取决于能力,而是取决于当时的状态。
1.状态决定事态
成功者的共性并非是技能,而是能够持久地处于自信、积极、兴奋、热情、精力充沛的状态。状态决定事态,只有善于管理自己的状态,善于感染、影响别人,机会才会降临到身边。然而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畏手畏脚,瞻前顾后。
毛泽东曾说:“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没有转化为动力,反而变成阻力,这就是越是学者型的人越做不成企业家和商人的原因。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小孩子在没接收教育之前是什么都不怕的。后来之所以会有恐惧,是因为大人给小孩输入了恐惧思想。事实上,大多数人也处于被别人定义的状态。我们为自己设计了很多的阻力,比如爱面子、怕失败、怕死亡等等。我们被这些阻力包围着,无法突破这些恐惧,是因为我们的原动力不够大。
一些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非常有激情,随着财富的越来越多,他们反而失去了原先的斗志,没有了新鲜感,动力也就消失了。佛祖以普度众生为动力,所以佛教流传了几千年。我们不需要普度众生这么无私和远大的动力,但可以把自己、把家庭、把工作普度一下,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点动力足够使一个人努力奋斗。
2.行动是纲,纲举目张
在实际生活中,即使能力再强的人,如果没有行动,也只能平凡一生。成绩不好的学生,或者是学历不高的人之所以能够获得一定成就,究其原因,是行动力强——敢作敢为。所以行动是纲,只有抓住它,人生才能纲举目张。
四、改变习惯:行动“五动”理论
作为管理者,想要改变自己的习惯,需要遵循行动“五动”理论,此理论主要包括:启动、百动、自动、永动和乐动。
1.启动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事情,这种不自觉是因为没有加入自己的意识思维。当强迫自己加入意识思维做某件事时,就是行动“五动”中的启动。比如,强迫自己在早晨准时起床;遇到陌生人主动问好等。
2.百动
百动是指在正式启动做某件事后,坚持100次。
3.自动
虽然事情是强迫加入自己的意识思维去做的,但是以后每次做这件事的时候都说服自己就这样别扭下去,就形成了自动的状态。
4.永动
永动是指一直坚持下去就会习惯一件事情,之前别扭的感觉就会消失。
5.乐动
当别扭的感觉完全消失,已经完全适应一件事情,就形成了乐动。
据调查显示,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一般需要21天,比如,连续21天,坚持每天早晨六点起床,之后就会养成这个习惯。习惯一旦触发没有过程,要利用行动来改变习惯。
五、培养行动力的三大要诀
管理者想要培养行动力,需要紧急三大要诀:聚焦目标,勇敢、速度,先开枪、再瞄准。
1.聚焦目标
行动之前一定要聚焦目标,因为行动没有目标,一切都会处于混乱状态。聚焦目标能改变一个人的注意力,确保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目标的实现,跟目标无关的事情少做、不做。无论做任何事,所有信息的输入都是跟目标有关的东西,对于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事情,绝不会为目标的实现添一砖一瓦。
2.勇敢、速度
聚焦目标之后,要勇敢、快速地行动。让石头飞起来的办法是速度,对于喜欢的人或事物,都要勇敢、快速地追求,否则一切都追悔莫及。
3.“先开枪,再瞄准”
在行动中,要“先开枪,再瞄准”,在开枪之中进行瞄准。做事情不要追求完美,人生处处充满着遗憾,只要做了,肯定比没做强,所以0.1永远大于0,即使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好。
马丁·路德曾说过,“不择手段,完成最高的道德。”道德是指追求和价值观,也就是目标,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一切都围绕目标进行,“不择手段”不是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基础,在当今的社会上,只有“共赢”才会成功。这里的“不择手段”是指自身克服种种磨难和阻隔,实现突破自我的心智模式,达到理想的目标。
行动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相对于思想力和学习力来讲,它是外显的一种能力。如果卓越的思想和良好的学习力没有行动做推力,一切就将变回无有。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行动力》观后感 作为管理者,拥有卓越的思想和精深的行业知识,只有把思想和知识转化为力量过程,才称之为行动力。行动力必需聚焦在两大力上:动力和阻力。有成......
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行动力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 B C D 具有“马太效应” 需要付出时间、精力行动能发挥出潜能具有连续性 正确答案: D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在行动中常常......
没有行动力的计划只会让你拖延,最终消磨你的斗志,打击你的信心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某人,暂时称他为A,A是一个很忙碌的人,他上网下载了新浪里的公开课,以及优酷上......
时代光华管理学习课程:如何提高管理者的行动力试题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行动力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1.A2.B3.C4.D 具有“马太效应”需要付出时间、精力行动能发挥出潜......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行动力座右铭,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