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1:58: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5分)

1、下面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波粼粼

分歧

刹时

瘫涣

B、宽宏大量

脸颊

阴蔽

感概

C、小心翼翼

绽开

怂涌

威摄

D、洗耳恭听

诀别

发髻

啜泣

2、下列词语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匿笑(偷偷地笑)

喙(鸟和昆虫的嘴)忍俊不禁(忍住笑)

B、乌有(虚幻,不存在)倏忽(忽然,很快)栖息(停留,休息,多指兽类)C、清冽(水清凉)

枯涸(干涸,没有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D、伫立(长时间站立)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滑稽(狡猾,引人发笑)

3、2011年5月12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有八个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错将“捍”字写成了“撼”字。照片曝光后,网民一片声讨。17日故宫博物院在网上公布了一封致歉信,致歉信内容如下。(5分)尊敬的各位公众:

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谨向公众致歉。此次赠送的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由于时间紧,锦旗从制作场地直接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仍未请示院领导,继续坚持错误,乃至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事情发生后,院里进行了认真调查,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采取了补救措施。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行全面整改。①、第一段划线句子缺主语,请在合适的地方补上。②、最后一句有个词使用不当,请去掉,这个词是

③、从书信写作格式看,还少了什么,请补上。

4、名著阅读。(8分)

(1)《繁星·春水》是冰心的诗集,现在你要想同学推荐这本书,请从内容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推荐。(3分)

(2)有人认为,冰心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宜于诗,《繁星·春水》的体裁不值得仿效,你的看法呢?(2分)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3)依照下面的诗仿写。(3分)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谷底的树,5、古诗词填空。(8分)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②、问渠那得清如许。③、,归雁洛阳边。

④、《论语》中讲到“学思”关系的句子是。⑤、《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十年前妈妈(10分)

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当这位老师正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家里睡觉时,突然间,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出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

在话筒里还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眺望着一边正在看电视的唯一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

肯定是有一位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

透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可怕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对了,就这样做。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之后,就赶了过去。

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立着一位满脸泪迹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的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道:“有什么跟我说吧,不要吓着孩子。”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几十元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楚了那张被泪水与惊恐,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里面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的跑走了,便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记了这件事,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静安祥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中还捧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的问道,那女孩激动的说出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个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十年之后,已经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还特意来看望自己。

这个年轻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冒充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里,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的问道:“如果那天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阴沉下来,轻轻摇着头说道:“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是去死。”

老师的心中猛然一颤,开始暗暗庆幸。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所做出的决定,竟然可以如此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来。

6、当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得知事情完全与自己无关,但她还是作出了施以帮助的决定,她作出这种决定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个原因。(2分)

7、“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请问“这个念头”指什么?(2分)

8、结合加点词,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2分)

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

9、文章开头为什么不从小女孩偷书写起,而是从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开始?(2分)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10、找出文章中与标题照应的一句话。(2分)

(二)生命化妆(14分)林清玄

(1)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2)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3)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4)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5)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6)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7)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8)“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9)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10)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11)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1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1)、(9)段中加点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3分)①以化妆闻名: ②生命的化妆:

12、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过程:(2分)好奇轻视→刮目相看→ →致敬→ →体悟。

13、第(5)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的,是自然”,第(8)段中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4、文章最后一句“可惜,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中的“这个道理”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2分)

A.化师认为最底层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第(5)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

C.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改变体质。

D.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E.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列诗歌答题。(6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6、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1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二)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各题。(9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山门圮于河 ②啮沙为坎穴 ③转转不已 ④但知其一 ....

19、给下面句子划一处停顿。(2分)

是 非 木 杮

20、有人说,纪昀这篇文章也是臆断之作,老河兵的说法难以立住脚,你知道它的问题在何处吗?(3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6分)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蚌方出曝 ②今日不雨 ③两者不肯相舍 ④渔者得而并禽之 ....

22、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之,这个成语是,含义是。(2分)

四、作文。(3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参考答案

1、D.(2分)A、刹时应为霎时或刹那

瘫涣应为瘫痪;B、阴蔽应为荫蔽,感概应为感慨;C、怂涌应为怂恿,威摄应为威慑。

2、D.(2分 A、忍俊不禁(忍不住笑);B、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C、清冽(水清澈)。

3、①、在“谨向公众致歉”前加“我们”。(2分)②、举一反三。(1分)

③、故宫博物院(署名)(1分),2011年5月17日(时间)。(1分)

4、名著阅读。

(1)内容主要分三方面: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3分)

或表现手法:一是善于抓住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短小而意味深长;二是语言清新淡雅又情韵悠长;三是句法近于散文。(3分)

(2)是否值得仿效,写出两点,理由合适就行。(2分)(3)写出哲理且语言简洁。(3分)

5、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②、为有源头活水来。③、乡书何由达。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

(一)6、处于老师的责任与爱心;可能是自己的学生;小女孩正处在人生最危难的境地。(答出一点给1分,计2分)

7、冒充女孩的妈妈去认领她。(2分)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这位老师对孩子爱护的急切心理。“冲”说明她救护女孩的急切,“搂”说明她对女孩的爱护。(动作描写1分,爱护的急切1分,计2分)

9、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1分);文章中心是表现这位老师母亲般的爱心,女孩偷书可省去不写(1分)。

10、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2分)

(二)11、①指用脂粉等使容颜美丽(1 分)②指通过多阅读一流的文章,多欣赏艺术,多思考,从而改变气质,变得对生活乐观,对生活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2 分)(意思对即可)

12、感叹 惭愧(2 分)

13、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不矛盾。这两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化妆的。前者是从改变表相的角度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来谈的;后者是从改变人的体质和气质的角度来说的,改变容颜等外表的化妆,作用不大。每个要点2分。

14、这个道理是指: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2 分)惋惜之情。(1 分)

15、C E 三

(一)16、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各2分。

17、B.后四句为实写之景。2分。

(二)18、①倒塌。②冲刷。③停止。④只。每小题1分。

19、是 / 非 木 杮。2分。

20、水流“啮沙为坎穴,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石兽向上游前进一步的同时,其水平位置也必然下沉一步;“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十几年后向上游前进了十几里,那它的水平位置也可以下沉十几里吗?意思对即可。3分。

(三)21、①正。②下雨。③放弃。④一起。

22、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以上是由明师教育编辑整理======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2.......

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略。2、juān颀yùn虔 3、盛-胜 燥-躁 脚-角障-嶂 4、B 5、B 6、略。7、C 8、吴承恩 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 《童年》 阿廖(辽)沙 9、略。10、(1)......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张惠玲一、试题分析(一)试卷结构及分值本套试卷设计为四大板块,共37小题。其中“语文积累与运用”10个小题,共10分;“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0......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班级姓名一、查漏补缺(每小题5分)1、在计算机上必须安装()或()等网络连接设备才能连接因特网。2、在按关键词搜素信息时,应把希望找到的信息内容提炼成()的关键词3、......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青岩贵璜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卷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以下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

下载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