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一年语文下册导学案”。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彩开篇词
哲理诗是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性警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憬悟、奋起。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蕴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让我们静心于灵气而个性的浪和雨的絮语中,去感悟一个深邃、美妙的别样洞天。学习目标
1.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涵丰富的哲理。
3.理解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他就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散文诗《组歌》。(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炽(chì)热祷(dǎo)词执拗(niù)俊俏(qiào)
衷(zhōng)情馈(kuì)赠
憔悴(cuì)
真谛(dì)
天穹(qióng)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翱(áo)翔 长吁(xū)短叹千山万壑(hâ)
酷肖(xiào)(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2.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另三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感受形象,体验画面美
1.自由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将课文中的文字换成画面,然后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想象出来的画面。【交流点拨】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银白的浪花冲向海岸,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海岸上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浪亲吻海岸的情形,他们的情感是那样的细腻;
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岸陪伴美人鱼跳舞的情形,它的舞姿是那样轻盈; „„ 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细雨洒向大地,大地开始呈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景象;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一夜春雨之后,乱红摇曳,“花重锦官城”的壮美景象; 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干渴的禾苗饱饮甘霖时绿意盎然的情形; „„
2.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的浪?
_______的雨? 【交流点拨】
热情洋溢、一往情深、无比忠诚、多情浪漫、温柔善良、痴情缠绵任性
___的浪 滋润万物、让山河欢乐、让花草欢笑、传递爱情、充满爱心、启迪心扉
___的雨 3.“浪”“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
【交流点拨】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二)体会思想,感受情感美 1.“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交流点拨】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2.《浪之歌》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礁石”,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怀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她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海岸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3.《雨之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三)赏析句子----领会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1.“我”哭,山河却在欢乐?这句用第几人称?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2.“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交流点拨】确实如此。这也正是散文诗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这里用“然而”或“但是”来替换“纵使”,在语义上更明白一些,语法上也较合规范。不过,“纵使”,至少在汉语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用在这里,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仅获得了某种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义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和诗的结尾连在一起,凸显出诗人一种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形象。3.“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
(四)写法借鉴
【交流点拨】
1、用第一人称便于抒情。
2、用拟人手法赋予“浪”“雨”人的灵性,想象新奇。
3、成语、双声叠韵词、文言词的使用,有文采。
4、押韵,朗朗上口。
(五)概括总结---探究主题美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四、板书设计 组歌
海浪:博爱者
→第一人称的手法、拟人手法→炽热深情 雨的:奉献者和使者
五、拓展延伸
续写《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交流点拨】示例:曾有多少次,我将月亮的影子浸在我的怀里,将他冲洗得更加温润亮泽;曾有多少次,我倾听一群被白鲨鱼追赶得疲惫不堪的沙丁鱼轻轻地叹息;曾有多少次,我慷慨地献出我滋养了多年的海藻,给那些饥肠辘辘的人们解除饥饿的痛苦。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形象特点。2.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3.模仿写作散文诗,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感受与表达的能力。学习重点1.感受......
第10课《组歌》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执拗(niù) 憔悴(qiáo cuì) 馈赠(kuì)真谛(dì)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 酷肖(xiào) 翱翔(áo) 心扉(fēi)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
石榴教学案(无答案)班级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难点: 2.本文立意深刻,时代特征鲜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会......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3、领会诗歌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4、感悟诗作......
19 变色龙一、课前预习二、课堂导学(一)读小说读一读:小说中变色龙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变色龙呢?理一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理出文章的情节结构 演一演: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