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与狼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彼得与狼简介”。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欣赏课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京山县石龙镇中心小学 文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对西洋管弦乐队中每一种乐器音色的聆听掌握,进而进一步掌握各种乐器所代表的不同音乐角色以及各种角色所表现的性格特征,并且能在视听过程中能很好的掌握故事的情节主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视听教学、教师的指导讲解、赏析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由讨论等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通过欣赏《彼得与狼》,懂的正义始终能战胜邪恶的意义,教育学生面对凶恶的坏人,团结起来机智勇敢的去斗争就能胜利,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善于动脑的良好意志品质以及树立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理解音乐作品,熟练掌握每一种西洋管弦乐队乐器的音色,掌握各种乐器所代表的不同角色以及各种角色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故事生动活泼,富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故事大意:一天清早,彼得来到草地上,小鸟和小鸭子互相争吵起来,猫一声不响的想把小鸟抓住,在彼得的提醒后,小鸟飞上了大树。老爷爷出来把彼得拉回了房子。这时,狼来了,它吞吃了小鸭子,又窥视着树上的小鸟和猫。彼得机灵的从围墙爬上大树,在小鸟的协助下,把大灰狼的尾巴套住了。最后猎人和大家把狼送回了动物园。
寓意: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和它斗争,就一定能胜利。同时,也要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根据音乐,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较强的学生还能在音乐欣赏中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教学设想:
《彼得与狼》是一首配有故事解说的交响童话。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让学生根据交响童话主角创编故事开始,引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音乐故事较长,所以欣赏过程以分段分角色欣赏为主。通过聆听各种乐器演奏,感受各个角色的主题旋律,认识乐器,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动物、人物形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爷爷写的一个童话故事。首先请同学们来认识一下我们这个童话故事当中的主角。
(课件出示交响童话中的主角:小鸟、小鸭子、猫、老爷爷、狼、猎人、小彼得。)普罗科菲耶夫爷爷为了考验大家听故事的能力,他把这个故改用音乐来讲诉了,而讲诉这个故事就是几个西洋乐器兄弟。大家敢不敢接受这项挑战呢?
那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导入课题:彼得与狼)
【设计意图: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童话故事,以“故事”为话题引入,更加引人入胜,同时把听故事变成一种挑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投入接下来的学习。】
二、介绍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及其作者普罗科菲耶夫。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写于1936年春天,让儿童更能理解它,在乐曲中加入解说词,利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代表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
普罗科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为儿童们写作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独唱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
师: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只有认识、熟悉了几位乐器兄弟,才能听懂他们讲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它们,和它们交个朋友,听听它们都讲述了关于谁的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对于本部交响童话的创作背景及其作者普罗科菲耶夫学生了解甚少,所以本环节只需对学生做个简单介绍,学生有所了解即可。】
三、介绍各种西洋乐器,在认识各种乐器的同时让学生聆听相关音乐主题,将乐器、音乐和童话中的动物、人物形象连接起来,并根据音乐进行表演。
(课件依次出示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弦乐)(1)、长笛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乐器吗?
(课件出示长笛图片,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这是什么乐器,然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乐器——长笛。)(播放长笛音乐,并出示所有主角图片,让学生根据音乐选出相对应的主角。)师:它演奏的音乐代表谁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乐器的音色和音乐节奏、速度说出:声音清脆悦耳,旋律欢快活泼——所体现的是一个活泼、机灵的小鸟。)
(请同学跟着音乐表演一下小鸟是什么样的。)依照学习长笛的方式,依次学习其他的乐器。(2)、单簧管
音乐很轻巧,像猫在蹑手蹑脚的爬行,表现出一只诙谐的猫。(3)、双簧管
节奏缓慢,体现一只摇摇摆摆,憨态可掬的鸭子。
(出示单簧管、双簧管图片,并引导学生从外观、结构上来区分单簧管和双簧管)(4)、大管
声音低沉,表现老态龙钟、喋喋不休、甚至有点严厉的老爷爷。(5)、圆号
音色低沉、阴暗,表现出大野狼的凶狠、可恶。(6)、定音鼓
演奏急速、鼓声密集,模仿的是猎人的枪声。(7)、弦乐四重奏
旋律明快、活泼——勇敢机智的小彼得。
(教师介绍弦乐四重奏的组合,并适时让学生模唱表现彼得的音乐主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在于让学生认识一些西洋乐器,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从外观上对这些乐器有所了解、产生印象,教师先让学生根据图片和乐器外观猜测乐器,然后乐器载作讲解,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乐器模型或真实乐器,甚至可以让学生试着去演奏,这对学生认识西洋乐器能起到很好的帮助;其次在于学生对乐器音色的听辩,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难点,在多听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特点将音乐、乐器、故事主角链接起来也将变得简单轻松,如果在有乐器的前提下,对于学生掌握这一点就如虎添翼了。同时,让学生去模仿人物、动物形象,既体现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去体会音乐所表达的主角形象。】
三、通过“它是我的朋友”这一环节来检验学生对乐器和相关音乐主题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在不出示任何器乐、人物、动物图片的前提下,先播放音乐,让学生独立说出: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的是哪个主角形象。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西洋乐器兄弟,并且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接下来老师想考验一下你们和朋友之间的友谊。老师放音乐,你们找到相关的演奏乐器和表现的故事主角。怎么样,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在于检测对上一环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检测朋友友谊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斗志”,这样学生在听的时候会更加用心。】 四、故事欣赏,并根据动画创编故事。
欣赏《彼得与狼》动画视频。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于让学生边看动画边听音乐,一方面巩固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一方面增加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且教师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试着为这部无声动画创编故事,以此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五、小结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任何看似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和它斗争,就一定能胜利。同时,我们也要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滥屠滥杀。)
师:同学们可以抽课外时间将《彼得与狼》这部交响童话完整的听完,并深入的去体会一下里面的人物和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借由课堂小结,让学生能从学习中去体会和感悟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实现情感教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学、学有所得。】
六、板书设计
彼得与狼
旋律
主角性格特征
长笛——轻快、跳跃
小鸟——机灵、活泼 单簧管——轻巧
猫——诙谐
双簧管——节奏缓慢
鸭子——摇摇摆摆、憨态可掬
单管——低沉
老爷爷——老态龙钟
圆号——音色阴暗
大野狼——阴森、凶恶
定音鼓——急速、密集
模仿猎人的枪声
弦乐四重奏——明快、活泼
彼得——聪明、机灵、勇敢
《彼得与狼》教学任务和要求:1、感受《彼得与狼》的内容和形式,获得欣赏交响童话的知识和能力。2、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3、通过童话故事对......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熟悉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在故事中所分别扮演的“角色”,从而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和想象力。2.通过听赏,熟悉交......
《彼得与狼》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彼得与狼》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初步了解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感受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体验音色、旋律、节奏、......
教学内容: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新课导入:1.大家好,你们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今天,羊村的小羊们在做什么呢?(观看课件)2.介绍题目:点击喜羊羊画面 (我们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什......
彼得与狼_1000字一天清晨,彼得打开大门,走进屋前的大牧场。他的好朋友小鸟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欢叫着:“这里多么宁静!”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因为彼得忘了关门,它高兴极了,决......